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人间暖情”征文】让每一片记忆散发芬芳(散文)
1、关于父亲的一段白描
我上小学的那几年,《少林寺》正改变着中国电影的方向。那时父亲还在乌鲁木齐的铁路养路机械厂工作。年终休假,父亲归来,便是我和弟弟妹妹们的节日了,有了糖果,有了晚上的故事。
糖果在那时是稀缺的,父亲的故事也只是他珍爱如宝的红灯牌收音机里听来的,《隋唐演义》里候君集飞檐走壁、程咬金梦中学艺等等。少年时的玩伴们这时总会留恋在我家的院子里,听父亲讲故事,玩一些父亲给出的游戏,得些奖赏。
但这样的欢乐是短暂的,父亲过了年就要走了,村人欢送父亲如当初欢送父亲进藏参军时一样热闹。转业到乌鲁木齐后,父亲的名字在新疆的广播电台里因为工作的出色,风风光光地热闹了一阵。母亲那时是村里的妇女队长,她的泪是在转身的衣襟撩起时偷偷地落下的。我和弟弟、妹妹抱了父亲的腿,牵了他的衣襟拉着手哭闹着,父亲却还是走远了。
我曾翻出过父亲给母亲的书信,最温暖的话就是“回来了我给娃们买些糖吃”。当初我是为那些邮票把父亲的信翻出来留到我的书柜里的,看着笑着,笑着看着……
我是幸福的,父亲和母亲的身体还算健康,随了弟弟和我在西安生活。工作之余回家,我叫声“爸,妈!”坐下陪他们说些琐碎事,偶尔会脱衣绾袖做碗条子肉,这是父亲最爱吃的;做点烩麻食,这是母亲最爱吃的。
父母年龄大了,我是不能让他们回村子生活了。逢节日我总会炒几个菜,和弟弟喝几杯酒,母亲和父亲在旁边陪着小侄女和我的儿子看电视,却不断打电话,有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妹妹一家人的,更多更啰唢的话,一定是说给家乡的那些亲人的。我和弟弟相视一笑,眼圈红了,我们知道,电话里正传递着父母心中牵挂了的那个小村落的喜怒哀乐……
2、给母亲提前打个电话
下午六点多,我从商洛火车站上车,到西安站下车时已是晚上十点半。几天前的一场大雪,田野里依然留厚厚的暗白,而城市的路面是披了灰青的冰甲了。
我在商洛山区铁路工作,休假是月假,时间不固定,常常穿梭于秦岭南北。惯例,每次休假回来是要提前给母亲打个电话的,但这次回来耽搁了火车,想想到家已是深夜,又无甚要紧事,怕打扰母亲休息,便没有提前打电话。
开大门,进卧室,调了手机静音,我悄然上床躺下,计划明天一早起来再和母亲父亲说话。
下车没顾得上吃些东西,夜半肚子咕咕叫,辗转不能入睡,我就轻了手脚进厨房觅食,如同一只夜猫子。案上有凉粥一碗,于是囫囵吞之。忽见水池中有几只碗碟未洗,知道母亲爱看秦腔,可能忘了洗了。屋子里暖气虽然不错,但自来水管流出的水依然有些刺骨,让我联想起母亲那瘦枯的双手。
常年的两地奔波,让我的心变得粗粝而枯槁,浑浑然竟疏忽他们已是耄耋之龄了。我的心忽然酸楚起来,渐渐生出些对自己的埋怨。母亲和父亲的卧室离厨房有一段距离,离我的卧室也有一段距离,但我还是尽量把水流开到最小,在近乎无声的状态中洗完了所有的碗碟,摆进了案子下的橱柜里,然后轻手轻脚地回到我的卧室里。
第二天早晨,我是被自己的眼睛惊醒的,静音的电话闪着光,仔细看那号码,是小区物业的电话,传来细嗓子的声音,就知道是保安小陈。小陈说:“房大哥,你家老头老太一大早来报案,说是屋里昨晚进贼了,他们一惊慌,出来钥匙也没拿,我给你打个电话说一声,要不要叫开锁公司来?”我一愣,忽然明白过来,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急忙告诉小陈让我的母亲接电话,就听母亲急切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了过来:“儿啊,儿啊,昨晚出怪事啦,厨房里少了一碗稀饭,水池里的碗碟也都不见了。我和你爸害怕,急急忙忙一出门,钥匙忘到家里了。”
是保安小陈陪着母亲和父亲回来的,我给小陈发烟,让他进家里坐,小陈摆了摆手,说:“房大哥,你在家呀?咋回来不告诉姨和叔一声,害他们虚惊一场!”我解释说:“昨晚回来太晚,就没……”小陈摆了摆手,不再听我解释,安慰了母亲和父亲几句,就坐上电梯下楼去了。
一连几天,母亲不和我说话。我做好饭菜端给她吃,她不吃,父亲好劝歹劝她才勉强吃几口。我下载最新的秦腔唱段谄媚地给她听,她也不听,让我战战兢兢的。父亲笑着悄悄告诉我:“你呀,你呀,平时回来都提前打电话,这次咋没打呢?半夜回到家也不打个招呼,早上起来一看水池里泡着的碗筷不见了,你妈拉着我就去找人家物业报案,闹了个大笑话。她觉得小区丢脸丢大发了,能不生你的气?”
我知道母亲不会真的生我的气,但我还是有些后悔,觉得那天晚上回来的时候还是提前打个电话的好,毕竟父亲母亲真的老了。
3、让每一片记忆散发芬芳
久居都市,偶然回到了家乡,满耳的乡音,满眼熟悉却也陌生的面孔。年岁相仿的童年的玩友,现在已是沧桑刻在了额头上的兄弟们。孩子们叫着我“伯”或“叔”,张着好奇的眼睛看着我;兰州大学毕业、为牛羊行了一辈子医的六十多岁的老哥,手颤抖着握着我的手不说话,眼里有了滴滴泪光……
送几瓶酒,送几包廖花糖,送几件旧的棉衣,送几张轻薄的钞票,在我的伯婶和叔娘们眼里是感激的,我却已羞愧得难以自容。我在都市艰难地活着,是养在城市里可怜的鸟儿。
父亲已很老了,好读书,钻牛角,身体多病;母亲也老了,勤劳,善良,眷念着儿女,照顾着父亲;兄弟、妹妹、我都有了自己的屋檐,都在生活中快乐着、烦恼着、疲惫着。我的一家人啊,感情上就从来没分开过。有了机会,母亲烙的油馍,就是我们的盛宴。和兄妹们说话,听爸妈唠叨,看孩子们笑闹,我们是一窝快乐的人家!
我是一个在敬仰中受益的殉道者,我爱读书,我爱在一杯碧茶的氲雾中读书。在我的世界里,有历史的刀光剑影,有哲学的明亮,有曲婉的戏,有美好的爱,有肝肠寸断的苦痛,有一种深而单纯的思念……我如此地幸福着,我爱这种美好意境,我爱这种墨香味道,我体味着我异样的快乐……
我在秦岭的大山中一个小站工作,因了绵延的铁路。我在寂寞里咀嚼着孤单,却也享受着天的蓝、水的清、山的秀、夜的静。我用脸颊摩挲着这里的晨曦,感受着挑担的八旬老人的乐观。我爱我的工作,爱这里的风土人情,我沉沉地爱着、爱着。
我爱着我的父亲母亲,我爱着我的亲人们,我爱着我的工作,我爱着我的文学,让每一片记忆都散发着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