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往事】茶缘(散文)
一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茶结缘。那是在2012年春,由于缺乏市场经营管理经验,使之在经营了四年多的物流公司后,宣布停业,重新选择经营项目。
于是,我又像当年那样,开始了走街串巷,没有目标地到处查看,大到酒店餐馆,小到旅店超市。值得说明的是,这次不是为我自己选择出路,而是帮助孩子选择再就业项目,喝了几瓶墨水的七零后,学历不高,但要求较高,这给了选择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现实是残酷的,往往事与愿违。于是选择经营项目变成了我每天必做的一件事,不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别人说,孩子的事由他自己去做,可是作为母亲的我怎能看着不管呢,我要为他把关定向。因为我比他知道,机遇是很难遇到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要和时间赛跑,不能坐享其成,天上真的不会掉馅饼。
一次,我走在市里比较繁华的街路口。猛然发现“青怡坊”,这里是全市最大的花、鸟、鱼、茶的经销地。以前来过几次,只是喜欢看看鲜艳夺目的奇花异草,还有各种叫不出名的各种鱼类。因为不懂茶,也不喝茶,所以根本没把茶放在眼里。但,今天不同,我是带着选择经营项目任务来考察的。此时,已无心再欣赏那让我陶醉的鲜花。于是,我茫然地走进了地下茶城。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原来这里还有这么多经销茶叶的商铺呢,我为之震撼。优雅的环境,古香古色的装饰,琳琅满目的茶具,沁人肺腑的茶香,茶艺师的娴熟演示,让我心情愉悦。顿时我被这种高雅的环境深深吸引,并喜欢上了它。冥冥之中,我觉得这可能就是缘分,和茶叶的缘分。
也许,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接下来,我便不再东跑西颠没有目标地乱找,而是重点考察市内所有的大小茶城、茶楼、茶馆以及门市店。根据实际情况,我兑下了繁华地段,在“青怡坊”的门市店,开始了我的又一次创业。(这次是和孩子一起经营)。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行业,一切要从零开始,除了在网上查找有关茶叶的相关知识外,我们走出去,到茶叶的产地去了解茶叶的生长和制作过程。再到主要的经销地,如,北京的“马连道”、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西湖龙井”等地去向人家学习销售经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经过一个多月紧锣密鼓的筹备。茶店于2012年4月28日正式开业,店名为:“逸泓轩茶庄”。
二
为了节省资金,我们决定先去全国最大的“北京马连道”茶叶批发市场,一路打听一路问,几经周折,终于来到了从未谋面的茶叶市场,啊!如此庞大的场面,让我震惊。我万万没想到在这里,只要有钱,你所需的物品都能买到,应有尽有。而且有许多商品是你未曾见过的。怀着激动的心情,在经销商的指导下,认真地选购着各种茶叶、茶具、茶宠。还有紫砂茶盘、紫砂茶壶、紫砂茶杯。为了谨慎起见,没有进太多的货,基本能满足开业的需要即可,但还是超过了原有的预算,只剩下了买火车票的钱。
为了扩大经营范围,提高经济效益,两年后,孩子在茶城里又租了一个店铺,于是我们分干不分家,各自经营着一个茶店,看到茶店的经营走上正轨,我很欣慰。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定期举办茶话会,向他们宣传有关茶叶的历史知识和茶文化,并掌握茶叶的各种功效以及与养生健体的重要性。
据史料记载,早在西汉时期,中国茶叶与丝绸,瓷器就成为主要运往欧洲西亚的贸易品,茶文化已成为连接国内外和平,友谊合作的纽带。
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至少有4700年历史了。直到现在,我国各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情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着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影响很大,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民间,深入到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等领域。