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上善若水(随笔)
老子最推崇的是水的状态,即不刻意而为,应顺势而为,即不主观能动去做,最好的道是水的状态。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它。如果一个人在生存、发展和健康的动机驱动下一直努力进取,但采取水之道看待努力的结果,这应该是上善若水的真正含义。
二十一世纪各行各业都在强调主动参与,这是发挥人的主管能动性有效地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发展进步的基础。现在所提倡的水性思维更值得提倡,觉得是对上善若水的很好的补充。所谓水性思维主要是指两个方面:水的柔性和克刚性,再硬的拳头打击它,当拳头抽出后水还是保持原有平柔的状态,这也意味着人们要海纳百川及拥有水样宽阔而平和的心态;另外,水势一旦蓄足爆发时,将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也意味着在海纳百川、包容等基础上一旦形成决议,要势如破竹有效率地贯彻和执行。
二十一世纪的先进文化是要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科学技术等的发展不断发展创新的,多维智慧是解决发展和进步等问题的必然选择!
老子用水性来比喻上德的人格,认为水是天地间最有善性和德性的事物。水滋润万物,但不与万物相争。
水柔:是水的特征,也是力的象征,是水和人的本性.但是决不是懦弱和软弱。水柔,水能穴之,金有损之而水无损。战胜强者,水滴能穿石,而柔非水莫属,同时,没有什么物质可代替水。恰是我们身上最软的是舌头,最硬的是牙齿,人到老年时牙齿掉光,舌头却还在一样。所以刚强的东西不能长久,柔弱的东西能长久。水是似弱实强,是韧性!体现人性上就是能屈能伸,游刃有余。体现弓箭上就是弹性,弹性越好射出越远。所以坚韧不拔持续不断是水的深层含义。
水美德:万物无水不能生长,水滋润万物,它的存在为万物造福。但从来不和万物争任何利益,世间最高尚的品德不过如此。“利万物而不争”。
水不争:不争功,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并不是水无能,而是不自夸,不占有荣誉。体现在人性上可以无为之心做事,在大功告成之后,功成身退。
上善若水,水是最有善德的事物,柔弱而不争,滋润万物,始终如一,勇往直前。老子用水的品德要求人们立身处世,无疑仍有现实意义。
回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来,我们做事要像水那样的柔,"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用天下最柔软的东西穿行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水很柔弱却能穿行于山丘岩石之间,就是柔弱胜刚强。我们人生目标一旦确立,遇到天大的困难都要,持之以恒,像水那样的有韧劲。坚持就是胜利,风雨过后就是彩霞。工作中遇到矛盾或与人发生冲突时,像水那样的游刃有余,退一步海阔天空。如同弓箭一样的弹性越大,射出的越远。表面拟弱实际强大,社会上有一些生意做的很成功的人士,对待客户的反面意见虚心接受,一时吃点亏,但从长远看赢得了客户的心,以诚信对顾客,以客户为上帝,礼尚往来,最终赢得企业利润最大化。在大功告成便身退,不去占有荣誉,反而名声更好。
今后我们都要像水一样,用自己的全部身心默默为万物众生服务,毫无私欲可言,不求回报。如同燕子一样留声,人一样也要留名。像水那样:利万物而不争,顺自然,始终如一,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