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徐州之旅(游记)
2018年8月笔者在出游途中路经徐州,有幸拜访了徐州铁路离退休干部,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资深灯谜专家姜爱勇先生。
九里山前热血流,
弥天杀气聚徐州。
古今多少纷争事,
三国名城岁月稠。
一首《徐州怀古》拉开了本文序幕。
翌日的早晨,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姜爱勇先生就陪同我开始了一场徐州之游。本次旅行的第一站--燕子楼。
唐代诗人张仲素为燕子楼题诗曰: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海角天涯未是长。
下了公交车,横跨一条潺潺流水的小河,我们徒步来到了“知春岛”公园。
这座公园,东依云龙山,南连苏堤,北靠市区,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其中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5%左右,乃一座较大的旅游圣地。这是一座“风景这边独好”的“知春岛”风景区。
知春岛多以种植迎春花,早梅等早发花木而得名。景区主要建筑物为“燕子楼”。
燕子楼乃古代徐州五大名楼之一。它座落于知春岛上,两面环水,湖光山色,花木丛生。飞檐挑角,花棱雕窗,造形酷似燕尾,幽雅别致至极。楼内陈列着古代遗留下来的红木家具,门额上方悬挂着由赵朴初题写的白居易《咏燕子楼》诗句:
满床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愁来只为一人长。
燕子楼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武宁节度使张建封为其爱妾,著名女诗人关盼盼所建造的一座私人府邸。
张建封逝去后,关盼盼恪守贞节,矢志不移,被世人传为佳话。
又因每年早春季节,有大量南方归来的燕子,在此栖息,“燕子楼”由此而得名。
后经宋代诗人张仲素、白居易等名人为之题诗,遂使此楼名垂千古,历代诗人吟咏不绝也。游过燕子楼,笔者诗兴大发,随咏七律一首:
古韵新风燕子楼,知春岛上眺兰舟。
烟花粉黛昏灯伴,绿袂红绡乐舞酬。
但忆痴情关盼女,笙箫笛管凤鸾俦。
空闺冷对千秋月,孤枕长眠万古愁。
峭壁悬崖仍从容,访古寻踪岭上行。
吐纳心机兴化寺,叩拜东坡放鹤翁。
风吟大士极目望,佛展尊容动客情。
难得此间景独秀,山顶云雾似龙形。
本次旅行的第二站“云龙山”。
云龙山,乃苏北名山,山上巨石磷峋,林壑幽雅。云龙山有九节山头组成,蜿蜒如龙。因山头上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水不在深,有龙则名。
沿着入山正门拾阶而上,首先领略到的是津浦铁路抗战殉难职工纪念亭。亭下有一尊硕大的石碑,碑文依稀可见。虽然此景点并非显赫,但也充分彰显了当年铁路工人们与日寇顽强抗争的壮烈场面。
顺着陡峭的山路继续前行,老远就看到山顶上有苏东坡在徐州任太守时留下的“放鹤亭”。亭下有“放鹤亭记”石碑,碑文尚存。并已纳入《古文观止》一书。
放鹤亭左侧是“招鹤亭”,右侧是“饮鹤泉”。
建筑风格典雅,文化积淀纯真。有诗曰:
一缕晨光鹤未归,星残灯冷下翠微。
游人怕扰东坡梦,脚步轻移柳絮飞。
(放鹤亭乃宋神宗年间张天骥所建,此人号称云龙山人)。
到此一游,收获颇丰。不难想象出当年苏东坡先生在云龙山上养鹤,放鹤的美好时光。
云龙山东麓是兴化寺,寺内有许多巨大的石佛,僧道成诵,余音绕梁。西麓是大士岩。大士岩门前有云龙山最著名的“五十三参”。这是云龙山上最为险峻陡峭的53级巨大石阶,看上去特别令人触目惊心。
由此逐阶而上,可直通大士岩。大士岩供奉的“大士”乃观音菩萨。
仰望这条朝圣之路,仿佛苍天为世人造起了一架天梯,高而险峻。使人望而生叹。
由此登上大士岩,既考验着游人的登山毅力和胆识,也考验着信奉佛门的善男信女们的虔诚之心。
再往前走是“云龙书院”。院内尚有东坡石床,石桌石凳,黄茅岗摩崖石刻等名胜。见景生情,仿佛当年苏公活动的身影历历在目。
也是天公太不作美,正在方兴未艾之际,老天却倏然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使得本来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悬崖峭壁,遇雨却更显得“路隘林深苔滑”了。
为安全起见,不得不结束本次之旅。对于本次揽胜,感慨颇多,笔者用一首自撰七言律诗表达一下此刻的感想吧:
云龙叠翠雾朦胧,细雨轻风荡画屏。
和仲惜花香暗度,东坡赋曲鸟声聆。
石床望月忧朝事,夜半题诗放鹤亭。
雅士吟歌成绝唱,文豪泼墨步闲庭。
硝烟弥漫七十年,淮塔高耸入云端。
战旗飘扬惊回首,烽火连天斗敌顽。
本次旅行的最后一站“淮海战役烈士记念塔和纪念馆”。
淮海战役纪念馆和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是两个整体,但它距离并不远,约有5--6百米。塔馆相连,相得益彰。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座落于徐州南郊凤凰山上,高38.15米,庄严雄伟,气势恢宏。
