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征文“韶华易逝”】腊月二十三(散文)

编辑推荐 【绿野征文“韶华易逝”】腊月二十三(散文)


作者:李会芳 童生,52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16发表时间:2019-01-27 15:04:13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早晨,听着小孙女背诵春节童谣,我好像又回到了孩提时代。
   那时,放了寒假我就盼着过年,一到腊月也就掐着手指头算日子,总觉得心里越急时间过得越慢。终于熬到腊八,母亲早早煮好一大锅腊八粥,舀到一个黑瓦盆里,我们姐弟几个在外面玩累了、饿了,就回家热一热吃,真是饥不择食,总觉得那时的腊八粥就是世界上最奢侈的美味,吃几天就高兴几天。
   到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了,家家户户祭灶王爷,送灶王爷。这天我们村可热闹啦,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年味,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祭灶活动。一大早,村长敲钟,村民们在广场上摆好杀猪桌,栽两个木桩,搭好挂猪架,用几块大石头支好烫猪锅,村长扯开嗓门念着杀灶猪人家的顺序名单,让大家回家做好准备。
   记得有一年,我家是第一次杀灶猪,正好被排在第一名,母亲听了急忙回家,先在灶王爷面前的香炉里插上三炷香,磕头、祭拜后,又急着烧水;父亲挑起扁担,一担又一担把烧得滚烫的水挑到广场,倒在大锅里。这时,三个青壮劳动力到我家猪圈里拉猪,只见那头猪蹬着两条前腿,拖着两条后腿拼着不愿前行,它好像知道自己要上刑场了,叫唤着、挣扎着。那三个青壮汉,两人在两边各拽一只猪耳朵,一人在猪后面连推带打。我吓得躲到房子里捂着耳朵、闭着眼睛哭。这头猪可是我跟两个弟弟一年来拔草喂大的呀,我怎么舍得让他们宰杀!可母亲说,杀了猪可以攒点荤油,平时炒菜、烙饼就有油了,年也就好过了。虽然我那时不懂得家里生活的艰难,不懂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但听母亲说吃炒菜、吃油饼就不再坚持了。两个没心没肺的弟弟端着盆乐颠颠地去接猪血,但我始终不愿出门看那屠宰的场面。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两个弟弟端回来半盆猪血,母亲连盆一起放到锅里蒸,我只是低头烧火,不愿注视那红红的鲜血。蒸熟的猪血成了块、成了深棕色、不再流动,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任何东西发生了质的变化,就不再是原来的样子了。母亲把蒸好的猪血凉一凉,切成一指宽一寸长点的条,放到餐盘子里,上面撒点葱花,浇上辣子蒜水,也算是一道祭灶的美味佳肴!
   父亲用架子车拉回两扇猪肉,随后有邻里乡亲来我家买肉,父亲提着刀熟练地为他们割肉、过称,完了再搭一块猪油相送,父亲的善良、厚道、朴实在我们村是出了名的。不一会儿,欢声笑语在我家小院里响彻。我和弟弟在屋里帮母亲“扫尘”,母亲用毛巾将头包起来,然后站在高处用扫帚将墙壁、顶棚上上下下地扫;我用抹布擦桌子、衣柜、凳子等物件;两个弟弟摆放桌子上的物品,我们一起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到了下午,母亲开始烙灶干粮,她把发好的面倒在案板上,撒上干面粉揉三遍,软硬适中后搓成均匀的长条,又平分成小团。我家七口人,母亲常烙21个灶干粮,她说:每人三个灶干粮,分别代表平安、吉祥、幸福。我真佩服母亲,虽然不识字、没文化,可说出的话很有水平。再看她烙灶干粮的手艺,更是我们村无人能比,大黑老锅里擦上油,每次放七个擀好的圆饼,大小一致像梅花开放;火候拿捏得十分恰当,饼翻两番后捂一捂,再烧一把火,一锅灶干粮就熟了。第一锅是送平安的灶干粮,没有花纹,第二锅就不同了,母亲在擀好的饼一面用刀子划上菱形块,熟透后有菱形块的一面鼓起来,象征生活节节高;第三锅饼花样更多,母亲用梳子齿扎出树叶或各种花的形状,惟妙惟肖,美丽极了,象征生活像花儿一样美好!母亲是在用心烙灶干粮,她像个能工巧匠精心雕琢,每个灶干粮上都倾注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冀!
