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老子故里(散文)
“十一”长假,选择了独自去河南旅游。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后,在商丘下车,因有网上认识的几个文友在河南鹿邑,盛情相邀,便先去游览了位于鹿邑县的老子故里风景区。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代楚国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道教尊为教祖,老子的著作《道德经》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力。因为是去瞻仰传说中的神仙,我提前也百度了解了一些关于老子的知识。
朋友开车来接,不远的路程,谈话间已来到明道宫前。欣欣然下车,在朋友的引导下进入景区。不远千里而来,既与友人相逢,又来欣赏美景,心情难免激动。
进入明道宫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非常漂亮的“众妙之门”的牌坊,从艳丽的色彩和明道宫的古朴的大殿相比,这牌坊应该是近年来修复或者重建的。据史料记载,“众妙之门”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以此寓示老子思想的博大深邃。明道宫坐落在升仙台前,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大殿,黑漆的匾额上刻着“明道宫”三个流金大字,字体雍容端庄。左右两边的墙壁上有两个八卦图形,殿前两侧立着两个雕刻精美的石狮子,殿顶有琉璃瓦飞檐。据史料考证,宋真宗皇帝赵恒曾在鹿邑居住,“明道宫”大殿的名字就是宋真宗御笔亲书。明道宫前摆放有巨大的长条形香炉,供游人们烧香祭拜。我从远道慕名而来,自然也要恭恭敬敬地敬香磕头,以示对老子的尊崇,也为自己祈福。
从明道宫旁转过去,高高的老君台便展现在眼前。老君台又名升仙台,相传是老子修道成仙骑着青牛飞升的地方,因此得名。宋真宗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名老君台。因为是假日,景区游人也很多,还有几十个组成的旅游团,每到一处景点,都有导游做详细的讲解。我为了增强印象,则把每一处的景点和简介都用手机拍下来,等回去写文章的时候参考,同时,也是一份留念和记忆。
老君台的石阶上有一对母女,一级一级台阶跪拜着朝上走,那副虔诚的样子,令人不由地想起朝圣者一步一叩首的画面。我们一行几人祭拜完,也沿着厚重的石阶上去。台上有三间正殿,中间的主殿内供着金光闪闪的老子铜像,正殿左前方有一根铁柱,相传为老子的“赶山鞭”,是人们纪念老子之物。铁柱上布满红绣,上方右侧有一圆形铁环,铁柱的一面有清晰的文字,镌刻着承铸人的一长串名字。
老君台左侧和后面还有十三株古柏,朋友特意指给我看其中一株古柏的树身上有一枚锈迹斑斑的炮弹。在老君台上还放置着4发炮弹。上面记载,1938年6月,侵华日军攻打鹿邑县城,对老君台进行炮击,共打13发炮弹,无一发爆炸。见此情景,日军炮兵个个惊得目瞪口呆,停止了炮击。这些炮弹是当年日军炮击老君台的哑弹。听着朋友神奇的讲述和关于这个传说的文字记载,看着那些生锈的炮弹实体和老君台墙壁上一个个清晰的弹孔,也不由对老子这位充满神话色彩的圣人更多了几分好奇和崇敬。中华民族自古就是文明古国,各个地区各个城市都有先祖遗留下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我们之所以喜欢旅游,喜欢了解各地的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都是源于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探究和热爱,继承和发扬。保护古建筑,保护国家重点文物、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也是各地政府非常重视的工作和责任。
