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麦客(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麦客(散文)


作者:姚俊林 白丁,60.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56发表时间:2018-12-29 10:28:23

“麦客”一词源于生活,不知沿续了多少年。
   想起当年老麦客的遭遇,我满肚子的心酸。散社以前,每到麦子快要成熟的那个当口,便是家乡青黄不接的时候。村里男人就会背上铺盖卷卷、夹上镰镰去山前撵场。
   父辈们没有交通工具,撵场靠步行。最远只走到长安咸阳,乾县兴平一带,割上十到八天便往回赶。
   我做麦客是在七八年,那时十五岁,是跟着发小的父亲和发小同去的。其时交通已有改善,我们不再走父辈们的老路了,坐车很快就到了泾阳。
   泾阳是倒场,麦子熟得迟。第二天等着个主家,他的麦地在城郊。主家是个细心人,一步不离地跟在后面看着我们收。发小是个左撇子,拿上镰咋都不会使,主人嘟嘟囔囔,一会儿嫌嫌这个,一会儿嫌嫌那个。发小的父亲不停地回话解释,主家依旧不依不饶。我年龄不大,脾气却不小,镰一收转身就走。
   在路上遇到一个五十多岁的壮汉,领着一个四十多岁的文质彬彬的中年人。我们谈好价后,中年人开来一辆卡车把我拉走了。这家人只有二亩麦,我给收了三天。这是我第一次做麦客撵场。
   麦客出门,啥人都有,啥事都遇。有一年邻家跟人撵场,在同一个村里,出场时天下雨了,这一下就是几天。邻家被主人留了下来,管吃管住。咋回事?原来邻家人机灵,一看天没有晴的意思,主人拉麦他就帮着掀车子,主人摞麦他就帮忙拨摞,女主人做饭他就帮着看孩子,抱着人家娃夸个不停,很讨主人的欢心,吃的住的自然都混下了。
   当然了,麦客出门不都遇好事遇好人,有时也有倒霉的时候。曾有过这样的传说,有的麦客被人直接叫到地里,随手一指麦地说:“你们先割,我给回去取馍和水,时间不要耽搁。”就一走了之。当麦子快割完时,便会有另一个人来,来人一进地就破口大骂,甚至出手打人,声称自己麦子还没熟好,没叫麦客。拦住麦客不但不让走,还嚷嚷着叫麦客赔产。这时麦客水没见一滴,馍没吃一口,口干舌躁,有嘴说不清,能走脱就算不错了,还能向谁讨要工钱。有经验的麦客,遇到这类人是绝不会跟着去的。
   瞎事经多了,人就会变灵。后来麦客出场,必须先去主家认门,然后才去地里搭镰。
   当然了,麦客里面也有些不地道的。有的麦客遇着主家好说话的,就会日鬼倒棒槌。主家孤儿寡女,地里本来就没人照看。临近天黑,女主人在家里准备饭菜,把地里的活放心交给了麦客。麦客就会把贴着临家的那一部分麦子撇下,天一黑就回到主家,主人问:“割完没有?”麦客很干脆地回答:“完了!”接着说些恭维话。吃过饭后,哄得主人把账一结便匆匆地离去了。
   第二天,场里便能听到这样的对话:
   “叫麦客?”
   “你完了还来弄啥?”
   “别提了,昨晚上狗日的给我没割完,我寻那些瞎怂来了!”
   “寻着了打狗日的!”
   当然,这会儿主人是寻不到当事麦客的。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每当麦子成熟时节,取而代之的是硕大的收割机,在田间地头上来回穿梭。曾经的麦客变成了主人,如今已经垂垂老矣。我有幸撵上了最后的场,才有了这些见闻。我至今还记得,长安姚坊一带的蒸馍很大、很大……
  
   2018.12.23日黎明。

共 12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麦客》这一篇散文,作者以娴熟的文笔,以回忆的手法,将往日的麦客的故事生动叙述;以清晰的条理描写,先叙述麦客一词的来历;再叙述当年老麦客的一些遭遇,有关传说与故事写入,丰富了文章的主题;接着重点叙述我做麦客的经过,几多见闻与感悟写入,那麦收时节的景象跃然纸上,那麦客的形象刻画淋漓尽致。欣赏了,力荐赏读,感谢赐稿[荷塘],期待精彩不断!【编辑:程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程南        2018-12-29 10:32:09
  往日麦客写,故事有一些,自己亲经历,文叙情挚也...
2 楼        文友:程南        2018-12-29 10:32:32
  问候作者,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12-31 20:54:32
  麦客,时代的产物,映射了一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人力耕作时期农民生存和生活的艰辛。作者以自己作麦客的经历呈现一群人的生活,叙述流畅,情感自然,抒发了对现代农业机器化的赞美,如今每当麦子成熟时节取而代之的是硕大的收割机,这是现代人的幸福。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