   母亲烙灶干粮时通常不让我烧火,怕烧焦,影响她的手艺。从发酵、和面、发面到揉面、烙饼,都是她亲力亲为。灶房里晃动着母亲忙碌的身影,院子里飘荡着甜香的馍味。我和两个弟弟玩着、闻着,终于忍不住了,争先恐后冲进灶房,母亲把一个饼分成三份给我们:先尝尝,等祭了灶王爷再吃。我拿着那三分之一的饼,一点点地咬、细细地品,生怕吃完。饼里虽然掺合有杂粮面,可通过母亲的精工细作,吃起来别有风味,黄灿灿、脆生生、香喷喷。我慢慢吃完,不停地舔着嘴唇,真是回味无穷!
   晚上,母亲在贴灶王爷锅台旁边正对风匣的墙边摆上桌子,上面陈设供品:一盘猪血,一盘糖果,还有一大盘灶干粮。母亲点着三炷香,跪在地上双手合十,我们跟着跪在后面,学着母亲的样子祭拜灶王爷;父亲敬上一杯酒,焚烧香表,屋内香烟袅袅,充满神秘、祥和的气氛。我注视灶王爷画像:头戴官帽、圆眼镜、圆脸、嘴唇厚厚、眉毛胡须浓黑,一副圆滑、老成的模样;旁边坐着慈眉善眼的灶王奶奶,两边两匹马作为他们的坐骑,配联上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这时,父亲斟酒叩头,祈祷:灶王爷,吃饱喝足,上天向玉皇大帝多说好话,多带吉祥回人间,保佑我家老小平平安安……我也不由自主地双手合十,虔诚地在心里默念:“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康”。父亲带领我们一起磕头、作揖,这也算是我们一家人对灶王爷的希望和祈求吧!
   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保护各家人的平安,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民间每年祭灶为什么这样隆重、这么神圣了。原来,祭灶也是一种祭祀,是人们对丰收的祭祀,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祭祀;祭灶不仅为了免灾,更重要的是为了祈福。灶王爷作为联系人间与天堂的使者,作为一家保护神,而倍受人们的尊敬和崇拜!
   祭灶仪式结束后,我们围着桌子开始食用祭灶食品。听说,吃了祭灶食品,来年一家人会团圆、平安、幸福。两个弟弟迫不及待地拿起灶干粮,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母亲笑着说:慢点吃,别噎着,明年灶王爷会赐给我们更多的粮食!母亲对灶王爷寄予了满满的厚望!
   “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孙女的童谣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腊月二十三,我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我拉过孙女,给她讲小年的习俗和传说,讲灶王爷的故事,我要让她了解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共 25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语言凝练,形象生动;逻辑清晰,主题突出;切近生活,感情真挚。紧紧围绕腊月二十三西府民俗,从童谣起笔,又从童谣结尾,形成前呼后应的文脉结构。小年一过,杀年猪,祭灶神,作者描摹得细腻传神,阅读者身临其境。“黄灿灿、脆生生、香喷喷”的灶干粮,令人垂涎欲滴,顿时口舌生香;“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康”,朗朗上口,灶王爷威武、圆滑又老成之模样,呼之欲出,跃然眼前。作者文笔功力了得,佳作必当推荐发表。问好并感谢赐稿江山文学网绿野社团,祝福创作愉快,新年快乐。【编辑林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会芳        2019-01-27 15:12:25
  谢谢编辑,辛苦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