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古韵今弹 >> 短篇 >> 诗词古韵 >> 【古韵今弹】高僧大德颂之七 (七律)

编辑推荐 【古韵今弹】高僧大德颂之七 (七律) ——【高僧大德颂】五首(原创 新韵)


作者:渤海渔翁 布衣,27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954发表时间:2018-12-28 16:08:44
摘要:自汉明帝梦佛求法以来,佛教在我国传承发展已近两千年。在佛教中国化的历史长河中,高僧大德人才辈出,各显其能,如群星灿烂,光耀河汉。他们以革故鼎新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为佛教和佛教文化的传播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为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推动社会繁荣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他们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行、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以及辉煌无比的德业,都是特别值得我们敬仰和讴歌的。


   31、释门书法家智永大师颂
  
   闭门习书三十年,永兴阁上孤影寒。
   醉心狼毫承祖风,寄身翰墨续家传。
   笔冢高拱碧草深,门槛矮固黑铁残。
   真草神飞腾逸姿,瑶台雪鹤云中旋。
  
   注释:
  
   ①闭门习书三十年,永兴阁上孤影寒。智永,陈、隋间僧人,姓王,名法极,会稽人,善书法,尤工草书。为大书法家王羲之七世孙,王羲之第五子徽之之后。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人称“永禅师”。常居永兴寺阁,临池学书。闭门习书三十年。初从萧子云学书法,后以先祖王羲之为宗,在永欣寺阁上潜心研习了三十年。智永妙传家法,精力过人,隋唐间工书者鲜不临学。年百岁乃终。智果、辨才、虞世南均智永书法高足。
   ②醉心狼毫承祖风,寄身翰墨续家传。智永对乃祖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极为钦佩,决心使乃祖的书法万古流芳。智永练习书法极为刻苦。他在永欣寺时就曾盖一座小楼专供练字,发誓“书不成,不下此楼”。就在这座冷冷清清的小楼里,他如痴如醉地练字,毛笔用了一支又一支,常把用坏了的毛笔扔进大瓮,天长日久,就积了好几瓮。智永后来把这些毛笔集中埋在一个地方,自撰铭词以葬之,时称“退笔冢”。
   ③笔冢高拱碧草深,门槛矮固黑铁残。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智永的书法果然大有进步。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求其真迹者很多,智永穷于应付,以至于“缣素□纸,堆案盈几,先后积压,尘为之生”。同时,登门求教的也极多,以至他户外之屦常满,连门槛也踩坏了,智永又只好用铁皮来加固门槛,时人称之为“铁门槛”。这“退笔冢”与“铁门槛”便成为书坛佳话,与汉张芝(张颠)洗笔洗硕的“池水尽墨”交相辉映,同为千古美谈。
   ④真草神飞腾逸姿,瑶台雪鹤云中旋。对于智永的书法,历代书法家与书法著作多有评价。乐安薛氏云:“智永妙传家法,为隋唐间学书者宗匠”。都穆《寓意编》云:“智永真草千文真迹,气韵飞动,优入神品,为天下法书第一”。解缙云“智永瑶台雪鹤,高标出群”。唐张怀瓘《书断》云:“智永师远祖逸少(王羲之字),历纪专精,摄齐升堂,真、草惟命。夷途良辔,大海安波,微尚有道(有道,书法家)之风,半得右军(指王羲之)之肉。兼能诸体,於草最优。气调下於欧(欧阳询)、虞(虞世南),精熟过于羊(羊欣)、薄(薄绍之)。”张怀瓘将古今善书法者分成三品:神品、妙品、能品。智永的行书入能品,隶书、章草、草书皆入妙品。可见智永书法成就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智永所书《真书千字文》,早在唐代已随归化之僧、遣唐之使流传到东邻日本,对日本书道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传世的智永《真书千字文》共有两本。一为唐代传入日本的墨迹本,一为保存于陕西省西安碑林的北宋董薛嗣昌石刻本。
  
  
   ——于2014年1月2日编订!
   ——于2018年11月日修订!
  
