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往事】听戏(散文)

精品 【柳岸•往事】听戏(散文)


作者:悬壶 秀才,1269.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34发表时间:2019-01-15 21:42:03
摘要:细说铿锵谈天地,二胡悠扬古道场。他恋东西粉桃李,我读经久史古香。


   一
   豫东睢县的东南部,有一个小村庄,它叫杨贵楼村,它是我的老家。在村的东头,不知何时长了一颗槐树,随着槐树慢慢地长大,在槐树下年复一年地丰富了一代代人的美好回忆。
   虽经几十年风雨轮转,如今村东头大槐树下,仍是我村村民吃饭、聊天、戏耍的好地方。大槐树由绿叶繁茂,到落叶缤纷,还有每年都有的槐花盛开季,一群群蜜蜂整日纠缠在槐花丛中,那甜蜜的槐花香,弥散在穹宇里。并在蜜蜂的辛苦劳作下,成蜜入口,开心在怀。就是冬季里听戏,似乎那槐花香也还在,这是村民的感觉,幸福的日子总是可以打破村民的时令观。
   就在这大槐树一年年的花开花落中,成就了我童年的无数回忆。而这无数的回忆中,那每年农闲季节的小戏演出,就像那陈年老酒,历久弥香。是它启蒙了我的文学梦,是它开启了我的文学之舟在文学海洋的航行,荡漾。
   每天放学后,梅花的芬芳逸于鼻腔。此时在我村的老槐树下,那铿锵有力的锣鼓,悠扬曼妙的二胡,还有那抑扬顿挫的打鼓书人的说词唱腔,均穿透大气的波浪,弥散于我的鼓膜,直入我的心房,由美好的波段打磨凄美的爱情,令人向往的同时,染了几分哀伤;奔突的疆场、刀光的江湖,令我们跌入其中,连放松的手也紧握起来,想跟着那些情节一起冲撞;韵味在我们的心中徘徊,听完小戏还是如犹在耳。由一个个字符,镌刻历史的波浪,把最美的情绪放飞在声音和唱腔里,醉得是戏中人,还有我们跟着陶醉的情绪。这得归功于小戏,这是小戏的魅力,仿佛如琼脂和蜜糖,使我不经意走进了历史的波澜壮阔的华章,使我小小的童心都交给了小戏,戏里灌满了动人的唱腔,就连我走路都要和着戏中的节奏,还有那铿锵的鼓点。
  
   二
   小戏不小,味重宋唐。
   我所说的小戏,也就是通俗说的“打鼓书”、”梆子书”、“坠子书”之类戏曲形式。说她小,是规模之小、是戏份之小、是观众之少。而我的文学之路——“书归半本《水浒传》,戏缘场场‘打鼓书’”。我不嫌其小其少,已经开启了我的文艺心房,喜欢在其中徜徉。
   一是那半本《水浒传》,由于小说里对“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栩栩如生的描写,我才有了痴迷。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冲风雪山神庙”、“武松大闹飞云浦”“宋江三打祝家庄”等,这些文学故事,立体的人物形象一个个深深地扎根我的脑海,令我了解了历史和故事的恢宏,明白了文学力量的强大,开始了对文学的崇拜。
   二是从听小戏开始,就为它的深邃历史演绎而陶醉,为里面人物的身世遭逢而深深叹息。与《水浒传》对我的文学影响相比,还是小戏影响最大。因为这小戏,也即打鼓书,它味重意厚,说她味重意厚,是说它史料之重、意义之重、表现之重。小戏虽小,演绎深刻,更容易入心。而这里小戏演绎的关键,也是我记忆最为温馨深刻的地方,那就是令我崇拜的常瞎子夫妇。是他们的倾情演出,美好演绎,丰富了我的文学天堂;是他们的倾情演出,美好说唱,领我走入了文学殿堂。美好的文学花絮,在他们一板一眼的引导中,缤纷了过去,盛开于心胸,怒放于脑际;微波不兴的文学浪花,在我心之大海里荡漾着。我喜欢用他们的形象来记起一段段精彩的故事,似乎他们夫妇就是我的人生文学的启蒙老师。真真是“听君一场戏,跨海纵天际。为有擎天柱,托得三生丽”。
   一个人一生钟情于什么,是丝毫不能预测的,就像常瞎子夫妇,我怎么也想不到他们可以成为我人生难忘的人物。
   这常瞎子夫妇,是游走艺人,是我村西南常新庄人氏。每到农闲季节,如春节前后,收麦季后,由于身体的原因,他们就到我村及周围村演出。说演出,有点夸大了他们。他们其实也就是携带二胡、梆子、呱嗒板、架子鼓等简单的家伙什,走村串户。这些家伙什,不重,一人背负,就可走江湖天下,浪迹四海。他们夫妇,共同演绎,共同把艺术的欢乐,送到千家万户。
   有的人家过意不去,就给几个小钱,更多的时候,他们整天都钱袋里空空如也。我想,可能是因为瞎,所以赢得了同情,可他们并不在乎钱,而是以此为乐。戏剧人生或许就是一个沉迷投入的人生,简单的糊口,就可以歌颂,这些品质,时时感召着我,不再专注那些报酬的多寡,我想,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是心甘情愿,总是会变得很简单。所以,这些年,我简简单单地生活着,也感受到了幸福。
   他们夫妇都有些胖。其中,常瞎子,说他全瞎,有点冤枉。他在余光里可能还能够看到一丝丝的光亮,只是在右眼上眼皮上,长了个紫褐色赘生物(现在从医以后,回忆方知那应该是一块大的癍田痣),有巴掌大小,上覆额头,下盖整个右上眼睑,把整个右眼覆盖了;左眼是因为小的时候淘气,被一个大大的爆竹炸瞎了。因为不是全瞎,这样在瞎子媳妇用一根长长的竹竿牵引着他走路时,他也会有意无意地用一丝游弋的余光,找寻更合适的路线和坦途,并不定时地给大家来个惊喜和幽默,使人在他的幽默中领悟了人生的善良和快乐。
   一个人的心,或许跟眼睛没有什么关系,但能够把眼睛的不幸,用阳光般的心来弥补,瞎子,做到了。每次看见他举着一根竹竿,探索着道路,我一点也不担心他会迷路,我没有同情心?不是,我是不愿意用残疾的眼光去打量他,他比有的人还健全。
  
