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碧海与梦都(微小说·家园)
碧海与梦都,两个理发店,两个规规矩矩凭手艺吃饭的小店。
两个店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说,收费标准一样,都在临街位置,都是集老板、理发师于一身,还都是女性。可两个店又有一些不同。碧海(暂且以店名作为两位老板的代称吧)在街东面,梦都在街西面,两个店隔街相望。碧海四十来岁,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梦都则年轻许多,穿着打扮也比碧海时尚、靓丽。
每隔两三个星期,我都要去一趟碧海。原因很简单,我头发长的快,脑袋的形状也比一般人长的随心所欲,对很多理发师而言,碰到它就像老中医遇见了牛皮癣。所以一旦选定了合适的地方,我一般不再轻易更换。单位里几个年轻的同事,倒是经常光顾梦都,说那里环境干净,技术也好。从他们一个个清爽干练的发型看,的确是事实。可我还是想,也许还跟梦都的年轻、时尚有关吧,只不过不好意思说出口罢了。
去碧海的次数多了,知道她的俩孩子都是姑娘,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姊妹俩很懂事,写完作业会主动过来帮着做些打扫卫生之类力所能及的活儿。碧海的生意不错,店里靠墙的一排长椅上经常坐满了等着理发的人,男女老幼都有。碧海性格开朗,又是一副天生的大嗓门,常常一边理发,一边跟顾客聊天,从柴米油盐到家长里短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再加上中间插嘴打岔或者开玩笑的,弄得店里闹哄哄的很是嘈杂。
梦都去过一次,前几天的事儿。其实本来也是奔着碧海的,不巧人家没开门,而头发又确实该理了,便只好改换了门厅。推开梦都的玻璃门,一股柔柔的清凉瞬间浸润了全身,同时一曲舒缓温柔的钢琴曲飘入耳畔,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献给爱丽丝》。里面有一位中年男士正在理发。梦都一面麻利的忙活着,一面转过头像招呼老朋友一样说:“来了,先坐一会儿喝口茶,这里马上就好。”声音犹如曲子般悦耳。
我在靠墙一侧铺着淡蓝色罩布的沙发上坐下,环视了一下这间不大的理发屋,少有的干净!光洁的地板砖上,除了这位男士刚刚剪来的碎发,不见一丝杂陈,靠近屋里侧的洗头池一旁,各种洗发水、毛巾摆放的整整齐齐,就连工作台上琳琅满目的洗发工具,也是一个个定了位一般,排成一排。整个店内没有一丝冗物。沙发前的茶几上整齐的码放着两小摞杂志,是《读者》和《南方周末》。我拿过来翻了翻,都是近几期的。再看梦都,左手拿一把小梳,小指俏皮的微翘,右手持剪,伴着有节奏的“咔嚓咔嚓”声,一缕缕碎发如天女散花般散落地面。我又偷眼瞅了瞅这位男士,手指修长,面容白皙,很有几分气质。
猛地冒出个念头,以后来梦都吧。
时间不长,男士的头理完了。梦都用海绵擦轻轻地拭去他脖颈和耳根后面的头发渣儿,再小心撤下围布,轻声问道:“看还有哪儿不合适的吗?”声腔语调恰到好处。“不错!不错!”中年男士十分满意。
轮到我了,刚坐下来,又有人进来,是位抱着一个两三岁孩子的中年妇女。梦都看了看,问:“是大人还是小孩?”那妇女说:“小孩。”“对不起,这里不给小孩子理发。”梦都客气的说,但语气缺少了刚才的热情,透着点冷。妇女只好离开。理到一半的时候,又进来一位趿拉着拖鞋的小伙儿,头发像一丛蓬勃杂乱的蒿草,看样子是对面建筑工地上的民工。梦都转头扫了一眼,高声说道:“对不起先生,马上下班了。”我不禁疑惑,还不到四点呀,再说,又是个人开的店。于是问:“这么早就下班?”梦都嫣然一笑,柔声说道:“别看我的店小,可不走平民路线。”
我忽然觉得有点儿飘,我成了精英吗?
直到我推门往外走,无意间看到门口的衣帽架上,挂着的高仿“LV”女式手提包时,仍在思考这个问题。
不过梦都我是不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