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非常时期的爱,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赏析)
非常与平常相对应。和平时期是平常,战争时期是非常。
以战争为背景的爱情故事,将人们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其情感的表现,也具有了硝烟弥漫的味道。
美国电影《苏菲与朝阳》,看似描述了两个不同种族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其实更多地反映出,在战争背景下,人们对爱的不同理解和作为。
1941年秋,在美国南卡罗来纳湖边小镇的街头,躺着一个受了重伤的年轻人,人们从他的长相上判断像一个中国人。当地慈善机构将他安置在莫尔森太太家中养伤,因为她曾经当过护士。
这个年青人名叫奥塔,实际上是日裔美国人。因外出购买苹果树苗钱被人偷走,又被打伤后扔到公共汽车上带到这里。
养伤期间,奥塔时常帮莫尔森太太打理花园,并认识了常来花园写生的女青年苏菲,他们有着共同的诗歌、音乐、美术爱好,一起听音乐,一起到湖边画画。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宁静的湖面,茂密的树林,情投意合的俊男靓女。她在画风景,他在画美女。
但此时的世界却不平静。
人们从收音机和电影纪录片中得知欧洲战事正烈,日本军队在中国南京屠杀妇女儿童。小镇上的人们有的对德国法西斯和日本人产生憎恨,有的人庆幸美国本土还能保持和平安宁,有的则对时局毫不关心。
日本偷袭珍珠港打破了这种宁静,美国对日宣战,全镇百姓沸腾。
有人以为奥塔就是日本人,他们将莫尔森太太的花园砸烂,在墙上涂污,以发泄对日本的愤恨。尽管奥塔小心翼翼,还是在路上被几个青年人毒打并刺伤。
莫尔森太太顶着巨大压力,将奥塔的伤口缝合后,悄悄地转移到她父亲曾经钓鱼的湖边小屋藏匿养伤,并约定一周送一次东西。后因自己摔伤,只好请苏菲帮忙。
苏菲的行踪也被人盯上,先是警长夜间闯到她家突袭搜查,后又被邻居露丝小姐发现并跟踪。
在面临暴露的危险时刻,经过莫尔森太太家黑人保姆的协助,苏菲与奥塔两人成功逃离该镇。
影片给人的感觉比较复杂,涉及到种族、道德、爱情、人性等内容。我只想从一个侧面写点感受。
该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并不是白人姑娘爱上黄皮肤男青年,而是同样的信教徒,在对待外族人的事情上,表现却是那样的不同。
影片中多次出现教堂的画面,有牧师解读圣经,信友合唱颂歌,还有聆听和祈祷。上帝之爱,在朗朗的宣讲声和优美的颂歌中,显得那么崇高纯洁,普惠众生,无处不在。
莫尔森太太也信教。她先是无条件地照顾受伤的奥塔,后来战争爆发后,她得知奥塔是日本后裔时,也有暂短的不适,但她仍然顶着巨大的压力关爱和帮助奥塔,体现了她天使般的性格,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特别可爱的老太太。
而同是信徒的露丝小姐,经常将牧师的讲解挂在嘴上,口口声声说她相信上帝的爱,却鄙视苏菲与奥塔交往并亲近,责怪莫尔森太太帮助日裔,暴露出虚伪丑陋的人格。
同样是信教徒,为何对上帝之爱有不同的理解和行为?
从影片的描述看,莫尔森太太将上帝之爱与自己的善良、慈爱融合在一起,忠实地遵循了教义的内涵。而露丝小姐言行不一,主要有两个因素在起作用:一是将上帝的子民区分开来,认为白人比其他人种高贵,白人女孩不能与黄色人种亲近,更不能相爱,从而产生种族歧视。二是将日裔美国人也当作日本人看待,将个人与民族、血统与国籍混淆,把对敌国的愤怒转嫁到一个普通日裔身上,好像自己正义在手,是在替上帝、替国家做事一样。
以热爱国家的名义对无辜的人实施恶行,貌似宏大正义,其实早已远离了上帝之爱的本意。那种将人不当人看的邪恶作为,是人性阴暗丑恶的显现,与上帝倡导的崇高博爱背道而驰,理所当然应受到鄙视和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