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小弟,回归(散文)
86岁的奶奶叫香香,天天早晚跪在观音铜像前点香磕头,点了整整70年。为的什么?原来呀70年前她16岁,弟弟14岁。小弟去地里找爹,远远地看见在地里干活的爹,被败退的国民党军队拉走了,于是就追啊追,追到一辆汽车前,爹扔了国民党军官让他背的东西,抱住了自己的儿子,那些人拉着爹,爹拽着小弟一同被塞进了汽车里,汽车放了一通尾气跑了,到底去了哪里?
有看到的村民说,汽车向东走了,可能去了离石、汾阳、太原,更远就不知道了。
为这事整个家族的人都觉得这等于是送终了,而香香奶奶不信这个邪,深信他们还活着。
四十年代末,香香奶奶无奈嫁给了老王,不图别的,只瞅中了他识字,她要学认字,要用书信来完成她思念亲人的心愿。
香香奶奶算是旧社会过来的女强人,为了解亲人的动向,她拼命跟老王学认字,攒两个子儿就买报纸,多少年来晨读报纸成了她雷打不动的习惯。
1949年10月,报纸上大幅刊登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把老蒋他们打跑到台湾岛上了。香香奶奶就认定自己的爹和弟弟肯定是去了台湾。
援朝16岁那年,香香奶奶想让大儿子援朝当兵,竟然私下瞒了儿子的岁数,说他18岁了,该当兵了。为了这个,老王差点和她打了起来,香香奶奶决议要让孩子闯荡世界,心里希望儿子走京出外能听到他舅舅的一些消息。老王没有拗过她,儿子穿上新军装戴着光荣花走了。
儿子走后,香香奶奶思念亲人的筹码又加了一层。那就是等爹,等弟弟,等儿子回来团圆。她想,爹人老了,说不定不在了,而弟弟比他小两岁,如果像她一样健在的话,一定还能见面的。
援朝一路顺风,而老王却因一场大火死于非命,香香奶奶从此守了寡。
援朝升官很顺利,从班长、排长、连长、团长一路提拔,后来升了师长。提拔是提拔了,可儿子几十年没回来一次,他在部队娶妻生子扎根,香香奶奶牵肠挂肚,每隔一个星期就催小女“圆梦”“圆月”,给他们的哥哥写信了解情况。
六十年代初,香香奶奶大价钱买了收音机,藏到床下,半夜偷听敌台,希望能听到有关台湾方面的消息。打开收音机,却是老蒋喊着要反攻大陆,她着急地写信问援朝,他们部队打不打台湾?什么时候解放台湾?
援朝回了信:妈,解放台湾那是中央的事。我来说说我的一些事,有一次半夜我正在执勤,突然一发炮弹打过来,落在一排平房的窗户下面,还好,我们有厚门板挡着,当时窗户被打了好多个洞,玻璃碎了一地,浓烟迷漫了,我们什么都看不见。
妈,国民党军退据台澎金马,海峡两岸形成隔海对峙局面,厦门、金门成为最前线。两个岛太小,铅笔点点一样的地方,所以地图上找不到。厦门前线靠近金门列岛的海岸设有5个大喇叭广播站,台湾方面也在对岸设立5个对大陆广播站,国共隔空唱起了“对台戏”。
妈,我挂衔了,已经和出生于泉州的陈姑娘结婚,这是我们的照片。要问我们怎么认识的,还得从头说起,有一次陈姑娘要上厕所,上厕所要从山顶跑到山下。就在陈姑娘下山上厕所时,地面广播线路被炸成十多段,我带领战友抓紧抢修,刚回碉堡,一发炮弹就在抢修处炸开。炸面摊开,我们相识了。妈,陈姑娘漂亮吧,她可是我们部队的夜莺鸟,常常到前线慰问演出。援军援民和两个小妹都长大了吧,上学了?家中情况还好吗?
妈,说也奇怪,我见过你所描述的舅舅面相的人,我好想认,但是没有机会。事情是这样的,好有意思呀,我和陈姑娘在大陆这面对台作战,而像我舅舅的那个人领着国民党军人,在对面的金门对大陆作战。
有一次一架台湾飞机坠海,被泉州百姓发现,陈姑娘和战友们通过广播向金门通报情况。到了约定时间,正是妈妈描述过的舅舅面相的人,领着对面金门一部分人来了。
当时正好是端午节,金门派人给我们送来高粱酒和粽子,我们回赠了茅台酒和茶叶。两边的人都会讲闽南话和普通话,他们叙说假如物质匮乏的前线,补给没跟上,就要饿上好几天。很多国民党官兵饱受思乡之苦,尤其是想到要打的“敌人”是骨肉手足,不少老兵在巨大心理压力下自杀。我们也讲了家乡的父老兄弟如何思念自己的亲人。当援朝介绍大陆各方面情况,邀请同胞回大陆看看时。让他们看了大陆印的传单。那个像舅舅一样的人竟然说了一句“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我要问那像舅舅的人是大陆哪的人,可惜没说上话,听口音有点像山西。
香香奶奶看完信哭了好几天,怨儿子太笨,没有打听清楚那个像他舅舅一般的人究竟是哪里人,叫什么,多可惜!只差一步,只差一步呀!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从此两岸关系开始走向缓和,厦、金之间几十年的炮战也停止了。
八十年代,两岸有了越来越多的“互通有无”。时光荏苒,陈姑娘和援朝的孩子也大了,援朝已是师长,期间他们回了两趟家。香香奶奶盼了弟弟50年,但对“小弟”那份思念还没放下,他嘱托儿子儿媳和孙子们最多的还是那件事——找舅舅,找舅姥爷!
回到福建,援朝不忘母亲嘱托,千方百计联系那位来过前线送粽子的人,没想到想打听的那个人仍然遥遥无期。
又等了两年,陈姑娘光荣退休。1991年4月,大陆方面率先停止对金门广播。没过多久金门方面也跟着停播了。2004年,援朝和陈姑娘脱卸公务员身份,成为大陆首批到金门旅游的大陆游客之一。让她们遗憾的是,舅舅还是没找到。
2018年,香香奶奶86岁,她盼台湾回归整整70年。天天跪在观音铜像祷告,从妙龄少女到耄耋老人,至始至终,风雨无阻。
香香奶奶重病期间,三男二女都把自己的儿女带过来,伺候香香奶奶,香香奶奶把中国地图举在手里,泪光点点地指着大陆与台湾的那个海峡点断断续续说着:回归……回归,回来吧,小弟……”
她不甘地去了。“援朝”“援军”“援民”“圆梦”“圆月”和他们的孩子都懂她的意思,“台湾,回归!”
选材典型,情感细腻。
人物鲜活,故事感人。
语言生动,催人下泪。
热烈点赞,拜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