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听雨楼(随笔)

编辑推荐 【荷塘】听雨楼(随笔)


作者:铜盆孤雁 举人,4966.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54发表时间:2019-01-08 22:05:38
摘要:庭树去世,敏树不再上听雨楼了,床还摆在那里,床上空荡荡的,兄弟已经是阴阳相隔,这比眉山兄弟相隔万水千山要严重得多啊!

在晚清文学家吴敏树老宅后山上曾经建有一座听雨楼。
   提议修建这座楼的人是吴敏树的弟弟吴庭树(字云松)。吴敏树的书房建在山上,周围有许多民房,地不宽敞。1834年某日,吴庭树指着书房西边一角几间仆人们所住的草屋说:“这里可以因地制宜做个景点,不用费太大的力气,而得到的景致将会大不同。”
   吴敏树看了看那地方,摇摇头表示不太相信,吴庭树说:“我就是想在这里修座楼。”吴敏树说:“这不可能,地方太狭窄了!”
   吴庭树只当没听见老兄的话,自己就动起手来,他凿通了一堵墙,对着山间安上了一扇门,然后在那块地方斩去竹木,挖土数尺深,宽广数丈。
   这样一打整,地方就显得很大了。
   兄弟二人商量着,在这里建个花圃,正对着门,花圃边建座楼,让房楼相连一起,肯定开朗明亮。
   吴庭树说干就干,只有两个月就完工了。
   吴敏树走上楼,倚在栏杆边一看,湖光山色尽入眼底,没想到,人在家里就可以看到这么美的风景!
   收住目光近看,墟里炊烟,田畴错叠,山溪曲折,耕夫樵人,历历在目。
   吴敏树喜不自胜,没想到云松老弟是这么能干,没想到这里的景色是这么的好。他和庭树搬来两张床铺对架着,又从书房里搬来一些书籍。敏树说:“老弟呀,你看这楼取个什么名字呀?”
   庭树谦逊地说:“这当然要听老兄的呀!”
   敏树说:“那好,我就不谦让了,就叫听雨楼吧。”
   庭树问有没有来由,敏树就把苏轼兄弟对床听雨的典故说了一遍。过去四川眉山的苏氏兄弟,年轻时诵读唐人诗语,而有对床听风雨的约定,之后他们各自宦游四方,终身想着自己说过的话而不能实现,只好深深叹息。
   庭树有点犹豫,他想,我们兄弟可和苏轼兄弟比吗?
   敏树好像看出了云松的思想活动,就解释:“我们兄弟当然不如他们兄弟贤能,但是想兄弟常常聚在一起读书的想法则是相同的。”
   “好,那就叫听雨楼吧!”
   有了这名字,吴敏树就动手写了一首诗《听雨楼》,诗曰:常读二苏诗,屡吟听夜雨。因知对床约,为感韦郎语。两公天下士,早岁制科举。譬如倾国姿,难作幽闺女。游宦各方隅,合离尽辛苦。初伤郑州别,中喜彭城聚。末路竟差池,前言孰追补。至今蜀江山,遗恨归乡土。嗟我乃何人,敢自拟前古。幸获好弟昆,相将作俦侣。有田家可食,无能世安取。日得同君居,天其或吾许。兹楼发新构,揽景实佳所。烟暖同柈村,波明洞庭浦。春原延绿秀,秋岸依清伫。近缅即花畦,繁枝灼窗户。浮荣不人招,良计须自主。名惭囊哲高,欢尽连宵赌。每闻点滴声,聊当更筹数。
   苏轼兄弟是天下名士,有倾国倾城的文才,他们游历四方,却无法践约回到眉山老家兄弟对床听雨。吴敏树说:“幸喜我有个好弟弟,这楼实在是一处观赏景物的最佳场所。炊烟温暖着同柈村,波涛照亮着洞庭湖水边。春日的山原上绵延着碧绿的秀色,秋日的洞庭湖岸依傍着湖水,近处远处都是花圃,繁花把窗户装点得鲜明漂亮!”
   这是一种多么闲适的生活啊!听着雨滴,数着雨滴,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感受天地万物的静谧……
   吴敏树还专门写了一篇散文《听雨楼记》,详细叙述了这座楼的成因以及登楼观景的感受。
   真是登斯楼也,则有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1836年,吴敏树从京城赶考回家,在河南路边看见一丛竹子,写了一首诗《河南道上见竹》,诗曰:“春风扬晴尘,眯目不可触。窅然大道边,一笑此君绿。森疏半亩园,莹净千枝玉。虽非伏暑交,亦洒肝肠俗。北方土物殊,诗语虚淇澳。怀哉听雨楼,莫但思食肉。”
   突然看见这半亩竹园,它不同流俗,心里一亮,想到了南方景色,想到了家乡听雨楼,他警告自己说,莫只想着要做个官啊!
   吴敏树无论如何想不到,就在他回到家里时看见老弟庭树不行了,他患痨病了,而且很严重,急急忙忙为他请来名医,又将他转到长沙去治疗,还是没挽回老弟的生命。
   庭树建的听雨楼才两年啊,他怎么就撒手人寰了呢?
   庭树去世后,敏树不再上听雨楼了,床还摆在那里,床上空荡荡的,兄弟已经是阴阳相隔……
   栏杆还是昨日的栏杆,远处的湖光山色仍旧,近处的墟烟田畴依然。可是,没有了登临人。
   吴敏树不要说不登临听雨楼了,就是看一眼也是钻心的痛楚,他开始颓废,书也懒得读了,梳洗也懒得梳洗,一个人常常躲到深山老林中去哭泣……
   这样的日子差不多过了四年之久,时间帮他慢慢地疗伤,日子一天天逝去,忧郁一天天远去,他重新回到过去的生活轨迹,在心里给老弟留了个位置。
   庭树逝去了,花圃也没有人打理。1839年,忽见花圃里的牡丹盛开,吴敏树招来好友毛西垣和从弟伯乔小饮,想到老弟,就又悲痛起来,赋诗二首,诗曰:(1)小园风物带愁烟,人去花开花自怜。莫怪主人忘宴集,赏花纵酒是何年。(2)第一伤心听雨楼,对床无复读苏州。湖山胜概依然在,不敢陪君到上头。
   1866年,庭树去世三十年了,敏树写下《书听雨楼记后》一文,以示悼念。
   一百八十年过去了,如今没有了听雨楼,听雨楼没有毁于天国战火,据说是毁于另一场浩劫。去年九月,我去寻觅吴敏树的旧踪,有村民带我去看听雨楼遗址,我在那里一看,与吴敏树的描述不太相符,看不出那里有一亩大。我在想,或许是年代久远地形有人为变化的缘故吧。