塔身正面,镶嵌着毛泽东题词:“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上端雕刻着红五星和相互交叉形状的两支老式步枪,以及红丝带凝成的塔标。塔基正面镌刻着碑文。两侧为大型浮雕。
右侧是八路军在淮海战役中顽强作战的雕刻板图。左侧是当地老百姓奋勇支前的动人情景。
塔下的围廊里,镌刻着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经典题词,以及淮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的三万多名革命烈士的芳名录。
塔前有宽敞的平台和长达250米,宽31米的129级台阶。步下台阶是直径150米的园林广场。
广场上有一尊庞大的巨人雕像。他们是淮海战役的总指挥,军事家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将军。威武雄壮,正义凛然。
有诗为赞:
江淮鼓角哀声远,
枯骨沉沙蔓草萦。
谁种杜梨淮塔下,
硝烟战火伴彭城。
由此前行是淮海战役纪念馆新馆。
该馆始建于2004年,工程总投资1.1亿元,坐落于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南侧。
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为1.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为老展馆的4倍有余。
新馆主体平面设计为100㎡×100㎡的正方形建筑。
展馆四周环绕20米高的巨柱长廊。以庄重、威严、雄壮、翔实的外观造型,给人以一种视觉美的享受。而且更彰显出淮海战役纪念馆创新、领先、高雅、别致的主导地位。
展馆展厅由四大部分。七个版块组成。分别是序、战前形势、战役实施、战役胜利、人民支前、缅怀先烈等为展览主体。通过两部全透明电梯和两处步梯以及两处弧形步梯连通上下两层楼。
展厅内共展出珍贵文物、经典图片、历史文献、艺术品等,约3000余件。生动的再现了淮海战役胜利的全过程,揭示了战役的诸多有利因素和伟大的政治部署。
展厅内还以新科技,高仿真的特技手段设置了15个淮海战役实战案例。再现了七十年前无数革命先烈们的战斗场景。充分体现了高科技的尖端技术和优越性。
另外,在展馆的主要部位还设置了高科技投影系统。直径50米的投影大厅,位于主展馆的中央位置,形成展馆的展示中心。
以大量的历史画卷,更真切的展示了当年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的场面。使游人真正的感受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展馆将改变以往单一的图片展和文字展的旧模式,旧格局。采取声、光、电、多媒体等并举的新手段。而使纪念馆的展出具有强烈而独到的艺术性。和更鲜明的艺术欣赏性。将更新颖,更精彩的一面展示在世人面前。为后代人留下一种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让后人永远牢记历史,牢记使命。缅怀革命先烈,为四化建设多作贡献。毛泽东曾经说过: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让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我认为将这段毛泽东语录用在这里还是比较恰如其纷的吧。
在心中感慨万千之际,结束了这次终生难忘的红色之旅。
让我以一首七言律诗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
烈士碑前热泪潸,高台耸塔刺青天。
金戈铁马踏夷地,碧血丹心赴九泉。
号角声声歼敌寇,车轮滚滚破硝烟。
英雄浩气传千古,淮海战旗红万年。
一天的旅行结束了,从燕子楼到云龙山,再到淮海战役纪念馆,的确跑得很累。但虽然身体受了些痛苦,可是一想到这么一整天的旅行也着实让我开阔了视野,收获了知识。心里也总觉得有一种苦中有甜的滋味。使我更加深了对徐州古文化的了解,更加深了对徐州这座古老城市的感情。徐州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积淀太深厚了。一天的旅行只能说是对徐州文化了解到一点凤毛麟角,还有许多更深奥,更经典的东西有待我们去了解。且待有机会再来徐州时,继续为徐州探秘吧…………
另外由于本人疏忽,校搞不严谨,致使小文开始第3句中“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漏一“灯“字,不知老师能否帮修改一下?天涯临风在此先谢了!????????
本人虽然年事以高,但在文学的道路上仍然是一知半解。因为本人多以格律诗词为擅长,对于写文章只是刚刚开始学写,所以说有很多地方把握不好尺度。在词语的运用和内容的按排方面仍然欠妥。希望老师和读者们予以帮助和指教。
另:由于疏忽,本文开头第3句“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中漏打一“灯”字。特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