  
   32、净土宗大师道绰大师颂
  
   道绰浊水降凡尘,敬老友邻天性仁。
   舞勺净土诵经欢,弱冠玄中修道勤。
   石径信步闪佛影,山门摩肩叠阵云。
   灵象繁呈信不差,又见天花撒禅林。
  
   注释:
  
   ①道绰浊水降凡尘,敬老友邻天性仁。道绰,隋唐时佛教净土宗高僧。俗姓卫,并州浊水(今山西文水县)人,生于北齐河清元年(562年),卒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道绰从小以尊敬长者、和顺邻友而知名闾里。他继承和发展了北魏昙鸾的净土思想,大力提倡称名念佛,取得了千百万信众的支持和响应,使净土宗真正成为一个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佛教新宗派。就实质而论,他是我国净土宗实际创始人,但在净土宗史上,昙鸾被追尊为初祖,他被定为二祖。
   ②舞勺净土诵经欢,弱冠玄中修道勤。道绰14岁出家为僧,初习《涅盘经》,后师从道瓒禅师。道瓒清约雅素,慧悟佛理,颇负盛名。道绰对他非常崇拜,跟他习学净土宗等经法数年。后来,道绰想寻找一方幽静清明的去处修行,于是往居于汶水石壁玄中寺(今属山西交城)。该寺所处风景优美,为北齐高僧昙鸾法师建立,当时寺中存有昙鸾和尚碑,记载昙鸾一生事迹。道绰习读多遍,对此非常珍视,决心要继承昙鸾开创的事业。
   ③石径信步闪佛影,山门摩肩叠阵云。道绰身材魁伟,仪表堂堂,他初到玄中寺时,有一次在山道中行走,被一僧人望见,认为是活佛降临,其以珠数相量,如七宝大小;这时,西方又灵象繁呈,难以言述。之后,这个僧人到处传扬,道绰德望日增,声名远播,僧俗男女赴山朝拜者,络绎不绝。道绰经常出来当众讲道,届时,朝拜的人各掐念珠,口呼佛号,声振林谷。也有不信佛者杂于其中想乘机作乱,但当见到道绰时,往往为他的风姿所折服,改念而归。
   ④灵象繁呈信不差,又见天花撒禅林。唐贞观二年(628年)四月八日,道绰认为自己命将终,特告知当时宰相。相传,消息传出,赶来观望者布满于山寺之中,当时人们只见道绰似在空幻之中的七宝船上,与昙鸾法师叙谈。之后,乘云往空而去,天花下散,前来山寺中的男女以衣裙承接,其花薄滑可爱,七日方才枯萎。道绰此类的神行异事传说很多。道绰卒于贞观十九年(645年),终年84岁,临终前精神明爽。因他居住玄中寺,在唐朝属西河郡,时人也称他为“西河禅师”。道绰的著作,现存的有《安乐集》。道绰净土学的特色,是他重视经证。他主张教法应该和时机相应。关于净土生因的问题,道绰主张以菩提心为其根本,以念佛三昧为其要行。
  
  
   ——于2014年1月2日编订!
   ——于2018年11月日修订!
  
  
   33、誓死卫护佛法的法琳大师颂
  
   天生圣人铁骨铮,舍身护法勇争锋。
   口似悬河倾三峡,笔如劲箭发雕弓。
   宏论佛陀折高祖,长颂观音悦太宗。
   休论酒肉穿肠过,千古景仰钦英风。
  
   注释:
  