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使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在饮茶的过程中,创作了许多有关诗篇,从而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中国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中国茶树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叶从1949年产7500吨,发展到1998年60余万吨,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中国茶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你,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3年,“中国国际文化研究会”在潮州成立。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
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如雨后春笋般在蓬勃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全国各地定期举办各类茶博会、研讨会。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宣传茶文化。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决策的推行,把茶叶市场,推向了新高潮,打通了一条通往国际市场的贸易道路。让我们中国的茶叶分布在世界各地,起到了促进全面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大形势的影响下,我的小茶馆也有了起色,而且越来越喜欢这个行当了。为了进一步把茶叶做实做好,我决定亲自去茶叶的产地实地考察。为了安全起见,远道的孩子去,近道的我去,首选第一站,青岛市崂山区的王哥庄茶园。第一次独自远行,第一次去陌生的茶园,激动又紧张。
三
2014年6月6日,我乘坐长春至青岛k1056次列车,经过22小时21分的旅行,下午三点左右到达了久违的青岛市,因有任务在身,无暇顾及魅力城市青岛的美景,直接转乘去崂山区王哥庄镇的大巴车,约一小时四十分钟的时间到达了目的地。虽然陌生,但感觉很亲切,住宿条件比不上大城市,但是环境优雅,听不到喧嚣的声音。最重要的是价格也便宜,每天三十元。这里的空气新鲜,三面环山,一面靠水,风景如画,到处可见绿毯式的片片茶园,弥散着茶叶的清香。眼前的美景让我陶醉。顾不上旅途的劳累,第二天一早,我便独自一人去了茶园,凭着掌握的一点地理知识,一路向南,奔着山的方向走去,旅店女老板是个和我年龄相仿而且十分热情的大姐,她告诉我,离山越近的茶园,茶叶越好,阳光充实没污染。在她的指点下,大约走了近四十分钟,看到了山下那一片望不到边的茶园,有部分茶农在采茶,我很兴奋。
这里的茶园分包给了个人,每家每户都有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他们在辛勤地劳作着。我是平生第一次走进茶园,走进茶农的生活。他们以茶为生,没有更多其它副业,他们日出而行,日落而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一部分茶农只种茶,等待茶商上门收青叶换取货款,另一部分茶农是既有茶园又有加工厂,还有茶叶经销店。当然,后者一般都是茶叶经销公司了,具有一定的规模。
为了达到我全面了解采茶,制茶全过程的目的,我选定了一位朴实憨厚的中年妇女,我向她说明了来意,为了保证采茶叶的质量,约定第二天早七点四十分到茶园,要在太阳刚刚升起,茶树上的茶叶挂满露珠时,是采茶的最佳时间。按照她的吩咐,第二天我准时来到茶园,茶农曹女士已到,已经开始工作了,看到她那娴熟的动作,殷实的背影,在蓝天白云,在绿色茶园的衬托下,呈现的是一副美丽的画卷,这只有在电视里能看到的画面,如今变成了现实,我激动万分,在征得了主人同意后,我也学着采起茶来,看是容易,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这里的茶树大概高七八十公分左右,宽五六十公分的长垅,好似城里的绿化带。要弯腰站着采,在矮一点的可以做个小凳采摘。
看花容易绣花难,我只采了一个多小时,就坚持不住了,腰酸背痛,两眼发花,汗流浃背,头昏脑涨。
曹大姐见状,让我休息,还是由她自己干吧。她说:“你们城里人没干过这样的活,吃过这样的苦,我们生长在这个地方,茶叶是我们生活的保障,已经习惯了这种劳动方式,也不觉得太累。”她让我下午四点之前去茶园,然后去加工厂。
下午三点半,我如约而至,到了茶园一看,大姐还在采茶,我说歇一会吧,中午吃饭了吗?她说为了节省时间,多采点茶叶,在茶园吃了带的干粮。我十分感动。我劝她,不再采了,有多少算多少吧,她很不好意思说,没达到我要求的数量,我说没关系的,不够,我可以去经销店买点。这时,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阴云密布,我们赶紧离开茶园,就在赶到加工厂门口时,瓢泼大雨倾盆而下,还好,老天爷眷顾了这位勤劳的人,没有被雨淋到。
