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鱼目混珠(随笔) ——“4.6与6.8混合物”的启示
题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鱼目混珠是大家都不喜欢听的三个词,可现实生活中这类事却在天天上演,着实令老百姓生厌。
上周六我吃过晚饭,就去超市买蛋。路过粮油区,看到一个货柜上方“东北绿豆4.6元/500克”的价格标签时,心想:“比外面市场上低,还划算嘛!”。然而当我回头却望见了相距约五米远的另一个柜子上面清晰的“精品绿豆6.8元/500克”的价格标签,不禁心里暗想:“怎么价格是如此悬殊?”。就走近仔细比对它们的外观以及颗粒的大小,试图找出它们价格之所以不同存在的充足理由。可看了约两分钟,给我感觉好像不分伯仲,因此心中对价格为何相差2元多更是雾里看花、疑惑不解?
正在这时,我见一位约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拿着塑料口袋在“6.8元的精品绿豆”货柜里装绿豆,我便问她:“你觉得这个怎么样?”,她却沉默无语。我暗想:“她心里也没数吧?”,就不再追问。只见她仔细挑选了大约500克,转而将这个口袋提到“4.6元的东北绿豆”柜台接着选,又装了大约500克;然后径直走向计价区划价,我注意到,计价员只大概看了一下,就按4.6元/500克给她称重计价。当时发生的一切着实让我匪夷所思。等我醒悟过来,中年妇女早已杳无踪迹。
回家途中我才忽然明白原来是因为中年妇女为了把6.8元的精品绿豆混进4.6元的东北绿豆里面,目的是想以价格4.6元的东北绿豆来计价,所以不搭理我。估计中年妇女的心里一定认为价格高的也许质量有保证一些,但为了昧心的省钱她在选择价格6.8元精品绿豆的同时,又选择了价格4.6元的东北绿豆,然后将二者混合起来,又一样一半,旨在给计价员制造“只是选的4.6元东北绿豆”的假象,从而达到次中藏好、以次计价的最终目的。这是典型的鱼目混珠、瞒天过海的欺诈行为,将做人最基本的诚信底线抛到九霄云外,她肯定错了。针对4.6与6.8的混合物,普通消费者毕竟是外行,肉眼肯定难以分辨。然而站在合格计价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的高度,对于内行、专业的超市计价员来说,凭借先进的扫描、计价设备理应有一双火眼金睛的识别功能,鉴别4.6与6.8的混合物的成分、真假是轻而易举的。可她没有把好这一关,所以计价员同样有错。我真替中年妇女和计价员感到难过。
可更让人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充满着许多类似的难过。一些不法商家采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手段将一些过期变质、假冒伪劣商品以“更换标签、涂改保质期”等方式滥竽充数的进入市场欺骗消费者,又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管,由此让百姓身心受到伤害;这种事尽管经常被媒体曝光,却仍然有俞演俞烈之势。部分无职业道德的建筑开发商,为节省成本、牟取暴利,在施工中不择手段的偷工减料,而相关的“技术、质量、安全”部门又不作为,从而让本不合格的建筑物披上合格甚至精品建筑的外衣,致使这些建筑物中年夭折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是由于这些商家的职业道德缺失,在他们的字典里只剩唯利是图四个字;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质量、安全的检测、鉴定执法力度不够,责任心不强,或者检测鉴定设备没得到及时更新,技术手段落伍。亦可能是三者兼而有之造成的恶果。这才是最值得全社会警醒、关注的问题。
要避免“4.6与6.8的混合物”再次发生,首先只有类似中年妇女次中藏好迹象的消费者痛改前非做到诚信消费。同时计价员更应加强业务技能的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的娴熟程度;对本质工作负责,争取做到对所有货物都尽可能耳熟能详。在此基础之上,超市也要及时更新扫描、计价设备,从而严格把控计价关口。
推而广之,生产厂家及商家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始终坚持以质量第一、安全为天为原则、准绳,让“坚决禁止‘不合格、过期、变质’的产品流入社会”成为每一个厂家和商家的自觉行为。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要从自身做起,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加强对质量、安全的检测、鉴定力度;并运用与时俱进的技术装备和检测手段来让不合格产品无处藏身。
愿诚信、敬业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更愿唤之鱼目混珠非常贴切的“4.6与6.8的混合物”不再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2019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