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磨刀人(短篇小说)
寒冬腊月,省城的天,冷得清刷刷的。昨晚的一场大雪积了脚面,马路上的环卫工们,各个都在紧张地铲雪。
路边小面馆里,刚刚打理完吃早餐的顾客,多少变得一时清闲。抓住这空当,我把前一天晚上做好的“环卫工人之家”和“天寒地冻不要紧,面馆为您送温情。避寒吃面全免费,美化省城好环境”的牌子,分别钉在屋里和店门口的墙上。
“嗖”的一股牛吼似的北风,卷起地上棉花样的雪花打着旋,呼啸而过。接着,随着一阵“嘎吱嘎吱”脚踏雪地的沉闷声,不远处的人行道上,迎头走过来一位身穿大氅,头戴狗皮帽子的高大汉子。他肩扛一条长形木凳,斜背着略显沉重的帆布工具袋。紫铜色的脸上、络腮胡子上,挂满了层层白霜。他那有些僵硬的嘴巴,带着团团哈气,像古筝一样,高一声低一声地喊着:
“磨剪子嘞,戗菜刀!”
哦?如此熟悉的吆喝,是我打小最喜欢听的,每次听到就和小伙伴们疯了一样往外跑,知道一定是村里又来了外乡人,大家会像围着西洋景似的,围上去看热闹。
我纳闷,多少年没听到这声音了,那都是六、七十年代前的事情了。今个在这省城繁华的街市上,竟忽然听到这老得不能再老,而且十分亲切的乡音,确实令我有些意外。
“喂,师傅,磨一把菜刀多少钱?”我赶忙几下忙完手里的活,与磨刀人打招呼。
“五块钱。”磨刀人停住脚步,从肩上放下凳子,顺手抹了一把胡子上的霜花,直挺挺地望着我。
“五块钱,现在磨一把菜刀要五块钱了……”我不知道行情,小面馆的刀平时都是我自己用磨刀器磨的,虽然磨不好,也就将就用了。
“是,五块钱一把。咋样,老板磨吗?”
“磨,师傅稍等。”我快步从后厨拿出那把钝得发艮的配菜刀,递给磨刀人。说实话,这把老刀我早就想给它淘汰了,我一直没鼓捣明白它,磨一次用不了几天就切不动菜了,还舍不得扔下它。它还是前些年,我从老家出来的时候,村里铁匠铺的王大爷特意打给我的,让我拿着它在城里开饭馆创业呢。我想试试看磨刀高人能不能把它修理好,“这刀不大好用,请师傅帮我好好磨磨吧;磨刀师傅,你这一天到处走,也不容易吧?大冷的天冷冷哈哈的。哎?不过五块钱一把,收入应该还可以吧,我记得小时候磨刀都是几角钱的样子。”
“是,那时是几角钱。那时猪肉才八角一一斤呐,现在八块在你们这大城市能买一斤猪肉吗?不能了。社会在发展,什么都在起变化,我这也是物有所值嘛。”磨刀人瞄了下我,“你的面馆,面条多少钱一碗啊?”
“三十,什么面都有,荤素搭配。”我说
“就是,早些年,我来这的时候,一碗面条也是几角钱,现在都三十了,能一样吗?那会儿物质缺乏,人们收入少,东西贵了,谁买得起嘛。”
“老师傅说得在理,你就磨吧,我的意思不是嫌你贵,只要活干得好,我这刀还能将就用就行啊。大冬天的,你这走街串巷的也不容易,理解理解。”我生怕磨刀师傅误会了我刚才的话茬,有意解释着说。
“老板,活你就放心吧,磨刀是我家三代人干的事,我要是做不好,老祖宗都不答应。干啥活都得凭良心,糊弄不行,不能人走了,就让人手指脊梁骨啊,你说对吧?”
