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下乡记(散文)
坐上印有“公务用车”字样的越野车,去执行相应字样的事情,一路蜿蜒龙蛇盘,待至拉朵村委会,领导组织召开会议传达精神。紧密部署,分组执行“危房清零行动”,有幸分到最远的三个村:汪兜、汤昏、龙堡。领导问:“哪组最远,他同行去看看”后因有事但让司机与我们同行,生平第一次享受了公务用车待遇。
汽车在泥泞的乡村公路上疾驰,不时传出轮子与石头的碰撞声,与石沙的摩擦声、与坑洼中积水的撞击声;一路我们聊着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讨论着工作开展的顺序、工作方法等。忽然,前方一台拖拉机阻断前路,原来此间正在修建水泥型乡间“小路”之所以称呼小路,是因两车相遇需前进或者后退寻找错车之处。我们停下车观察片刻,路面没有施工,经过交涉,施工人员电话联系了车主挪车并清理路障放我们前行,我们开玩笑说“今日能过,实数幸运。我一想,的确如此才得以顺利开展工作。
走入村小组长家,了解基本情况后我们逐一入户宣传政策,未在家的及时电话沟通联系。走在通往农户的小路上,儿时上学时候的情景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如今乡间似有相似情景然大相径庭也,公路越休越宽,虽然泥泞,仍然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放眼望去,一座座小洋楼拔地而起,门前庭院中依然有几只活禽自由自在的觅食印证着村落的痕迹。村民们陆续从远方打工回家过年了,穿着整洁大方,时髦得体,交流客气而不失淳朴,举止得体也不失文雅,表情自然笑容真诚,不可否认,村落的种种变化都在说明“日新月异”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有幸目睹眼前的种种变化,并能参与扶贫大事实数一大幸事,此行目的就是宣传危房改造的政策,动员贫困户早日走出破旧的老房子,享受同一片蓝天白云。
走毕最后一家途经一个陡坡,顶坡之处一株蒲公英式植物引入眼帘,一阵微风吹来,花瓣状种子随风而起,有些落在附近的石板上,有些一直飘向远方,被风托起的生命是那么轻,也是那么重……
汽车颠簸在回程的公路上,我们依然谈论着来时的话题,激动的交流着今日动员成功的农户,讨论着实在无资金的贫困户的建房方案以及特殊人群的应对措施。
回到家近9点了,饥肠辘辘叫个不停,忙走进厨房,两边开火,三下五除二弄一碗面条,狼吞虎咽下去,顿感此乃人间美味,什么是幸福?或许就是肚子饥饿时的食物,瞌睡来临时的大床、下雨时的房子、天冷时的衣服,冬天的棉被,夏天的冰淇淋吧,脑袋里一边想着,一边收拾好锅碗瓢盆,再从母亲手上接过孩子,他正睡眼朦胧,小手不断求眼睛,哼着小曲让他在我怀中慢慢睡去。
走进卫生间,畅快淋漓的洗个澡,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