
像姐姐一样的妹妹
姐姐属马,妹妹属羊。按照老家的习惯,女娃起名字的时候总是带上属相。姐姐的乳名叫马妮,妹妹的乳名叫羊咩。两个姐妹从小一起长大。羊咩很尊敬姐姐,总是叫姐姐为大姐;姐姐很喜欢妹妹,总是叫她二妹。因为后面还有三妹、四妹、五妹……
1963年学雷锋的时候,姐姐和妹妹经常帮助邻居崔大妈家抬水,那时候她们很小,用一根扁担抬着一个水桶。后来由于姐姐学习成绩好,又擅长写日记,被评上学雷锋标兵,先进事迹上了墙报。表彰了她给崔大妈抬水的事情,漫画上是两个小女孩抬水。解说词写着:“她带领妹妹给崔大妈家抬水,一直坚持了一年多。”妈妈说:“同样是学雷锋,给崔大妈家抬水,怎么姐姐马妮的大名上了光荣榜,妹妹就没有名字,只是被带领?不行,我得找老师说道说道去。”羊咩说:“妈妈,你不要去,姐姐学习成绩比我好,当然是提名表扬了,说她带领妹妹,那我是她妹妹,那不是就等于也表扬了我吗?”妈妈笑了说:“我们羊咩是无名英雄……”
1973年,姐姐马妮经过推荐和考试上了大学。羊咩开始打石头挣钱,捡猪毛挣钱,割青草卖钱……总之是想方设法挣钱补贴家用。因为她知道妈妈爸爸为了给马妮筹集上学的钱愁得头发都白了。一次姐姐来信说去南京实习需要钱,妈妈爸爸激励给马妮寄去100元。这些钱里有羊咩捡猪毛挣的钱呢,她二话没说,默默地支持马妮上学的需要。冬天的南方比较冷,姐姐写信说要一条毛裤。羊咩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终于用一周的时间给姐姐织了毛裤。并送到邮局寄出去了。邻居问:“你这么辛苦图个啥?”羊咩说:“不图啥,只图大姐暖和点。”
1979年,马妮要结婚了,家里弟弟妹妹正在读书,爸爸妈妈没有陪送马妮什么东西。只给她做了一身新衣服。羊咩偷偷拿出自己的私房钱100元送给姐姐说:“爹和妈真没钱,我这里有100元私房钱,算娘家的陪送钱吧。”马妮含泪接过钱,感动地说:“二妹,我会记住你的手足之情的。”然后她送给妹妹一个笔记本,上面抄写了这样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羊咩说:“大姐,我不懂这诗词是什么意思,但是我明白姐妹的情谊是最重要的。”马妮无言以对。
时光如梭,转眼就是几十年,羊咩一直在父母身边照顾着妈妈爸爸。而妈妈爸爸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突然有一天,爸爸病倒了。马妮千里遥远飞回家看望父母,看见妹妹羊咩忙得团团转,她说:“我辞职回家来照顾父母吧,这么多年,你一直伺候爹妈,弟弟妹妹的婚事也是你操办的,我这个大姐什么事情也没有做。”
这时候二妹羊咩说了一句话,叫马妮的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说:“爹妈本不是你的亲生父母,你是爸爸战友的女儿,你的父亲为了掩护我爹牺牲了,你母亲改嫁了,我们有责任成全你的一生幸福,爹说过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
不过我又得给飞剑大姐提个醒,作为大学教授,以后在投稿前是不是应该多检查几遍?不能太马虎了,弄得错字成串啊!见谅!
张凤英
最近,我的亲戚朋友中,有几位九十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遇到了生活困难,他们患病卧床十几年了,生活不能自理,而子女也都进入老年,最大的子女已经78岁高龄,最小的儿子也有62岁了,而且子女身体不好,有的心脏带着支架,有的血压很高难以控制。所以他们商量着是不是将97岁的母亲送到养老机构去。可是老母亲没有退休金,居民养老金少得可怜,不足以支付养老院的费用。子女们只好共同凑钱送老人进养老院。
上述情况不仅是一个家庭,而是有九十岁以上高龄老人的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一位九十三岁的老人住进养老院不足一周就去世了。我分析他是适应不了养老院的环境,又想念子女们,才加速死亡的。这种老人如果从七十多岁就住进养老院,那时候他们的适应能力还是可以的,九十岁送到养老院,他们耳朵聋眼睛花,很难和服务员交流,怎么能适应养老院的生活啊?这不是等于加速他们的死亡吗?
因此我向国家有关部门和慈善机构的领导们提个建议:高龄老人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照。首先是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应该由国家发给养老补助金,款项数额应该足够他们走进中等水平的养老院。如果他们不愿意进养老院,应该有社区组织志愿者为他们服务。其次,尊老爱幼是健康社会的美德,对于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照。不仅是国家养老机构的关照,也包括社区和全体年轻公民的光照。比如,中学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大学生们都应该组织志愿者团体,深入社区为老人服务,帮助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做饭,洗衣服,打理家务等等。全社会学雷锋,不是只在每年那么几天学习雷锋,更应该组织以九十岁老人为服务对象的学雷锋小组。
由此我还联想到老人们的免费乘车,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乘车有什么意义?难道他们还会独自离家很远吗?他们还能认识回家的车次吗?这些优惠对他们没有什么意义。应该设立一些经济适用的针对老人的服务项目。比如,比较大一点的城市可以成立老人村,建设一些符合老人生活的设施,安排好老人生活的程序,有计划的、科学的吸纳老人集体养老,科学养老。一些小城镇和农村也应该有规范的养老措施,增加养老机构或者是措施,是九十岁以上的老人们快来地生活着。
我们山东省是一个经济大省,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年提升,那么我们应该有能力对九十岁以上的老人给与特别多的关照。这件事情无利可图,但却是关系到进入老龄社会以后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提高与否的大事。所以作为一个60多岁的退休职工,我对父辈的养老生活进一言。希望得到大家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