“呵,这么说我这刀是找对人了。”磨刀人的话,让我欣慰。“老师傅真是工匠精神啊,看来我这把要废弃的老薄刀,今个是有救了。”
“呵呵,这个不用说,磨完你用用就知道了。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不能保证说让你惦记我,起码不能让你骂我。”磨刀人胸有成竹地边说,边开始认真地左磨右打我这把老刀了。
天气阴沉,懒懒的阳光露了一下脸,又被厚厚的云层遮挡回去了。只见磨刀人用手摇的沙轮磨一遍我的刀,便又从工具口袋里拿出两条不同颜色的油石,轻轻地往油石上浇了点他随身携带的小水壶里的热水,一点一点小心谨慎地磨了起来。磨一阵,用眼瞅瞅,磨一阵,又用眼瞅瞅,完全旁若无人地沉浸在他磨刀的境界里。冷风吹起他的帽檐,上面的毛絮呼呼地舞着。他长满老茧的手上有些发黑,裂出几道明显的口子。我的刀就是在这样一双手里,变得是那样的乖巧听话,就像淘气的猴子,在耍猴人的鞭下演绎得是如此的温柔可爱。
不一会工夫,经过磨刀人,一阵紧锣密鼓地折腾后,磨刀人拿起我的老刀,仰起头,对磨得光亮光亮崭新晃眼的老刀使劲吹了两口长气“呼——呼——”然后,冲我努努嘴道:
“磨好了。老板,去拿几根头发过来。”
“头发?噢……”我恍然大悟,“不用了——不用了。我相信你的,老师傅,这刀一定能快。我看出师傅娴熟的手法了,太专业了,了不得呀。”
“光说不行,试试吗,眼见为实呀。”磨刀人说话间,见我没动,便手伸进自己的帽檐里,使劲拽下两根有些花白的头发丝,放在给我磨好的老刀刃上轻轻一触,头发丝立马断了。“看见了吧,要不然这碗饭怎么吃?好了,我得走了,赶下一家呐。一上午我要是不磨出六把刀来,都混不出你一碗面条钱啊,是不是呀?哈哈哈哈,我得赶路了。”
“哎,别别……别走,我屋里另外还有几把,干脆也请师傅给一块磨磨算了。”我突然从心底生出一种怜悯,想给磨刀人多揽点活做,这么大冷的天,大风小嚎的,到处是雪封路滑的地面,让他往哪走啥呀,“师傅,我屋里呐,还有五把菜刀,你都一起给磨了吧,省得我自己费劲了,再说我自己也磨不好。你磨刀的手艺真的不一般,我真的是第一次遇到,像你这么好的磨刀人啊。”
“哈哈哈哈,真的再磨五把?磨五把,那不就够我一顿饭钱了吗?看来你是怕我天冷开不了张吧?也好,那磨完,中午我就够在你这吃面的了,那样的话,我们哥俩可是都有生意了啊,哈哈哈哈。”
“你手艺这么好,到哪都会有生意的,主要是我舍不得放你走呀。今天你在我这磨吧,中午面条我管够。”
“哈哈哈哈,好,那中午我就不愁饿肚子了。要说磨刀啊,老板过奖了,别单说我的手艺好,其实,是你的这把刀的钢口好啊。别看你这刀是小铁匠铺子打的,可它一点也不比现在那些大超市里一两百块钱的刀质量差呀。你这是纯锰钢材质的料,硬度相当的好。你说以前不好用,那是你刀刃没开好,现在刃开出来了,你咋用它都不会卷刃、崩刀、不快的。这刀不说削铁如泥,也是可以利斩乱麻的呀。”
“啊,这么说,我的这把老刀还成了宝贝了?今个真是开了眼界了,和老师傅又学了不少经验,非常感谢呀。”
说话唠嗑,时间过得也快。磨刀人又磨完我这五把刀后,已经接近中午的饭点了。我付完磨刀人的工钱,说啥也没让他走,一心想请他吃顿饭。在我的一再劝说下,磨刀人终于坐进来。我让媳妇,特加料给磨刀人做一碗热汤面,又加了两个小菜,再配上二两老白干暖身。
顾客逐渐多了起来,有几位辛勤劳作的环卫工人也腼腆地进来用餐。看他们高兴的样子,我心里升腾起一种无比的荣誉感,真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啊。我厨里厨外地跑来跑去,并嘱咐磨刀人慢慢吃,今天算我请他,和环卫工人同样待遇,吃完可以抬身就走,不用付钱。我对他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我希望以后我们彼此就当朋友相处。磨刀人一个劲地点头应允。看我忙得不亦乐乎,可能是怕给我增添麻烦,磨刀人很快吃完了面条。临走,趁我给一个顾客上面的机会,他过来拉住我的手,眼圈有些发红地说:
“东北人真的都是活雷锋啊,今天我是领教了。掏心窝子说,看了你这屋里外头暖暖的牌子,我好感动啊,向老板学习了。”
我是个好感情用事的人,磨刀人的话更加激励了我。握过他那双粗糙有力的大手后,我心里泛起了浪花,远远地目送着他的背影,我深知一个漂泊在外人的艰难。突然,媳妇的一声惊叫,将我迅速拉进了屋里。
“快看呐,这是磨刀人,压在碗底下的一张字条和三百块钱!”
我紧忙拿起字条,发现字条上写着:看来我遇到好人了,老板是个大善人,向你学习。我也想做个善人,特捐点小钱,为那些清扫道路艰苦劳作的环卫工人,还有那些为了生计四处奔波流浪的人,在这个大冬天里都能吃上一碗热汤面吧。
字条湿了,在我手中不停地抖动。我读罢磨刀人的字条,一股股热流往上涌……不由得发自内心喊道:
“磨刀人啊——你……你才是天下最大的善人呐!”

作者将美好的故事置放于寒冬腊月,寒冷天气的描写更进一步衬托出善良人言行之温暖。
作者不仅善于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品格,在行为构思上更是运笔独到,让社会底层的磨刀人留下三百块钱去行善,试想,这三百元多来之不易!于是,磨刀人其高大形象顿时跃然纸面。一个自己生存尚且不易的人,用善良去体味善良,更感人肺腑!
学习了,为渔夫大哥传递正能量的好小说点赞!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成功地塑造了底层人物的善良,一种暖暖的笔调,直达读者心里。

他们共同弹奏出一曲爱的旋律,在寒冷的冬季,温暖了环卫工人的心,也温暖了读者的心。
小说描写细腻,情节设计巧妙,画面感十足,主题温暖,的确是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