从明道宫出来,我们又去了位于鹿邑城东的太清宫风景区。几个朋友都是鹿邑县城的本土人,对景区都很熟悉,此来重游主要也是陪我这远方的客人,他们的这份热情也足令我感动。
车刚停住,我就被公路对面一座高大的老子雕塑吸引,忙拉着朋友的手往桥上跑。老子神像坐落在老子文化广场上,汉白玉石刻,仙风道骨,黑色的大理石底座上刻着“天下第一”几个大字,雕像前左右两侧有两个小塔。老子文化广场地势开阔,石桥两边绿树丛荫,景色优美。
太清宫是老子的诞生地,经历代皇家扩建,成为庞大的古建筑群。宫内修建排列有序,琼楼玉宇,富丽堂皇。太清宫称前宫,洞霄宫称后宫。前宫祀老子,后宫祀李母。两宫中隔一河,河上有桥。河名“金水河”,桥称“会仙桥”。太清宫各大宫殿前都有碑刻,记载着历朝历代对太清宫的维护和重建的碑记。太清宫前宫有五座保存完好的太极殿,内有雕塑,碑文,经过重修的宫殿雕龙画柱,颇显道家气派。
看过西游记的人对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都记忆尤深,刚进太清宫,我也看到了一座高高的黑漆铁炉,造型像一座小巧玲珑的宝塔,底座是圆形,每一层都有伞盖型的飞檐,东南西北四个角都有两条飞龙,塔高六层,塔顶是一个葫芦,真真是一座玲珑宝塔。
太清宫内有三株稀世珍柏,相传为老子亲手种植。扁柏树干扁得出奇,阴阳柏左侧树干右旋,右侧树干左旋,一棵粗壮如男,一棵窈窕如女,恰如夫妻相依相伴。三棵古柏因树形奇特,也延伸出阴阳太极、夫妻树等动人的传说。太清宫内还有神奇的望月井,据说每逢甲子年的八月十五,天上的明月刚好投影在水井中央,用古钱币投入井中,就能听到类似蛙鸣的声音。我发现好几座宫殿下面都是土墙,一座独立的望月楼小巧玲珑,土墙上有斑驳的裂纹和墙皮掉落的痕迹,也见证着太清宫风雨沧桑的历史。
走过会仙桥,来到太清宫后宫,豁然看到一个亭子里有一石龟,驮着一块巨型石碑,朋友介绍说,这就是老子母亲先天太后之赞碑,又名“三御碑”,是由宋真宗御笔御书并篆额,存世价值极高。碑体上部有斑驳的红绣,字迹模糊,难以分辨,旁边一块牌子上有简化的全部碑文。太后赞碑后面,则是一座巨型的太后墓,银白色的墓碑上刻着“先天太后之墓”,供桌上有鲜花、供果,大墓前有一巨型香炉,雕刻着字迹花纹,供人们来焚香参拜。大墓底座是砖块砌成,墓穴上长满荒草,墓顶还有几株郁郁葱葱的树木。整个太后墓看起来浑然大气,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沧桑之美。
一股奇香扑面而来,朋友说是桂花香,于是我们左顾右盼,果然在一座殿后看到一棵繁茂的桂花树,浓绿色的枝叶间开满了金灿灿的桂花,浓郁香甜的花香醉人心脾,第一次看到桂花树的我留恋在树旁,竟不舍得移步。朋友笑说,这里处处是美景,只怕你看一天也看不完呢。这倒是真的,太清宫占地面积辽阔,景点众多,绿树丛荫,藤蔓缠绕,翠竹青青,花香袭人,古建筑和景区绿化带交相辉映,历史文化和自然风情融为一体,让慕名而来的游客都赞叹不已。
穿过曲径通幽的犹龙洞,走过摇摇晃晃的软吊桥,不经意间看到了老子的青牛,不由得又是一声欢呼。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想必是上天做了神仙,留给老子故里多少神奇的传说,伴随着历史的风云变幻,给鹿邑这片皇天后土,更增加了历史的沧桑和厚重感。
近年来鹿邑凭借着老子故里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对老子故里景区进行扩建规划,形成由太清宫风景区、明道宫风景区与其他风景区组成的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一个地区的发展和演变离不开本土的文化和历代遗留下的文物瑰宝,圣人先祖哲思至今还引导着治国的思想和人们的道德品行。我虽然只是匆匆一游,其中的感受又岂止是一些粗浅的文字记录所能尽述。
游玩归来,自有朋友在酒店盛宴款待,美味可口的鹿邑特色菜,至今还在舌尖上泛滥。老子故里的一景一物,神奇动人的传说故事,厚重博大的文化底蕴,天下第一的老子雕像,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永久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