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消费正义和渴望正义(杂文·家园) ——也论“昆山反杀案”
近日,“2018年中国十大法治影响力事件”在南京评选揭晓。“昆山反杀案”入选。
2018年9月1日,随着昆山市公安、检察院发布通报,认定于海明属于正当防卫,引发广泛讨论的“昆山反杀案”终于结束全民式的争论,尘埃落定。一时间,网络上都在欢呼,这是法治的进步,群众的胜利,朋友圈更是被此案刷爆。
因为正义的到来,于海明一家终于不再紧张焦虑。然而正当于海明一家以为,“一下子天空都敞亮了”之际,据红星新闻报道,他们很快又陷入另一种烦恼当中——
有网友在微博晒出向于海明捐赠30万的虚假信息,家人不得不一次次对媒体和亲朋好友的追问进行解释;联系不上于海明,网友从全国各地找到老家,有人愿意高价聘请于海明工作,免费帮助他儿子治病,也有多家机构希望给他们家捐钱;在老家超市里、课堂上,只要提到“于海明”,所有人的目光都会聚到他家人身上。
在于海明一家感受之下,这种烦恼一点也不亚于此前的压力和焦虑。这些遭遇,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正义的烦恼。为什么正义会产生烦恼呢?正义胜利了不是应该高兴快乐吗?个人认为原因有二。
一个是正义被消费了。据报道,9月1日一位名叫“李嘉臣”的网友发微博并配转账截图,称“骑车者于海明家庭困难,已向其哥哥资助30万,供孩子看病。”后来查证是虚假消息,其也被警方拘留10日。发布这种假消息的人,如果不是被人当了枪使,就是为了借此吸引关注搏出名。
后来果然有人质疑,网友就把他扒了个底朝天,才发现不过是汽车租赁公司员工,微博不仅口出狂言还天天炫富,捐款造假就是为了出名。
这样的人我相信决不只李嘉臣一个,类似的事也一定不会只有这一起。正义在这一类人手中,在类似的事件中,因为各种原因被赤裸裸地消费了一把。名利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另一个是正义被渴望。在普通人看来,社会龙哥代表着恶势力,于海明代表着弱势群体,在这种类似石头和鸡蛋的对抗中,一般的结局都是鸡蛋被砸烂。所以恶人伏诛、贪官伏法,这些正义的胜利总是大快人心。不管处在什么时代,正义都是普通老百姓渴望看到或拥有的东西。
在于海龙被判定正当防卫后,普通人的对正义的渴望获得了巨大满足,随后曝出其儿子患癌、父亲重病去世等众多困难之后,人们发现原来代表正义的一方所处的生活环境,远不如一般人。于是,对正义的渴望又推动人们去帮助他们,有的甚至到了强迫的地步。在这些渴望正义的普通人看来,支援帮助于海明,也就成了支持正义。帮助正义、支援正义,渴望正义更加强大,这没有错,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正义虽然需要支持,但不能被强迫。我们当然希望正义更加强大,但不能好心办了坏事。
对于于海明一家来说,不论是消费正义还是渴望正义,都可以说是整个社会强加的。他们只想过平常平静的日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属于哪一种?(罗立军写于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