   三
   “话说盘古开天,后羿射日;尧舜禅让,大禹治水。夏商周,各自风骚经年,秦一统,天下朝拜封禅。各自英雄几数载,今日单表‘胡一白’,这‘胡一白’是秦朝鼎盛时期人物,他骑着高头大马,腰间挎着红樱长枪,由天际急奔而来……”只见常瞎子二胡一个润调,其媳妇口吐莲花,妙词鱼贯而出,“单说一段《胡皮松传》”的开场白,精彩呈现。农村的小戏台,并不缺少波澜壮阔。这些演出常常令人在历史中快意地畅游,在英雄的乐曲声中激扬纵情。这是瞎子媳妇的开场白,先暖暖场;不过,从她的这一开始说词,就已吊足了我的胃口。由此,戏中的胡皮松,在我小小的脑际,瞬间成为了个大英雄,只见他“在泰山挥舞,在天庭飞跃”。
   人生不能只靠那些婉约缠绵来装饰,那样,人的骨头会软化。正是这些雄壮,才使我每当遇到烦恼就英雄气概十足,不当回事,战而胜之的源泉居然来自那时候的常瞎子夫妇的演出。
   听戏的时候,我手捧双颊,眼睛盯紧瞎子师傅的双手,这是不同于农民,又不是专业艺术的手。因为他虽是艺人,但大半时间,还是以农为生,所以手很粗糙,好多老茧承载着生活的艰辛和无奈。它又是摸得琴弦的手,但它没有专业演员的细腻和粉嫩,甜蜜的手,弹奏的是生活的乐章,很美。有了这双特别的手,瞎子师傅右手握琴弓,左手轻抚二胡的琴弦;在他右手上下左右抽动弓体时,那在琴弦之间的弓丝(一般为马尾制作)翻飞间,优美的音乐就在紫檀木琴桶内酝酿,由薄薄的蟒皮制作的琴皮酿出了共鸣,通过乌木琴窗的传播,在千金和琴码(瞎子师傅的是松香制作的)的衬托下,调节琴轴和琴托,在一张大大的牛皮琴垫上,顿时涌出让人感动的声音:高山流水,排山倒海,车马嘶鸣,鸟语花香……只见常师傅头微仰,身子微微后倾又前附,脚尖有节律地点地,极度陶醉地舒展右臂,收拢右臂。有到激情处,右臂兴奋地抖动,一串激扬的二胡曲,迅即精彩呈现。琴弦舞动处,那松香的琴码的粉末有了惬意的飘荡。那不为全盲的眼边缝隙间,常师傅的眼光在波荡,瞬间有了幕天的磁场。
   我被完全俘虏于常师傅的二胡道场了。他那娴熟夸张的艺术展现形式,令那文学里的人物和场面,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浮现于我的面前,令我为他们激动,为他们遭遇而痛恨人生的磨难;为他们的攻城掠地而欢欣鼓舞;为他们的喜结良缘而庆祝呐喊。很叹服瞎子师傅的艺术魅力,他的二胡印象是我文学人物图像的第一张,永印脑间,为我的人生上的第一课,特别是文学的影响,我认为常瞎子功不可没。
   那瞎子媳妇,也很是了得,她同瞎子师傅一样,只是有些胖,她有三十岁左右,看样比瞎子师傅小十来岁的光景。头梳马尾,几缕刘海在夜风中摇曳;那耳际的些许散发,反衬她的干炼通达。随着她的开场白,我慢慢地沉醉于她的故事道白,她的说词唱腔,孕育的故事,立刻把握带到了疆场,我狂想要扬鞭五湖四海。随着她的《胡皮松传》,我逐渐进入佳境。什么”深入魔井除妖“、什么”乘着灵异仙兽,杀伐东西,“什么"祭出宝剑,那妖怪娃娃哪里去?我听戏简直忘记了自己是谁,她摄住了我的心魄魂灵了。
   由于痴迷,在小戏即将结尾,瞎子夫妇与大家道别时,我仍陶醉在故事里,正在与狼共舞、与仙同乐、与魔争雄,我怎么可以走出快意的意境呢,兴奋的情绪仍在故事里回旋。他们形象一般,而为艺术不懈追求的精神,为艺术奔波村野的不辞辛苦,为艺术魅力而不停摸索的陶醉形象,都在我儿童的记忆里,永馨久长。
   我的童年是在听小戏的经年中度过,有了常瞎子夫妇、以及后来的榔头夫妇、季新芳夫妇的小戏的演出,我始终没有隔断戏剧滋养我的脐带。那透着檀香木香的二胡,那咚咚作响的架子鼓,那清脆梆梆的梆子木,那满眼翻飞的弦丝,那悠扬的二胡曲和沙哑的唱腔,都深深地存储在我少年的脑海里。是他们丰富了我的文学记忆,是他们永馨了我的文学童年,是他们启迪了我的文学之路。他们对文学艺术的追求精神,使得我在今后的文学路上,不敢懈怠,孜孜以求文字的灵秀之光。我要永远感谢他们,感恩与他们有缘。
   真正的戏剧,是可以把人带进美妙的世界,不是看戏台有多大,不是看演员有多么光鲜,而是看他们的精神可以给那些正在台下感受他们的戏剧的穿透力。我想那些小戏,想那些演绎小戏而撰写大人生的演戏人。

