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八一】细节从哪里来?(随笔·家园)

编辑推荐 【八一】细节从哪里来?(随笔·家园)


作者:老游湖 进士,6324.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58发表时间:2019-01-24 13:46:04

【八一】细节从哪里来?(随笔·家园) 小说写累了,却又不想让自家歇着。为何?俗话说,三天不拿针手要生。又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遵了这些教诲,真不敢让自己一日得闲。因为一旦闲下来,就会滋生懒惰,一旦有了懒惰,再提笔写作,无论心境、文字,都会有所生涩。
   那么,今天写什么呢?
   上星期天,江山夜校有个讲座,题目叫《小说的框架与细节》。这篇讲座,可谓深入浅出,面面俱到。把小说写作中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了提示。尤其是对框架与细节。细节好懂,说白了,就是小说中的血肉;框架呢?似有些高深,一时半会儿难以回过神来。框架说白了,就是结构。这样一变换,想必能让人看得更懂。
   说了这些,我要说什么呢?回过头来说细节。
   细节人人都重要,也摆出了其重要的理由。听后看后,很能令人信服!但有一点,不知有人想过没有?细节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似乎都被忽略了。
   今天,我就来补这个缺,专谈“细节从哪里来?”
   要想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还是以我个人为例吧!
   毫不讳言,我是专写“乡土题材”的。那么,搞“乡土题材”的人,需要具备什么呢?首先你要热爱这个题材。这个道理简单,只有热爱了,你才会为它去歌去笑去哭去伤心!达不到这点,你就不配去写!即便写了,也没有深情!其次,就是熟悉。熟悉到一个什么程度?打个比方。有心人翻一下我的文档就可发现,我现在写的有关父亲的内容,以前也写过。那现在为何又写?且还写出了新意呢?说白了,就是我看到了其中的变化!什么变化?人的变化,物事的变化。比如宋景中,比如郭美明,比如杨宏才,他们现在都老了,都在家弄孙。见到这些,心中当然有所触动!而他们的生活,当然是另一番景象了。抓住这一点,又该有多少故事能写啊!能捕捉到这一点,不熟,怎么去捕捉?这是对人事的捕捉。这里再说个礼节上的捕捉,什么呢?就是娶媳嫁女的接客。
   先说接乡亲客。
   在我的记忆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中上叶,都是秉承的老习惯。什么老习惯?就是头天晚上接客!所以,那时去接客的人,都是些年青力壮的小伙子。为何要这样的小伙子呢?因为那时交通不方便,也没自行车,全凭两条腿,来去十多里。只要随了喜的人家,无论远近,当晚都要接到。否则,说嫌话的就来了。所以,还要这小伙子忠厚、老实,不玩花活。因为第二天就有了反应。主家为此又要费多少口舌。而这个小伙子,从此在塆子里也就混到头了。还要能说会道。为何?因为别人都睡下了,你拍门打户吵醒人家,不加倍赔上小心还行?而所说的话语,都是知宾先生事先交待下的,拿现在的话说,叫岗前培训。那话语叫,吵哒你郎们磕睡哒,明天接你郎们去喝几杯无菜的寡酒。接完客,无论夜有多深,都要回复知宾先生。第二天,天刚放亮,接客的人过完早,又去催客了。
   这一接一催,多显礼节周到?
   当然也有不配合的,连去催几遍也不来。接客的人无法,只得再去催。回来后,大发脾气,该来的不来。家中客人听了,自然心中不满,连声嘀咕,不该来的我们都来了。当然这是笑话。但这同时也反映当时接客的难度有多大。
   再说接亲戚客。
   通常由这家或男或女或小孩去接。时间都是提前半月。不便车船的,还要步行了去。
   可见心之诚!
   进入八十年代后期,除亲戚客依然要上门通知外,乡亲客已改在第二天的白天。虽免了跑夜路,但那一接二催的礼节还是不能少。再加这时自行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倒也免去腿杆子的苦!
   现在科技发达了,接客再也不用上门了,一个电话就行!而乡亲客更省事。随喜一般都是先天晚上。随过喜后也不走,留下来吃夜晚。中途,知宾先生当众宣布,明天十一点半开席,过期不候!
   从这接客的变化中,既可看出社会的变化,又可看出人们对礼节的淡然。
   这是接客的变化。还有坐席的变化,什么舅爷坐哪里?姑爷坐哪里?哪为正席?哪为朝(也就是副席的意思)席。当然,那时去争,是因都是方桌,八人一席。现在,都为圆桌,哪上?哪下?分不清!还有干脆的,舅舅家来的客,无论男女,无论长幼,通坐一席,一席坐不下,两席。你想,舅舅家都不讲究了,你姑爷家,姨爷家还能讲究?所以,现在不是又流行一句话吗?不管哪家,填饱肚子就是好家!
   还有上桌的菜。原先碗,现在用盘子;原先只有热菜,现在拼为冷热。
   试想一下,如果不熟,又岂能看出其中的变化?
   写到这里,有人不紧要问了,说了一大堆,细节从哪来呢?
   其实,这一串一串的事例中,已说明了细节的来处:从熟悉中来!
   这里试举一例。
   比如碗菜。想一下,一碗菜,端上桌,是用手端?还是用托盘端?倘用手端,会是什么个样子?写出了这个样子,这细节是不出来了?倘用托盘端,又该会是个什么样子?写出这个样子,这细节是不也出来了?
   当然,除了熟悉,还要善于观察。观察别人是怎么在做的。如果觉得把握不大,笔下无分寸,自己可去尝试一下。这里要分几个步骤:端在手上的重量;满满一碗,还有汤,手应该怎样?步子应该怎样?眼睛、鼻子、嘴巴又会是怎样?到了桌前,又该怎样?有人来端菜时,你该怎样动作?想清了这些,写出来,细节不就出来了?
   根据我个人的写作经验,写作时,你把文中的人当成你自己,心中时时问一句,下一步该怎么做?高兴了怎样?伤心了怎样?想清了这些怎样,细节自然就出来了!
   另外,写作时,一定要带着真情实感去写!否则,别人不满意,自己也在做无用功!
   那么,细节从哪来呢?
   就从你熟悉的每一个环节中来!从你的真情实感中来!
  

共 22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细节的发生。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细节这个环节,例如你讲一件事情,大概的经过你都讲出来了,但是还是差一点,差什么?当然是事情的细节了,有时候,细节的地方,听事情的人还要重复问一下,可见细节的重要。就像作者在文章中所叙述的那样,细节来自熟悉的事物中,所被忽略的关键性环节,这个是至关重要的。写作也一样,都有它的细节部分,文章要有粗有细,粗中带细,突出重点,这样的文章可读性才更强。老师的文章论据清晰合理,语言朴素精炼,感染力很强。感谢老师投稿支持八一文学,祝创作愉快!【编辑:小白兔白又白】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白兔白又白        2019-01-24 13:47:22
  老师中午好!感谢老师投稿支持八一文学!祝您创作愉快!
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
回复1 楼        文友:老游湖        2019-01-24 14:26:44
  多谢,问好!
2 楼        文友:闲妹        2019-01-24 14:10:56
  读老师作品真是受益啊,这篇作品可以拿到夜校为社团挣分,放在这里真是可惜了,让更多文友受益啊。为作者顶一个!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2 楼        文友:老游湖        2019-01-24 14:27:31
  别,老实作文,平静生活为好!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