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公交“怒客”频现,背后皆因有恃无恐(杂文)
2018年11月18日,一男子在乘坐长沙387路公交车时,因不满司机服务态度,15秒连捶司机18拳又给4脚。几天前,四川资阳一女子公交车上乱扔垃圾被劝阻后,竟辱骂司机近半小时,甚至还嚷嚷:“有个方向盘了不起啊”,“有本事往嘉陵江里冲”。而不久前发生的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故,就因为一名女性乘客坐过站,与司机发生激烈冲突导致车辆失控,十五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
从这几个事件来看,乘客对司机爆粗逞凶,都是因为服务态度、扔垃圾、坐过站这些小事,怎么就“小不忍”了呢?觉得服务态度不好可以向公交公司投诉,扔掉的垃圾捡起来就是了,坐过了站及时下车回头,无非多花些时间。然而他们没有一个人选择这么做,而是愤而骂人怒而施暴。
乘客变成了“怒客”,频频与司机发生冲突,并非个例。11月19日,最高法院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公交车司乘冲突引发刑事案件分析”报告,指出超半数案件有乘客攻击司机的行为,更有近三成乘客出现抢夺车辆操纵装置的情况。
这些公交“怒客”敢对司机又是拳打脚踢又是撒泼辱骂,他们的“理直气壮”来自哪里?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他们的“敢”皆因料定了司机“不敢”。不敢什么?不敢回嘴还手,不敢拿工作开玩笑,更不敢置车上乘客的生命、路上行人的安危于不顾。因为司机握着方向盘的手上,是全车人的性命,是赖以生存的工作,甚至还关系司机背后一家老小的生活。
有一个成语叫投鼠忌器,说的是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司机的不敢正是因为有所顾忌,怕因此被扣工资绩效,甚至被辞退,怕这一车人的性命因为他的冲动而丢掉,还怕他们背后数十个家庭因此陷入悲痛。
面对公交“怒客”们的这些行为,为了避免司乘纠纷,许多地方都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比如有的公交公司专门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司机设立“委屈奖”,用物质奖励安慰精神创伤。万州事件后,重庆提出将为公交车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明确规定要在公交上设置司乘隔离装置。然而这些举措只是单方面约束司机,保障司机的工作和人身安全,只能治标,并不能治本。
如何让公交“怒客”们有所顾忌,不再有恃无恐,让他们再也“不敢”,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关键。近日沈阳三起拉拽公交司机行为当事人被判刑,便是一次最好的“现身说法”。因此,除了加强道德教育,培养规则意识,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这类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法律要敢于“动手”,给予严惩重罚,让其付出惨痛的代价,同时警示、教育、震慑其他人。
罗立军2018年11月22日写于连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