共 37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农村的杂耍,艺人的说唱,成了作者最可宝贵的艺术启蒙。这篇散文非常质感地描摹了小时候听戏所见,文藻斐然,描写淋漓,令人入境。豫东是中原之地的一部分,这里孕育了乡土文化艺术。从村头的老槐树下开始,那里就演绎着在乡人看来是波澜壮阔的艺术人生。作者最动情地记下了常瞎子夫妇的艺术表演,赞美了题目的艺术才华。那些乡间的艺术形式启迪了作者的内心,成为作者走向文学殿堂的领路者。常瞎子貌不惊人,残疾欺负着他,可他用自己的才艺给人们送去了快乐,也供养着自己的生活,也是自食其力的人。他幽默乐观,多才多艺。那些光怪陆离的说词唱段,完全是民间的韵味,真的是鼓舞人心,摄住了人的眼球。这篇散文,从容地叙述着中原地区的风土人情,推出了乡间的文艺事迹,引出了一对为大家带去快乐的夫妇,水到渠成,布局从容,颇有章法。作者描写过往那些戏剧内容生动活泼,令人感觉历历在目,栩栩如生。其中对人物的描写也很见功夫,轻轻走笔,就可托出人物神态和精神。在叙述里,总是关照自己一颗童心受到的熏染。作者用词仿古,较好地配合了戏剧的语言特色,具有契合贴切的特点。描写音乐历来是一个难点,看过著名的是刘鹗的《老残游记》里听白妞黑妞说书那篇描写,本文也有趋近之特色,文笔可赞。推荐赏读,问候作者。【编辑:怀才抱器】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121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01-15 21:43:45
  西皮流水来一段,作者摆开了戏场,你来看吧,这里很美妙。感谢作者投稿柳岸,谨祝精彩不断。编辑:怀才抱器。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悬壶        2019-01-15 22:22:23
  悬吊的文学之心,由戏曲摘取;投稿的忐忑由怀才老师俘获。静待的心,不再静待。沸腾的文学思维,就由怀才老师放飞吧!感恩怀才老师,感恩柳岸,感恩江山。
悬壶
3 楼        文友:悬壶        2019-01-15 23:03:56
  怀才老师的编者按,即是精品之作。谢谢怀才老师的倾情编辑和推送。
悬壶
4 楼        文友:悬壶        2019-01-19 18:48:02
  太谢谢怀才老师了。有您的柳岸,将是温馨的柳岸,老师辛苦了。
悬壶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01-21 15:42:37
  恭喜悬壶老师散文佳作摘精。文笔生动,有内涵,点赞!怀才抱器祝贺。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悬壶        2019-01-21 17:14:20
  谢怀才老师的鼎力相助, 是“风轩”美女引我进入江山,而“怀才”老师使我更迷恋于江山之美。感恩,致谢我来江山之路上的诸位老师。
6 楼        文友:孙巨才        2019-02-25 09:13:20
  真是难得一见的好文章!我1969年2月当兵,曾与睢县、柘城1970年参军的河南老乡同伍,其中不乏会唱“小戏”之人,因此对“小戏”感情颇深。今欣赏悬壶老师激情四溅的妙文,真是过足了老瘾的艺术享受!我为这篇精品文章热烈点赞!
回复6 楼        文友:悬壶        2019-02-25 10:08:32
  很是感谢,怀才老师对睢县有着浓厚的感情。是的,小戏确是我小的时候的最爱。它,影响我一生。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