   ①天生圣人铁骨铮,舍身护法勇争锋。法琳(公元572-640年),隋末唐初高僧,俗姓陈,原籍颖川。他的远祖曾到襄阳做官,因之留寓该地。为他不惜身命,敢于冒犯龙颜,奋勇参与佛道之争,是能言善辩的佛教卫士,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和佛教著作家彦琮(557—610年)将他称之为“唐护法沙门”。
   ②口似悬河倾三峡,笔如劲箭发雕弓。他年少即出家,游历金陵、楚郢(江陵)各地,遍学内外典籍。隋开皇十四年(594),二十三岁,夏五月,隐居青溪山鬼谷洞(地在湖北远安县),精勤诵习,白昼钻研佛经,夜间阅览俗典,学业大进。由于他胸罗万象,腹有锦绣,故文笔犀利,辩才无碍,名扬天下。法琳曾撰有《青溪山记》,文词婉丽,传诵一时。
   ③宏论佛陀折高祖,长颂观音悦太宗。武德四年(621)九月,太史令傅奕上废佛法奏事十一条。唐高祖李渊征询沙门的意见,法琳勇敢面对非议,据理回答,李渊无词以对,傅奕之议因而不行。法琳又撰八千余字《破邪论》,引据孔子老子推敬佛教等中国的古代传说,用傅奕等本身所信的学说以破斥其谬见,此论出后,虞世南特为写了一篇序文,风行一时。
   贞观十三年(639)九月,有道士秦世英谮毁法琳,说他所著《辩正论》讪谤皇帝的祖宗,有罔上之罪。太宗大怒,下诏沙汰僧尼并逮捕法琳加以推问,法琳辞气不屈。后刘德威等以推检状况奏闻,太宗遂亲自审问,当时问答有二百余条。太宗又下诏令法琳念观音七天,届期行刑,看有无灵感。到期又遣人询问,法琳对答从容,太宗闻报欢喜,谕令免刑,又召法琳细问佛道优劣,法琳对答如理,太宗遂释其罪,令徙益州为僧。法琳又著《悼屈原篇》以叙己志。
   ④休论酒肉穿肠过,千古景仰钦英风。相传,唐高祖武德年间,终南山的宣律师修习佛法严守戒律,感动了天上的韦将军等十二人自天而降,卫护在他的身旁。其中有南天王子张垍经常侍立在律师身边。当时法琳道人既喝酒又吃肉,交游也不择对象和场合,甚至有老婆孩子。律师住在城里,法琳去看望他,律师为他不守戒律,并不以礼相待。南天王子对律师说:“你自己认为是怎样的人呀?”律师说:“我是圣人。”王子说:“师父还不算圣人。只是遵奉佛教四谛修行达到‘寂天为乐’境界的人而已,法琳道人才称得上是圣人。”后人评价:“法琳屡屡冒犯唐高祖唐太宗的龙颜,为维护佛法据理力争,使得佛法得以保全,佛经上说的护法菩萨,指的不就是法琳这样的人吗!”
  
  
   ——于2014年1月3日编订!
   ——于2018年11月6日修订!
  
  
   34、牛头禅祖师法融大师颂
  
   岁在舞象入伽蓝,风雨游学若许年。
   憾凭知解难实证,返山宴坐复参禅。
   陈理京华却汰奏,幽栖茅茨索仙缘。
   建初讲经驾鹤去,欣有牛头妙法传。
  
   注释:
  
   ①岁在舞象入伽蓝,风雨游学若许年。法融,为禅宗牛头派的创始人。俗姓韦,润州延陵(江苏丹阳县延陵镇)人。十九岁(612)入句容茅山从三论宗僧炅法师剃度。后从大明法师钻研三论和《法华》等经数年。大明圆寂之后,他漫游各地,从盐官(今浙江海宁县)邃法师、永嘉旷法师等听讲各种经论。
   ②憾凭知解难实证,返山宴坐复参禅。法融学问日进,深有造诣,后来,他觉得全凭知解不能证入实际,因而复入山凝心宴坐,过了二十年习定的生活。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润州牛头山幽栖寺里,众僧参究,日夕思择,蔚然形成风气。内中为首一人,就是开创牛头禅的法融。
   ③陈理京华却汰奏,幽栖茅茨索仙缘。唐初武德七年(624),左丞相房玄龄奏请淘汰寺庙僧徒,法融即挺身入京陈理,御史韦挺看了他的《表》辞情文并茂,和房玄龄协定后才把这事打消。贞观十年(636)他到南京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下构筑一所茅茨禅室,日夕参究达数年。牛头山佛窟寺藏有佛经、道书、佛经史、俗经史和医方图符等七藏。法融得到佛窟寺管理藏经的显法师允许,在那里阅读了八年。摘抄各书的精要,然后回到幽栖寺,闭门从事研究。
   ④建初讲经驾鹤去,欣有牛头妙法传。贞观二十一年(647),法融在幽栖寺开讲《法华经》。永徽三年(652)邑宰请他出至建业讲《大品般若》。江宁县令李修本又请他讲《大集经》。显庆元年(656)司功萧元善再三请他住建初寺,次年(657)即寂于该寺,时年六十四岁。牛头禅的特色在于排遣多言,而著眼于空寂。至于他的禅风,重在无心绝观,或绝观忘守。牛头宗的世系,以法融为第一祖,智岩第二,慧方第三,法持第四,智威第五,慧忠第六。又说智威的弟子有润州鹤林寺玄素,玄素的弟子有径山道钦(一称法钦),都是相承传授牛头禅的宗旨的。牛头宗的世系,后来即以此为定说。
  
  
   ——于2014年1月4日编订!
   ——2018年11月6日修订!
  
