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彷徨不安的语文课(随笔)
回看我9月份第一周的教学日志,我的“语文课”都是带着不安和忐忑走到了我的第一届学生面前。
这是我第一天上班。铃铃铃……上课铃响了,我都不记得我是怎么走上讲台的,我只记得上课铃响的那一瞬间我整个心脏都跳出来了。
我先做了自我介绍。刚开始说第一句话的时候我真的是手抖脚颤的,就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我居然越说越幽默,我从来都不知道我自己是如此有幽默细胞的一个人。为了和学生们拉近距离,我临时修改了我的介绍模式,细数我多年来的外号。没想到原先低头的孩子也抬起了头,博得了孩子们的欢笑声,也博得了孩子们的关注。这天下午的两节课,我在紧张氛围中度过了……
也许对于学生而言,我只不过是他们的又一个“新语文老师”。但是,对于我的整个教师生涯来说,他们更像我教育实践的“第一任老师”。经历过“第一堂课”,我对什么是好的教学有了两点新的思考:教学互动和教学适应。
如果学生没有与教师互动,那么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对于我这个新手教师而言,更应该值得学习和总结的,就是究竟什么样的提问以及什么样的设计能让学生们更好地参与到互动中来。这需要教师每节课都不断地总结:哪些提问方式、哪些教学环节的设置学生们的参与度更高?以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多多设计。
“好问题”带来好互动。首先要给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有质量的问题是能够通过问题的提出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的。其次就是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一定要依据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要针对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提,如果问题设定的太难就不好回答。例如:在我的课堂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的问题提出来学生们总是一脸茫然,我就只能换种方法来问,我的课堂就会常常出现这样的用语“好吧,那老师换种方法来问你们,如果……那么……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这一点儿欠缺,其实是我没有将问题的设置与学生们的最近发展区相结合,这也许是由于我获得的课堂反馈太少的缘故,才让我对学生们的了解没有跟上节奏。最后一点就是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有梯度,总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要使得问题环环相扣,这样,孩子们才能根据教师的问题逐步地理解学习内容。
良好的教学适应。学生时代大人门都很喜欢说“要赶紧适应好你的新老师,跟上老师的步伐。”这次的教学体验,让我从教师这个全新的身份开始思考教育中的适应性。通过讲课,我认识到新教师对教学的适应性,不应该仅仅指对教育教学工作生活环境的适应,更重要的就是对不同学生的适应。
第八周。到目前为止,是我遇到的“最安静”的课堂:无人吃零食,无人玩手机,无人交头接耳,无人打断我接话茬,让记笔记就记笔记,非常“听话乖巧”。简直就是掉一根针都能听到的节奏。如今我真正遇到了我设想中教师们喜欢的班级。可我的感觉一点儿都不好。
由于和学生们的互动太少了,让我的教学热情一点儿一点儿减退,我越讲越没劲。这节课下课的时候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到底能用什么方法让学生们举手发言呢?
当我第二次面对“超级静”的时候,我开始明白了,其实这也许不是孩子们的错,而是我作为教师没有很好地融入到这个集体中。孩子们已经在一起同窗两年了,他们彼此之间已经磨合好了属于他们这个班级特有的学习氛围,安静班级的他们,也许更容易适应一个相对来讲“中规中矩”的教师,而不是我这样一直不断寻求突破想打破常规的教师。其实我觉得教学适应也是一个需要师生双方努力的事情,任何一方先放弃都不会取得很好的进展。可能让几十个孩子一起改变学习磁场与教师匹配,和教师一个人来进行调整来讲似乎更加困难。至此,我终于明白教师职业并不枯燥:内容一样,可是人不一样。就像《念奴娇·赤壁怀古》,从我父亲70年代上中学的时候它就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如今的高中生们还是要学习,这是经典,这是传承,当然要学要教。
但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同龄人不一样了。在面对不同认知习惯的学生的时候,我们要安排不同的“节目”。如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风格之间有着怎样的匹配程度?我想,这也许可以是接下来我们对有效教学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
很久以前,我曾在杂志上读到过这样一段话,来自于时尚超模:“其实我每一次走秀都很紧张,每一次走出来,我都会心跳加速,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既紧张又兴奋。”我想一个超模走模特步不就是小菜一碟嘛?特别是国际超模,一年要走上上百场的时装秀,用一些人的话来讲,那简直就是把她的眼睛蒙上估计她都不会走弯路吧。但是后来读过她的专访,我终于知道了,她之所以能成为国际超模当然是有出处的。她知道每一个设计师都是花了好几个月的功夫在准备一场秀,所以每一次她都怀着对这些设计师和工作人员的尊敬之心走秀。她不希望自己的失误而浪费了大家辛辛苦苦几个月的功夫。我想,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模特在走秀,但是很少有人像她这样对工作有如此的敬畏之心。之所以她成功,对于她来说也许每一次的走秀就像是第一次一样紧张。
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对自己的教师事业怀着敬畏之心,面对每一届学生都当做自己的第一届学生一样,那么也许我们就会呈现给学生最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