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悦纳生命(散文外一篇)
一、悦纳生命
接到好友关于乔姨离开的消息,在震惊悲伤之余倍感压抑,乔姨自己选择了离开。年龄越长,越不能接受这种消息,也越来越感知“生死”两字的沉重。这几年,周围的人周围的事,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世事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在心头萦绕。好友说乔姨是那么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所以她很难相信这样热爱生活的人会选择离开。我想,乔姨姨到底是热爱生活的,也许正是因为太热爱,所以当生命以一种单调无趣甚至狼狈的面貌出现时,她才无法接受。
前段时间看陈道明做的一个节目,他说乐观是一种能力,他缺乏这种能力。我深以为然。当辉煌时快乐时,我们自然会赞美生命的美好;在但经历辉煌回归平淡甚至在苦难时,我们在感慨之余是否还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心去接受和期待。毕竟我们大多数人注定平凡。我们也曾壮志凌云,也曾豪情万丈,对明天有憧憬,对未来有期待,可是有一天你还是会发现你苦苦为之奋斗的梦想,你心心念念的未来,你所谓的生命不过如此,你会不会心生凄凉,悲从衷来?会不会瞬间顿生厌烦,对生命和自我开始彻底的否定和质疑?我想会有一些人总要经历这样的一段心路历程,这段路走起来异常艰难、孤独和痛苦,走过来的人会获得精神上的新生,而走不过来的人就走向了虚无。你可以说世事无常,也可以说人生坎坷,但是你必须承认这就是生命的本来面目,你悦纳生命的美好和辉煌,你也必须去接受生命的不堪和无趣,热爱生命首先需要认清并接受生命的所有面目。
生命就像一个美丽的姑娘,你喜欢她的美丽的容貌,也要接受她新陈代谢的排泄和污垢,甚至要感谢,因为这也是美丽的基础。悦纳生命的全部,才能持久热爱,才会有永恒的喜乐。
二、回家
那乡村独有的黄昏和房顶上袅袅的炊烟是我心灵深处那浓得化不开的记忆,对于母亲的记忆便是从这炊烟开始的。幼时,每到黄昏,那袅袅的炊烟便升上了屋顶,母亲那唤儿归家的声音便在这个时候响起。而我总是踏着夕阳的最后一缕光辉像雏鸟归巢般回到那个不大的小院,院子里坐着母亲。后来,远离家乡在外求学,每每看到夕阳,就总会想起那个不大的院子和面带微笑的母亲。夕阳、炊烟、母亲——这是刻在我内心深处的一幅画。
记得,第一次离开家,我带着年少的狂妄和梦想急切地向外飞去,我要去追逐我的梦想,我要去探看外面那美丽的世界。母亲和家乡就这样被我留在了身后,留在了远方,甚至我还没来得及去仔细看看她们。多年在外求学,陪在父母身边的日子少得可怜,他们的生活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从来都没有想过母亲是怎样度过那些我们都不在身边的日子,她会做些什么来打发时间,
毕业之后,我回到家乡工作,本以为可以更多的照顾父母,但是刚参加工作时的不适应和之后几年的各种繁忙,对爸妈的照顾微不足道,反而是爸妈给予了我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刚参加工作时的不顺心,回到基层的各种失落,我毫无顾忌地向他们倾倒着我的烦恼,从来没想过我的烦恼于他们而言何尝不是一种煎熬。母亲给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慢慢就会好的。这句话曾经给困境中的我莫大支持。现在回头想想,过往让我心焦的问题并不是多大的难关,我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份往前看的希望,而母亲给予我的正是这样一种能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逐渐年长,越来越了解父母亲的不易,也开始体会父母的那份苦心。回头看曾经走过的旅程,路途中的多少风雨都是携着父母的双手前进的。作为儿女,我们难以报答父母的恩情于万一。年近暮年,父母对生活没有什么过多的要求,他们唯一的心愿是儿女的平安和幸福,而我们所能回报给他们最好的礼物是陪伴,即便远离家乡,也要经常回家看看,毕竟父母的步履已经蹒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