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由“你的账户被冻结了”引发的思考(随笔)
题记:因循守旧只会给我们的工作、生产、生活添乱,让原本简单的事变得复杂化。故而只有源源不断的“思维、观念”创新,才是中国实现快速崛起所需要的。
四年前的1月18日,我去成都新津开会,想到自己住院报销的6000元费用,因存折消磁沉睡仍未被取出,就兴致勃勃的前往银行办理。当我在等候区苦苦等待了半个小时并掏出新、老两个(五年前我老身份证被派出所通知、确认为重号,于是重新办理了一个新身份证;而十年前我当初在中国银行开户时用的老身份证登记)身份证,笑容满面、满心欢喜的递给正当班的一位约20来岁的女工作人员后,只见她在电脑上看了约20秒钟,便对我说:“你的账户被冻结了,不能取”。“小妹,我两个身份证都在,银行怎么会对我的户主身份产生怀疑?并冻结我的账户呢?”我追问道;“这是银行的规定,我也没办法”。被迫无奈,我两天后只好将存折带回南充,再到派出所开身份证重号及更号证明,耽误半天时间并付30元的异地支取手续费才最终取出了这笔束之高阁达半年之久的人民币。
尽管这件事过去已经四年有余了,可每想到它,我心里就特别郁闷同时老感觉疑点重重,禁不住想问银行几个问题。
第一:当初我在银行开户时用的老身份证,现办理业务时我在出示老身份证的基础之上并同样出示了新身份证,这足以证明账户上的钱是我的。这是个无论是谁,都再明白不过的道理;怎么会到了银行这里就出现身份无法识别的难题?这充分说明银行的工作人员根本就没负责任也不熟悉业务,有故意刁难客户之嫌。如果说这是银行的硬性规定,那么这就是银行规定上的瑕疵、漏洞。
第二:从保护个人合法的私有财产的角度来说,即使客户现在的身份证变了号,客户仅仅凭老身份证就足以无条件的取回客户自己的存款,更何况客户还出示了新身份证。银行怎么有权力冻结客户的账户?这个权力又是谁赋予的?即或银行要对客户的新身份证产生怀疑,这只能是银行的个人行为,完全可以借助大数据与公安系统的数据进行无缝对接,轻而易举的证实。这样的话又怎么会造成客户时间及金钱上的损失?
第三:既然银行怀疑客户的真实身份,并任性的冻结其账户,那为什么半年前办理存款业务时工作人员并未提及客户身份不符的事?当时怎么没冻结账户?唯独要等到客户取款时才说账户冻结的事?这再一次说明银行有办业务时政策“标准不统一、缺乏连贯性”的弊端,实际操作中更有“仅看重银行自身的利益,而将客户没当回事”,并存在强买、强卖拉存款之嫌。
当前正大力倡导并推进大数据思维、理论,怎么在实际应用中就将其忘记得一干二净而因循守旧了呢?本来针对类似身份证变号的事,只要银行在大数据平台上再调用公安的居民身份变更信息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证实清楚,即刻为客户办理取款业务。这样既给客户带来了方便,也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同时又在客户中牢固树立了银行的良好形象,真正实现银行及客户的双赢!
银行想要发展壮大,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不断的思维创新以及更为优质的服务。这种无中生有、无事找事的做法只会失去顾客对银行的信任,同时也与进一步简政放权的主旋律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以此类推,在中国的各行各业,充分借助、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相关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可以省掉许多本该不要的中间环节,简化办事流程及手续,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人力成本,真正的做到开源节流,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019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