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年】童年里的新年(散文)

编辑推荐 【八一•年】童年里的新年(散文)


作者:陈英 白丁,2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204发表时间:2019-01-02 13:37:37

【八一•年】童年里的新年(散文)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年又一年。不知从何时起,我早已丧失了对新年的企盼和兴奋。随着年龄的递增,岁月的变迁,于我成人的世界里,“年”不再赋予它神奇的光环和特殊的意义。相反,却累积了一层又一层的忧郁,唯独留在童年的新年依然记忆犹新,弥足珍贵。
   在那个年代,流行一句“大人盼栽田,细娃儿盼过年”的俗语。这充分体现了当时乡亲们眼里对庄稼收成的热望,和农村孩子把过年视为天大喜事的盼望。那时的新年,对一群懵懂无知的小孩是多么快乐和幸福的时刻!
   新年的脚步总是伴随着孩子们急切的心跳一起来临。从腊月开始,大人们都要叮嘱小孩说话要格外小心,不能像平时一样轻举妄动或“出口成脏”骂人,不能摔坏东西,更忌讳提到一个不吉利的“死”字!从年三十辞旧迎新到正月十五,小孩子们个个都沉浸在好吃、好喝、好玩的喜悦兴奋中乐不可支,直到正月十六日开学后才渐渐平息……。
   大年三十一大早,我便早早起床,围着忙碌张罗着准备团年饭的父母。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往红红火火的灶台里添柴火,给忙着杀鸡宰鸭的大人舀一瓢滚烫的开水,也有着说不出的开心。大人们也在这一天才显得慷慨大方,把平日里舍不得吃的鸡鸭鱼肉炖了满满一大锅,慰劳辛苦一年的家人。待这些活色生香的大餐摆上满满一桌时,但谁都不得先动筷子。这时,我那慈祥的爷爷就会端来一个大簸箕,簸箕里放着一些糖、水果、再盛一碗饭、倒上一杯酒、装上一碗从桌上各个盘里夹进的腊肉、香肠,然后吩咐父亲带上香、火纸、火炮,领着我们小孩一起去祭祀过世的祖祖和奶奶。那个中午,整个旷野持续不断地响起一阵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当那些饭菜原封不动地带回家时,爷爷总是分给我们晚辈吃下,说吃了就不会做恶梦,还会得到祖先们的庇护。
   接下来便是大年三十的守夜了。守夜也称守岁,一般要在12点过后才能睡觉。传说“守夜”能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逐,这样来年就会吉祥如意;还有一种说法,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而年幼者守岁,则是为父母长辈延寿,因而显得特别慎重。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台黑白电视机都是极其稀罕的物件,一般家庭都没普及,平日里我和小伙伴们可以摸黑去村里仅有的一户人家观看,可是过年大人不允许。人人都得在自家"守岁迎新″。晚饭后,一家人围着红彤彤的柴火烤火聊天,其乐融融。这时,母亲就会端来一个装满花生、瓜子和糖果的花瓷盆让我们吃个饱。还找出新年初一要穿的新衣、新裤、新鞋子交给我自己放在床头柜上。
   正月初一,还在温暖的被窝就被一阵“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惊醒。这是新年第一天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预示着真正的除旧迎新开始了。这时,勤劳的母亲早已在天刚蒙蒙亮就去井里挑回了满满的一缸“银水”。据说谁先挑到第一桶“银水”,谁家就会在新的一年里财源广进,顺顺利利。我和姊妹们赶紧起床穿上新衣,迫不及待地去和院子里的小伙伴们玩耍,刚一会儿就被母亲喊回来吃“元宝”了。所谓的“元宝”,就是一个一个又大又圆,雪白晶莹的“汤圆”。之所以叫“元宝”,是因为图个吉利,预示着新一年圆圆满满有一个好兆头。咬着用花生、芝蔴、核桃和猪肉炒成的汤圆芯子,满嘴的又香又甜。有时,母亲还会别出心裁在汤圆里包一个硬币,舀在谁碗里谁就会在新的一年里有好运气。尽管我一次也没吃着,但是我有我的“小幸运”,那就是爷爷的压岁钱总是如期而至!有了爷爷的压岁钱我就会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度过一岁。可惜我当时只顾着高兴,一次也没对爷爷说过感谢,祝他老人家长寿安康的话……!
   我揣着爷爷给的压岁钱满心欢喜地和小伙伴玩去了。那时最热闹的便是看“车车灯”和“电影”。所谓的“车车灯”是由村上一位具有领导才能,能说会道,才艺双馨的人组织的一批性格开朗,爱唱爱跳的年轻人成立的一个文艺演出宣传队。他们不惧严寒,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排练,在初一这天大张旗鼓地粉墨登场。他们主要是给一些有一定社会地位,且有头有脸的人物拜年,恭贺新禧。譬如光荣军属、在职或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等,表达一份对拥军优属,尊师重教,慰劳干部的敬仰之情。他们的主打项目便是“车车灯”。“ 车车灯”里由一个身材高挑容貌姣好的女子,头顶一个用竹竿结构糊上五颜六色的花纸,裁剪出不同花样点缀而成的“大花轿”。只见女子在里面迈着轻盈的碎步,在“打钱棍”的姑娘们簇拥下,随着韵律一进一退,“车车灯”在女子的舞动下风姿招展,格外醒目。
   而那些“钱棍”则是由一根手臂长短的竹竿,两头破了一个洞,用红毛线或红绸布分别系上一个个“麻钱”(麻钱是一种古代货币,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硬币)。“打钱棍”的姑娘用灵巧的双手从左肩到右肩,再到脚,挥舞着“钱棍”象踢毽子一样灵活,发出“啪啪啪”清脆的声响。
   然后就是“扭秧歌”。“ 扭秧歌”是抗战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庆祝解放的一种舞蹈。逐渐流传下来成为了那时农村新年不可或缺的拜年节目。这个舞蹈不分男女都可参加,他们身着五彩服,腰系长飘带,精神抖擞地边唱边跳。最为熟悉的唱词:“正月里来是新春,赶着了猪羊出呀了门,猪呀、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呀、八路军……”还有一个熟悉的节目便是“打快板”。“ 快板”是由两片手掌般大的竹片用毛线串在一起,夹在食指与拇指之间上下翻转,边说边打,相似于现在快节奏的“单口相声”。当然,说唱内容都是些反映当时社会发展的新面貌改编的。同时,节目中还穿插一些搞笑的小品,还有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舞蹈《北京的金山上》等。一阵倾情演出,再说上一堆恭维主人家的祝福话后,主人们就会将茶、烟、糖果、瓜子呈上。还有一些好客的主人也会煮上一锅甜酒(也称醪糟汤圆)点心端来招待他们,吃完临到下家时,主人的红包也是少不了的。当“车车灯”队伍又浩浩荡荡地移步下一家时,我和小伙伴们还意犹未尽地跟着,陪着“车车灯”来到另一家,直到下一场演出结束才恋恋不舍回家。
   除车车灯热闹新年外,我心里还惦记着看大礼堂的电影了!那时,我们村的学校有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平时大礼堂用来全校师生开会,节假日开展演出活动,一到过年就转让给公社电影队放电影了。院子里的石头爸就在电影队里负责检票,我家的亲戚来了爷爷总会掏钱请他们去看电影。我跟着表哥、表姐们一起不用买票,只要甜甜地叫上一句“石头爸爸”,他便朝我们会心地一笑,说“进去吧!进去吧!”我们就嘻嘻哈哈地推搡着走进大礼堂。院子里的小孩见我们进了电影院,也就如法刨制学着我们的招数,甜甜地喊了一声石头叔叔,也就不用买票。可是由于人多拥挤没有座位,放映的电影通常看不银幕,只能听到银幕上的对话和歌声!
   那时,我过年还有一份别样的快乐:陪同爷爷一起卖甘蔗。我爷爷总是闲不住,他在他种烟叶的那块地里种上了一片笼葱绿的甘蔗。到了秋末,他便把成熟的甘蔗砍下,一根根捆绑起来,放进贮藏红薯的地窖保存起来。等到过年时再抱出来剔下发黄的叶子,露出白里泛青的甘蔗。虽然没有现在深红色的甘蔗粗壮,但那股甘甜和清洌绝对是纯天然的。我静静地站在爷爷身边,一边嚼着甜甜的甘蔗,一边看着他用一把锋利的镰刀,仔细地把甘蔗刮得干干净净,再砍成一节节尺来长的,等着新年赶街和我一样谗嘴的小伙伴来买。
   可是,与爷爷相伴的日子早已不复重现了。在爷爷离开我们的十二年里,是父亲领着我们一家大小去给爷爷奶奶拜祭。然而,世事难料,疾病缠身的父亲又于前年十月与世长辞了!从此,新年传统祭祖的接力棒落在了我身上。
   时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需求应有尽有,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早已不存在过年与平时的区别了。我常常在想:在这丰衣足食的日子里,为什么我对新年期盼的感觉越来越淡化了呢?也许是每天的日子天天如年,也许是我辈的新年只属于那时候的童年吧!
  

