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往事】自行车情结(散文)
一
那天,从超市出来,两只手拎着满满当当的食品、日用品。正踌躇着是打出租呢,还是坐公交车。忽然发现超市门口,一排崭新碧亮的蓝白相间的自行车,心里一阵欢喜。走进一看,果然是儿子常说的“城市共享单车”。便捷就在眼前何不利用!既能节省开支,还能锻炼身体,又环保又时尚。遂掏出手机打开支付宝一扫车上的二维码,打开车锁,把买来的东西逐一放到车筐里,推到了马路边,小心翼翼地跨上了自行车。
风吹树枝摇,梧桐秋黄早。正值初秋午后,暖暖的阳光携着柔柔的清风,吹得人笑意勾上了脸颊,好似又回到了那些旧时光。
二
对自行车最初的认识,是八十年代初,那个凭票买东西的年代。舅舅不知从哪里搞来一张自行车购物票给了妈妈,这样才给离家五里地远、刚上中学的姐姐,买了那辆二八式自行车。什么牌子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姐姐每天放学回来,都要用棉纱细心地擦抹自行车每一个部件,有时还要蘸点机油,直至明晃晃亮闪闪她才肯罢休。我伺机偷窥着机会,也想和自行车来一次亲密接触。
机会来了,那天是个星期天。趁父母睡午觉,姐姐也去同学家写作业的空挡。我和约好的表妹,把姐姐的自行车悄悄推了出来,在小学校的操场上转着圈地学骑自行车。由于个子小够不着自行车座,只好在下面的三角架上两只脚来回咯噔着。担心扶着车后的表妹撒手,一回头,连人带车一起倒下。不觉得疼,爬起来继续歪歪扭扭地练,直到约摸姐姐快回家时,赶紧把自行车推回家,又悄悄放回原位。第二天姐姐放学回来就给爸爸抱怨说,自行车怎么忽然不好骑了,我心里发虚,一溜烟跑了出去。后来姐姐留了心眼,只要是星期天不上学,一定给自行车上锁。这下彻底断了我的念想,慢慢地,也就消减了对自行车的热诚。有时姐姐拗不过我的死缠烂打,就陪我学一会儿车。以至于当我升入高中,拥有了自己的自行车时,骑车技术都不太熟练。
三
至今记得,那辆“红旗”牌女式坤车。酱紫色的车身,车座也是同色,明亮的钢圈光闪闪的,轻轻巧巧的样子一看就让人喜欢。妈妈心疼地说,花了二百四十七元呢!你一定要好好爱惜啊!我连连点头,心里别提多美了。那时妈妈已经病退,只有爸爸一个人教书,我知道其中的份量。但是这些小情绪早已被快乐淹没,并且像别的爱美女孩子一样,用毛线织个五彩的座套,或者做个漂亮的钥匙链。每天骑着它,不管是上学还是去同学家。这辆车一直伴着我,从校园到工厂,从秋叶落地到春草萌发。
有人说,中国是自行车王国,这话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点不夸张。因其身轻便捷、上下自如,灵巧地穿梭于大街小巷,而深受国人喜爱。看吧,一到上下班高峰期,马路两侧便成了自行车的海洋。人们穿梭有序、追追赶赶,也有并肩同行的,看看时间尚早,一起说说笑笑奔向目的地。那些一路狂奔见缝插针的,一定是赶时间,紧骑几下到单位也不会迟到。
到了周末或者节假日,年青男女会结伴骑着自行车,去看一部新上映的电影。往往男孩的后座上,载着一个羞答答的姑娘。那些骑车带着孩子的小夫妻,不是去公园陪孩子拍照玩耍,就是去看爷爷奶奶、姥爷姥娘。
那时,出租车行业刚刚起步还未成规模,私家车更是闻所未闻,公交车也是人满为患,苦不堪言。自行车就成了人们出门代步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家家户户不可缺的必备品。后来,那辆见证我青春岁月的女式坤车,在十年后的一个深夜不翼而飞。虽然结婚后我也有过,比那辆“红旗”车更漂亮,款式更新颖的自行车。但在心里,它依然不可替代。
四
随着城市变化日新月异,高楼林立大厦崛起。仿佛一夜间,自行车时代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功能性更强、更完美快捷的电动自行车。
近几年城市发展越发神速,宽阔平整的马路上,雨后春笋般前赴后继地奔驰着各种汽车。不管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不管是豪车还是杂牌都一股脑充斥着你的视线,充斥着你的耳膜。遇上堵车,密密麻麻的汽车像蠕动的巨虫。而骑单车的路人,总能轻巧地穿梭着走过熙熙攘攘的车流。
睹物思情,是因为物有所思,小小自行车承载着时代变迁。那个骑单车的女孩飘过身旁,让人不禁心生温暖。
为便于联系,请加入柳岸文友交流群:49041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