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冰溜子(散文)
2018年的第二场雪,不早不晚,刚刚好,一场不小的夜雪悄悄莅临人世间。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雪落听禅,依窗听雪,开门观花。下雪的日子,自然有了许多诗意。
雪后初晨,天还没有亮,就看到昏黄的灯光下,洁白的雪地里有了许许多多的脚印。一行行一串串,蜿蜒曲折。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天空中一朵一朵,还在飘飘洒洒。地面上厚厚一层,踩下去,“咯吱咯吱”直响。那种声音,极其悦耳动听,因为不多得,所以看作是冬天所赐予的最美好的享受,宛如仙乐一般音韵和谐。雪后初霁,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霞光万道,如丝如线,日光极其刺眼。空气新鲜而凛冽。虽然说“下雪不冷化雪冷”,但是,已经感觉到冬之极寒了。冷气从地底升腾,顺着脚底上升,直刺骨髓!
“好冷啊!”小西北风一吹,不由得打个哆嗦,感觉脸上的皮肤都麻木了。这就是雪后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光毕竟是有些力度的。雪一化路就好走了,只是再也找不到那种悦耳的积雪声音了。雪一化,原来的洁白都没有了,别着急,还有——冰溜子!百度百科解释:冰溜子为冰锥、冰柱,雪后檐头滴水凝成锥形的冰。不是所有雪后都是有冰溜子的,总要等到雪有一定厚度,温度又刚刚好,才会形成冰溜子的!
那是何等景象?
蔚为壮观!高处檐头,一排排,晶晶亮亮,剔透光洁,就像古战场士兵们手中长矛的矛头一般,威威武武,在房檐下站成一排。这种风光维持不了多长时间,正午时分,气温升高,冰雪就会消融,然后,冰溜子就会腾空跃下。我眼前的冰溜子都有手指这么粗、手掌这么长。亲眼看到,一个冰溜子跌跌撞撞坠落下来,或者是一个完美的自由落体运动,“吧嗒”一声,冰凌四散,玉石俱碎。这么短暂,冰溜子从产生到结束不过三四个小时,她的存在也只有那么短短的一段时间。欣赏之余不由得感慨万千。回想刚才所见,恍然如梦。雪后初晴,碧空如洗,娟然如拭。天空辽阔而深邃,阳光灿烂,建筑物白色的瓷砖反射着太阳的光芒,冰溜子洁白透明,有规则而又略有变化地排列着。捡拾起一段冰溜子的“残骸”,钟乳石一般的造型,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一段冰清玉洁就在手掌心,温润着的很快水珠滴落,化冰成水。曾经见过滴水成冰,没想到此刻点点滴滴于指间滑落,无声地滴落在脚下的黄土地。
曾经以冰溜子为玩具,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必会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段记忆。
我像我儿子这么大的年龄,就如“野孩子”一般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对鲁迅《琐记》中衍太太鼓励小孩子吃冰的情节印象极为深刻。我小时候,不需要鼓励,自己很主动在大冬天吃冰。院子里有一个一人多深的大水缸,冬天里结了冰,凿开冰层取水,于是就形成层层叠叠的冰层了。用铝制的水瓢敲下一块来,一边看冰块在手中融化,很快就有五个手指的轮廓了;一边舔食,舌头麻木,一直凉到心窝窝里去了。那一种酷爽也只有在那时才会体验到。后来的后来,都成为记忆中的故事。想到孩子们前几天一直在念念不忘锲而不舍地追问元氏什么时候下雪,我一直在敷衍,现在才体会到北方的孩子是多么渴望雪的到来,那不仅仅是玩乐,更是一种对生活始终保持新鲜感的童心,是一种鲜活的生活态度。而我,因为忙碌一直在敷衍。前几天下雪,孩子一骨碌就起床,一直玩了一个多小时雪才吃早饭,我在心底真的希望孩子多玩一会儿,尽情地去玩儿吧!
然后就是玩儿冰溜子了。那会儿的房子比较低矮,冰溜子几乎可以触手可及,于是踩上小矮凳,轻轻一碰就是一个冰锥啊。可以比剑术,可以比锥刺,可以比谁的先化掉。总之,可以有很多玩法。有雪的日子就不单单是打雪仗、堆雪人那么简单了,雪化之后还是有好多好玩儿的,农村的孩子永远都会玩儿。现在人到中年,回想起童年旧事,历历在目,我不清楚为什么往事总是那么清晰地烙刻在记忆深处,或许是怀念或许是留恋,连我自己都说不上原因来。
现在,只是希望我的孩子能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真实地感受、体验、思考。
那一抹红色,在捡拾掉落的冰溜子,也许多年以后,孩子会和我一样忆及童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