  
   35、律宗创始人道宣大师颂
  
   天官府上月轮高,梦入母怀孕承祧。
   诗文飙举垂髫能,翰墨挥洒志学姣。
   经译西明佐玄奘,律弘麓清立节操。
   朝野崇奉盛名远,南山功德青史标。
  
   注释:
  
   ①天官府上月轮高,梦入母怀孕承祧。释道宣(596一667)京兆人,俗姓钱,字法遍,原籍吴兴(今浙江北部)人,《宋高僧传》作丹徒人)。唐代律僧,中国戒律思想史上的重要思想家。又称南山律师、南山大师,律宗初祖。道宣十六岁时落发出家,二十岁时,依止大禅定寺智首律师受具足戒,世寿七十二,法腊五十二。唐、宋二代,分别追加谥号“澄照律师”和“法慧大师”。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四月初八,降生于京兆(即都城)。父亲钱申任吏部尚书。相传,母亲姚氏怀孕时,梦见白月贯怀,有梵僧对她说:“这孩子是梁代的高僧僧祐再来,将来适宜出家弘扬释教。”
   ②诗文飙举垂髫能,翰墨挥洒志学姣。道宣九岁时已经遍览群书,能吟诗作赋,十五岁时善习文墨;但他厌倦了世间书典,喟然叹曰:“世间荣禄,难可常保。”于是来到长安日严寺,随智頵(又称慧頵)(564—637)学习佛法,开始诵习经典。十六岁诵《法华经》仅两旬,就已经了彻。
   ③经译西明佐玄奘,律弘麓清立节操。显庆三年(657)六月,他奉敕为唐京新建的西明寺上座;同年七月迎请玄奘入寺译经,他也参加译业。龙朔元年(661),撰《释门归敬仪》一卷。乾封二年(667)二月,他在终南山麓清宫精舍创立戒坛,依他所制的仪规为诸州沙门二十余人传授具戒。同年撰有《关中创立戒坛图经》一卷,《律相感通传》一卷。乾封二年(667)七月,玄奘译场亦迁入西明,道宣再次参加译经工作。同年十月逝世,终年七十二岁。
   ④朝野崇奉盛名远,南山功德青史标。道宣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居终南山,故世称“南山律祖”,而中国的律宗也被称为“南山律宗”。他以《四分律》为基础,参考其他各部律典,综合各家之所长,会通大乘和小乘,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道宣门下有受法传教弟子千人,相继阐扬他的遗教弘化最盛,朝野崇奉,南山一宗风行更广。中国佛教僧徒大多以他的《四分律》学为行持的楷模。
   道宣为维护佛门的地位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代,建立大唐帝国之后,为维持统治地位,对日益壮大的佛教采取高压政策。唐高宗李治时,曾经敕令僧人跪拜君亲。为维护佛门的地位与律仪的纯粹,道宣率弟子多次与皇权周旋,终于护法成功,迫使高宗收回了敕令。
  
  
   ——于2014年1月4日编订!
   ——于2018年11月6日修订!
  
  

共 518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五首诗分别写了五位不同的和尚:以书法闻名的智永、净土宗的实创人道绰、不守戒律但坚守立场的法琳、牛头禅的法融以及律宗的道玄。对于历史上的人物,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只能是前人的记载,不同的人看同样的记载,会有不同的感觉、产生不同的认识。作者对这些大师很尊崇,诗写的也很规矩,也是作者对这些人物的一种认识的表达。但个别诗句感觉不好,像“梦入母怀孕承祧”,作者注释说是他妈怀他时梦到了白月贯怀,还有一个外国和尚说这孩子是转世僧人。那他就不该是“承祧”器,而是大德身。毕竟“承祧”这个词很世俗,用它来说和尚们的衣钵,多少有些怪。【风之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舞风        2018-12-29 08:43:06
  果然风之丐比我懂得多。我个外行人看这一句也是怪怪的,似有不敬之意。但欣赏作者这样做学问的心理。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1 楼        文友:渤海渔翁        2018-12-31 18:39:10
  谢谢老师鼓励支持!谢谢!关于对“梦入母怀孕承祧”的认识,可从多方面诠释。作为一位母亲,姚氏怀孕时梦见白月贯怀,并非笃定是怀了什么圣僧。从母亲的角度来看,自然是怀了“承祧”之人。三国吴夫人怀孕时,曾梦到一轮明月进入怀中,既而生下孙策。而怀孙权时,又梦到一轮太阳进入怀中。孙坚曾经圆梦说:“日月是阴阳之精,是极其尊贵的象征。看来我的子孙会很兴旺的。”此可佐证!诗无达诂,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也!
  
   ——渤海渔翁于2018年12月31日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