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我的父亲母亲(散文·家园)

编辑推荐 【八一】我的父亲母亲(散文·家园)


作者:黄淑欣 白丁,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68发表时间:2019-01-23 08:21:19
摘要:生活中,我遇到挫折、困惑,父母亲总是以沉稳、坚定的语气告诉我们:不要怕困难,要敢于吃苦,困难总是会过去的。

【八一】我的父亲母亲(散文·家园) 春节就要快到了,这几天在父母亲家里包饺子。看着父亲花白的银发,母亲佝偻的背影,总是会情不自禁得想起儿时依偎在父母亲身边的那些温暖、温馨,让人难以忘怀日子。
   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五十年代初响应祖国号召从老家山东志愿来新疆的支边青年。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
   屈指算来,父母亲已进疆六十余年了。
   父亲今年八十五岁了。老人家退休前是一名在新疆公路交通运输企业的老司机。父亲见证了新疆公路交通从无路到有路、从普通公路到高速公路的巨变。
   记得从儿时起,父亲就经常告诫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要加倍努力干好工作。”
   父亲还有一个很有五六十年代味道的手提式皮箱子,里面装满了父亲曾经获得的奖章、嘉奖令、纪念册和已微微泛黄的当年受表彰照片,可父亲从不炫耀。我想那就是父亲的青春芳华吧!
   父亲今年虽然已是八十五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眼不花、耳不聋,走起路来步子铿锵有力,楼道里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他“咚、咚、咚”的走路声。父亲个子很高,腰板挺直,连坐也是挺着直直的腰。母亲常说:“你们的父亲才是真正的站如松、坐如钟。”父亲走路步子快而有力,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他“嗵嗵嗵”走路的声音。
   父母共养育了我们四个孩子。记忆中,小时候我们基本就没有吃饱过饭。一年之中,除了过年我们有肉吃,平时吃得最多的就是杂粮、土豆和大白菜。所以那时我的梦想就是,能够吃饱饭,能够有肉吃,压根儿就没有奢望过还能吃上“国家粮”当上管理几十人的国家干部。哪曾想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这么好,所以我非常感恩党,感恩党的好政策,给了我改变命运的机会。
   父亲经常用雷锋日记里“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句话激励我们。从小我便是听着雷锋的故事,唱着学习雷锋的歌长大,从小父母也教育我们要做好人、诚实的人,不要学坏人干坏事。
   八十五岁的父亲退休前是长途货运车司机,在我们姐弟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谈,只知道任劳任怨工作的人,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出车在外,只要有好的稀罕物件什么的东西,他都会带给我们,绝不会独自享用。
   在父亲的记忆里,上世纪七十年代风雪夜救孩子的事,是最引以为豪的。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飘着鹅毛大雪的夜晚,父亲出车很晚才驾车匆匆赶回单位。途中,父亲隐约看见前方一小孩被大风刮跑,幸亏让一根电线杆挡住了,小孩抱着电线杆被雪埋了一半。父亲发现后,顶着大风将快冻僵的小孩救回家,和母亲一起给小孩搓身,把小孩救过来。第二天,父亲开着车顺着刮风的方向往上找,找到了孩子的父母把孩子安全地送回家。但是这件事情,直到小孩的父母敲锣打鼓地带着表扬信和大红花送到父亲单位,单位领导才知道。
   一位和父亲一起跑过车的叔叔告诉我,父亲很“抠门”,在外跑车从来不吃带肉的菜,就因为带肉的菜贵,他每次只挑最便宜的素菜吃。有一次,他常吃的那个素菜涨价了,父亲还抱怨了厨师,最后却点了个“豆腐炒豆芽”,听完这事,我的眼泪都快流下来。
   至今,我们姐弟都还记得那时候最盼望的就是父亲回家。
   那是时代物资很匮乏,粮食按人口定量,玉米白面按比例分配。
   记得小时候,家里吃得最多的就是玉米面(我们叫包谷面)。大米白面肉都是珍贵物资,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饱饱口福。而有些人家因为孩子多,特别是男孩子多的连玉米面都吃不饱。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司机可是个很吃香的工作。每当父亲出车回来,总会给家里捎点这样或那样吃的东西。虽然我家也不比人家生活有多好,可母亲每次都会把这些东西分成好多份,打发我们姐弟去叫周围的邻居阿姨们来拿回家吃。每当邻居阿姨们说谢谢的时候,母亲总会说:“邻里之间,谢啥呀!”
   今年已经八十岁的母亲是一名家属,同时还是一名党员,得过两次脑溢血留有后遗症和全身风湿性肌炎,可她从来没有因为这些而放弃“管闲事”,周围邻居谁家有什么事,只要让她知道了都会有她的身影。
   邻居张大姐的孩子英年早逝,母亲每天都守在张大姐身旁安抚她,甚至跟张大姐“耍赖”。看到张大姐痛苦的每天都吃不下饭,母亲就说,你不吃饭我也不吃,我和你一起哭。这一招很灵,每每都能逼着张大姐吃下一点饭。
   邻居王大哥家被偷窃,24小时之内破案,财物没受损失。这也是得益于母亲爱“管闲事”的性格。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母亲主动去社区捐了五十元钱,她说:“钱不多,是我的心意。”
   小区维修,母亲看到干活的师傅们午餐只吃馒头充饥,于是便回到家里做了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羊肉面条请师傅们吃。师傅们特感动,异口同声地不住地道谢。母亲说:“不用谢!出门在外都不容易啊!”
   母亲还是社区的义务治安联防队员,每天都戴着红袖标在小区里走走、看看。去年,母亲还被社区评为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父母老了,他们的行动已经很迟缓了,但是,只要他们能做的,决不会麻烦我们姐弟。我们知道这是父母亲害怕耽误我们的工作。
   生活中,我遇到挫折、困惑,父母亲总是以沉稳、坚定的语气告诉我们:不要怕困难,要敢于吃苦,困难总是会过去的。
   “当家方知柴米贵,养儿才知父母恩。”
   父母亲的言传身教,我们姐弟会永远铭记于心。
  

共 21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简朴的笔法,给我们带来了父亲母亲的故事。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词藻的华丽,也不在于构思的奇特,只要能感动读者的,深切而又真挚的感情的文章,便是绝妙文章,作者的《我的父亲母亲》便是一篇洗尽铅华的美文。父母亲是进疆知识青年,怀着一颗响应祖国号召的赤诚之心,在新疆扎根。如今八十五高龄的父亲,身体棒棒的,八十高龄的母亲还在社区做着好人好事,关心着社区的群众,被评为年度优秀共产党员。想起父亲七十年代风雪夜救孩子的事,引以为豪,一颗热爱生活的激情,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当父亲做好事后从不炫耀,因为他遵循着雷锋的精神:“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母亲的心是善良的,当邻居张大姐孩子去世后,她守着身旁安抚着张大姐,当邻居王大哥家被偷时,有母亲的一份功劳。在汶川地震时,母亲主动捐钱,以表心意。父母亲的言传身教,使我们姐弟铭记在心。文章语言自然朴素,字字句句,都裹着浓浓的亲情,感人至深。好作品,推荐共赏,感谢赐稿八一,祝创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问好作者。【编辑:黄金珊瑚】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9-01-23 08:24:13
  父母的恩情,永远也报答不完。父母对子女的爱,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老师的文章太感人了,读来满眼是泪。感谢老师赐稿八一,期待更多精彩。问候老师上午好,遥祝冬祺。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2 楼        文友:闲妹        2019-01-23 10:36:30
  父母给了子女无私的爱,充满亲情的作品,为作者点赞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