共 31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热热闹闹的过年文字,往红红火火的灶台里添柴火,给忙着杀鸡宰鸭的大人舀一瓢滚烫的开水,也有着说不出的开心; 接下来便是大年三十的守夜了。守夜也称守岁,一般要在12点过后才能睡觉;放炮,挑银水,吃汤圆;那时最热闹的便是看“车车灯”和“电影”;然后就是“扭秧歌”;除车车灯热闹新年外,我心里还惦记着看大礼堂的电影了!陪同爷爷一起卖甘蔗;很熟悉的场景,很熟悉的习惯,很有特色的地方文化,描写很细致。脉络清楚。感谢老师参赛支持八一文学首期征文活动,您的作品《童年的新年》被列入本次征文(散文类第031号)作品,我们会及时提交到征文评审委员会。预祝您在本次征文中取得好成绩,祝您创作愉快,期待新的精彩!【编辑:巴山如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巴山如歌        2019-01-02 13:42:58
  一篇充满真情的文字。感谢老师赐稿八一参赛,祝福创作愉快!
巴山如歌
2 楼        文友:闲妹        2019-01-02 18:44:24
  儿时的童年虽然物资缺乏,但是快乐的。现在条件好了,什么都有了,只是那种快乐却已经没有了。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2 楼        文友:陈英        2019-01-02 21:25:08
  真诚感谢老师来访留言鼓励!
3 楼        文友:陈英        2019-01-02 21:23:28
  感谢编辑老师的辛苦编辑!第一次写文参赛,不妥之处承蒙各位老师指教!
4 楼        文友:尚思华        2019-01-03 05:29:58
  你把儿时年味写的如此淋漓尽致,如同我的儿时一般,好文,拜读了!
尚思华
回复4 楼        文友:陈英        2019-01-03 16:29:05
  感谢尚老师的到访鼓励,问好,祝老师创作愉快!
5 楼        文友:极冰        2019-01-04 12:27:23
  一篇热热闹闹的过年文字,很熟悉的场景,很熟悉的习惯,很有特色的地方文化,描写很细致。脉络清楚。(^_^)
  
   感谢老师赐稿支持八一征文!请继续支持八一征文。(^_^)
极冰
回复5 楼        文友:陈英        2019-01-04 14:56:37
  感谢极冰老师留言鼓励,问好,祝创作快乐!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