共 21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晚清文学家吴敏树老宅后山上,曾经建有一座听雨楼,提议修建这座楼的人是吴敏树的弟弟吴庭树(字云松)。二人感情堪比苏轼、苏辙兄弟,庭树将楼建好后,敏树就把苏轼兄弟对床听雨的典故说了一遍,为这座楼取名听雨楼。还动手写了一首诗《听雨楼》,一篇散文《听雨楼记》,详细叙述了这座楼的成因以及登楼观景的感受。没想到两年后弟弟患病去世,听雨楼成了吴敏树的伤心之地!人去楼空,物是人非,阴阳相隔,这比眉山兄弟相隔万水千山要严重得多啊!庭树去世三十年了,敏树写下《书听雨楼记后》,感叹弟弟的命运多舛,造化弄人。如今,作者去寻访原址,亲身探究,告诉人们一个好消息,吴伏想要重建听雨楼,令人为之一振。【编辑:莫道不销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1-08 22:07:46
  老师的系列文章我都读上瘾了,感觉非看不可。读的多了也喜欢上这些文章了,写现实生活的文章太多,很少能看到这样研究古人的文章了。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2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1-08 22:11:37
  您真是好学之人,只有向您说一声:辛苦了!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3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1-08 22:12:54
  过几天外出,可能没时间看到老师的文章了。如有机会,定当多编辑!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回复3 楼        文友:铜盆孤雁        2019-01-08 23:28:50
  谢谢莫女士的审读,祝你旅途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