接下来,便是繁琐的制茶工艺,茶叶加工场为私有制,茶老板在本地小有名气,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一看就是个精明强干的企业家。他向我介绍了他家有大片的茶园和加工厂,还有经销店。我向他说明来历,他很惊讶,问我:“你是一个人来的?”我说是的,于是,他很热情地接待了我,破例按我的要求,单独加工那二十斤青叶。这样做,费时费力,但我要求的是质量,我答应他可以提高加工费,他说:“还是按标准价吧,你从那么远来到这儿,也不容易,费点力没关系。”按着常规加工的程序是:1、茶叶采摘,选取一芽一叶,一芽两叶。2、杀青,茶叶晾干后,通过杀青揉捻将茶叶中的草气味去除。3、烘干,在杀青揉捻之后就可以将茶叶烘干磨光。其关键是要掌握好炒茶的火候。4、筛选,将炒好的茶叶中的粉末过滤出来后,卷曲新鲜带有豆香或有浓郁板栗香味的成品茶就制作完成了。
看似很简单的制茶工序,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每道工序都要严格把关,尤其是对温度控制得十分精确,茶叶的质量保证,主要看炒茶师傅的经验和技术。为了亲自体验,我全程都在细心观察,20斤青叶在不间断的连续作业四个小时后才完成。上称一称,仅制出了五斤茶叶。我晃然大悟,原来茶叶的价格如此昂贵,其原因竟是,繁杂的体力劳动加之严格的制茶工序,需要一批有技能的人群,炒茶技师的工资都在三四千元以上,采茶工的日工资由原来的五十元涨到八十至一百元左右。
经过五天的实地考察,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崂山绿茶是中国绿茶中的经典名品,香韵醇厚宜人,滋味鲜爽独特。名山蕴名水,名水育茗茶。崂山绿茶成就了中国江北第一名茶。具有生长周期长,品质优良,叶肥味浓的特点。更为主要的是崂山绿茶施的是农家肥,每片茶园的地头都埋一口大缸,里面发酵的是碎黄豆,茶农从不给茶树施化肥,撒农药。
四
优良的茶叶,具有较高的功效,其特点是:抗衰老,抗菌,降血脂,瘦身减脂防龋齿清口臭,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状况等。
崂山茶之所以久负盛名,主要是因为崂山地处黄海之滨,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土壤中营养成分高,素有北国小江南之称,十分适合茶树的生长。
这一次崂山之行,坚定了我做茶叶的决心,并以崂山绿茶作为本茶庄的品牌。时间就是金钱,我无暇顾及崂山的美景,匆忙地在王哥庄一家较大的实体店,购进了一批茶叶和各种包装盒。带着喜悦和留恋的心情,不舍地离开了崂山区。
几年过去了,只产绿茶的崂山,如今也开始制作红茶了,名为崂山红茶。其味道可以和有些红茶比美,填补了崂山没有红茶的空缺。
几年过去了,我从一个不懂茶不喝茶的门外汉,如今,对茶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茶爱不释手,情有独钟。喝茶成为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选择,一种习惯。喝茶带给了我健康,每年一次的体检,我的血脂、血糖、血压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喝茶也培养了我的性格,优雅宁静的环境,是我思考的最佳选择,通常我想写作的时候,一人坐在茶馆,听着悠扬的乐曲,品着茶叶带来的清香,仿佛身在仙境一般,让人流连忘返。灵感油然而发,一篇文章就这样诞生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需求,我的茶庄升格为茶楼形式,不再以零售为主,而是以休闲娱乐的形式,汇集了广大喝茶爱好者,品茶,聊天,棋牌,文玩为一体的模式。由于年龄的关系,不再适宜那种经营方式,孩子也希望我歇歇,去享受一下老年人的生活。于是,我便急流勇退,由孩子们自己经营。风风雨雨几十年,真的该歇歇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旅旅游,疗疗养。唱唱歌,打打拳,写写文章,想想往事,知足常乐,健健康康,安度晚年。
人生就像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静心以对,先苦后甘。时光如水,沉淀方澈。没有一日制成的好茶,没有不遇挫折的强者,吃得苦中苦,方得乐中乐。
人生如诗,诗情画意纵山水;人生如茶,点点馨香蕴于胸。
人生如戏,酸甜苦辣自然品;人生如史,是非成败后世凭。
人生如茶,粗品是苦的,细品是甜的。
我与茶结缘,它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伴侣”它不仅是饮品,更是强身健体的良药,夏季防暑降温,春秋两季可清热去火,冬季喝点红茶暖胃。
茶,成为了我忠实的朋友,我喜欢喝西湖龙井和崂山绿茶,金骏眉和正山小种,普洱和白茶,茉莉花茶也是我最爱。
茶,将伴我走过人生的每一步,先苦后甜,平平淡淡,宁静致远。
2018年12月17日
第一眼看到“青怡坊”时我就想到长春,想到老师是长春人。果不其然,能在柳岸遇到老乡十分高兴,希望老乡在柳岸开心,榆树金戈铁骑遥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