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皖南事变烈士陵园(随笔) ——骑游天下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位于皖南泾县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五十周年而修建,占地十五公顷,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由入口纪念碑、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和无名英雄烈士墓四个纪念性空间序列配以皖南事变史料陈列室组合而成,整座陵园以邓小平题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主碑为中心有序展开,整个陵园庄严、肃穆、凝重,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陵园的入口利用两边的高岗形成了相对的两个“土阙”,成为陵园的天然门户。入口跨公路建有四座七米高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阙,四座石阙寓意新四军的四,七米高隐喻皖南事迹悲壮惨烈的七天七夜。
进入陵园后,沿台阶向上约三十米,是一个不规则的小型广场。正对面的挡土墙上镶嵌着叶飞题写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字碑,点明了陵园的主题。沿神道向上,神道有九十级台阶分成三个层次,喻意当年九千新四军将士成三路纵队东进抗日。
纪念碑位于纪念广场和神道的中轴线上,高12.36米,宽27米,黑色磨光花岗石碑面,镶嵌着邓小平“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碑身弧形,舒展高耸,以简洁巨大的形体象征着先烈们磊落坦荡的胸怀,崇高伟大的献身精神。巨碑下方为一尊汉白玉雕刻的花环。
四周白色纪念廊内,镌刻着《新四军军歌》、周恩来题词及碑记等历史文献。从山顶俯视,纪念广场与外围的花圃组成一个献给烈士的巨大花圈;碑后为无名烈士墓,墓室四壁钢筋水泥浇铸,中间为墓池,池中有洁白大理石石棺,池后是祭坛,纪念先烈们革命精神永不熄灭。
陵园背后有几十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碑刻。西侧为皖南事变史料陈列室,室内有前主席江泽民和前总理李鹏为纪念皖南事变五十周年的题词:“青山埋忠骨,精神育后人”、“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皖南事变殉难烈士浩气长存”。
1940年10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共为顾全抗日大局,决定将皖南新四军移至长江以北。1941年1月4日,新四军9000余人,奉命自军部泾县云岭出发,拟绕道苏南北移,6日行至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7个师8万多人包围袭击。
新四军被迫自卫,激战七天七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大部分壮烈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突围隐蔽中遇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中共代表周恩来曾以“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悲壮题词进行抗议。
由此可见,国民党反动派的两面派嘴脸,嘴上说联合抗日,背后又在搞清缴。也说明了国民党不得人心最后必败的原因。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建成开放以来,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群众和国际友人、海外侨胞近百余万人,近千名新四军老战士来陵园凭由殉难战友。陵园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通过参观,让人们更进一步了解红色江山来之不易,更加珍惜当今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努力建设美丽的祖国。我们在纪念碑前合影,在雕塑前拍照,留作永久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