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恩】藏爱(散文)
一月十九号晚上,孩子发微信说明天乘九点五十五分的飞机回来。我深藏了四个多月的爱一下被点燃,抑制不住地汹涌泛滥。
我不停地千叮万嘱,把我想到的统统告诉他。可不知他是忙于收拾行李,还是嫌我啰嗦,半天才发来一个“OK”表情符。之后,再无音讯。
二十二点左右,我草草地洗漱一下,连脚都懒得泡,就上床睡觉。可我没能像平时那样很快地酣然入眠,而是翻来覆去地变换着各种姿势,左侧位、右侧位、仰面朝天位,越是辗转反侧,越是心神不宁。我望着天花板肆意地胡思乱想,想着、想着,一骨碌坐起来,披上外套,打开手机,给孩子重复地发了几条信息:“行李越少越好,随身携带最好。办托运既麻烦又费时!”“重要物品随身携带!票据、证件等贵重物品放腰包,腰包放面前。”“遇到突发状况不要硬上,要胆大心细,学会自救或求救。出门最好提前一两个小时出发,乘车、乘飞机,只有你等它,没有它等你!”
按下“发送”键,我长舒一口气,心方得安然。躺下,闭上眼,强迫自己入睡。许是心里有事挂着吧,我整夜都处于半睡半醒状态。每醒一次就看一下时间,三点十分、四点二十、五点半,终于六点了,我赶快给孩子打电话:“起床没有?东西收拾好没有?记得关好门窗。最好先坐地铁,再转乘磁悬浮。”良久,我的急急之语得到了孩子的回复:“我已经在地铁上了。”
“哦,我以为你六点半以后才走呢。”
“六点半?那我就赶不上航班了。你发的信息我都看了,给你留言了。”
“好吧!到了浦东机场告诉我,挂了。”
放下电话,我马上看微信,看到孩子的留言时间,我笑了。估计这小子昨晚也睡得不踏实,不然不会五点零九分就起床了。
“祝你一路平安!一路顺风!”我敲下祝福语,扭扭脖子,伸伸懒腰。呵呵,亲爱的,我的操心和不放心是不是有点多余?
起床了,在厨房折腾一阵后,我又给孩子发信息:“第一次一个人挤地铁、坐车、乘飞机,感受不一般吧?”“行李箱不能请陌生人看!上厕所也要带着,不能脱离视线。”“一个人在外,不要害羞,大方点,说话要有礼貌,别人才会帮助你。”说实话,连我自己都觉得婆婆妈妈的。
不见孩子的回音,我心里徒添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是挂牵?是担心?还是怕?或许都有吧。尽管知道他在急急忙忙地上车、下车、转车,在叮叮咚咚地赶路,气喘吁吁地过安检。可不知为什么,从知道他出门那一刻起,我就特别想看到他的只言片语或听到他的声音。
盯着孩子的微信,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曾经,我会声情并茂地诵读,也会释解其义。但当时的我并不能感受到母亲那颗藏着浓浓爱意的担忧之心。
在县城读初二的某个周六,因班主任不准假,我就在放学后约上几个同乡同学走路回家。十三、四岁的年纪,懵懂得实在可爱,我以为坐车一小时不到的路程,走两个钟头就可以到家。于是,我们几个女生兴致勃勃地沿着铁路往家的方向前行。哪知,我们马不停蹄地踩着枕木一路疾走,回到家也是漆黑的夜了。当母亲打开门见到我的那一刹那,一把拉我进屋的同时,劈头盖脸“骂”过不停:“请不到假为啥还要回来?走路对你们女娃儿来说是多不安全!万一出事了咋办?”那时电话是稀奇的宝贝,只有单位才配有一部座机,有钱人腰间挂有传呼机。如果我们真的有意外,学校和家里都不会及时知道。星期天下午,在送我返校的路上,母亲“严厉”地给我约法三章:以后不准每个星期都往家里跑,两周一次,一定要坐车或乘船。如果不听话,那就一学期回来一次。
第一次离开父母远赴他乡那天,母亲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演绎得淋漓尽致。母亲不停地往我的行李袋里塞她腌制的腊肉、香肠,自制的胡豆酱、大头菜,不停地唠叨:你一个人在外,要注意安全,要受得气,吃得亏;要记得写信、发电报、早点回来……春节前夕,母亲收到我的书信,得知我会在腊月二十回家,于是,每天干完活就认真地打扫庭院,为我布置房间,铺床铺,缝铺盖,换新枕巾。据父亲讲,临近我归期的前两天,母亲会时不时靠着门框,望着有我的远方,念念叨叨;会沿着我回家的小道走啊走,寻着我回家的方向望啊望。
母亲就这样把她多元化的爱倾注在一句句絮语和一个个重复的动作里,惴惴地藏在孩子回家的路上。
经年往事,忆之幡然。此刻,切身体会中,我喟然长叹:年少不懂慈母心,懂时已成担忧人!
担忧孩子,只因二零一九年一月二十日这天,是他十八年来第一次一个人长途跋涉的日子。从上海到家,相距两千余公里的路,孩子每走一步,都会牵动我灌满爱的神经。
我担心他睡过了头,落下东西,上错了车,坐过了站;担心他一个人背着行囊在拥挤的人流里孤独无助、心慌意乱,看错路标,踩到果皮摔跤,被小偷盯上;担心飞机会遇到意外,班车会冲出防护栏……
九点半,我牵肠挂肚的孩子啊,你是否已经到达机场,顺利登机?九点五十五分,飞机是不是准时起飞?十三点二十分,飞机应该到达双流机场了吧?十四点零五分,你坐没坐上回家的班车?
十四点二十分,我发微信,不见回;打电话,没接。我的心啊,再也不能平静。工作走神,蒸饭忘记加水,炒菜糊锅……电视一直开着,频道锁定中央台的《新闻直播间》。
时间一分一秒逝去,不安一点一点地叠加。新闻没有坏消息,百度、头条与孩子的航班无关。那就是晚点了,或者是他的电话出了故障,所以联系不上。没事的,没事的,我一边安慰自己,一边又不由自主地陷入焦虑。
担忧之心频频作祟,我变得不再淡定。把之前说要放手,要培养他的独立能力,锻炼他的胆量之类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心,随着“嘀嗒嘀嗒”的钟声忐忑;呼吸,跟着拨打电话的频率促急。亲爱的孩子啊,妈妈此刻的心情,你恐怕要到我这个年纪时才懂得!
十七点,我抱着侥幸心理再次拨打孩子的电话。“嘟嘟嘟”通啦!我激动地抖动双腿,在心里喊:“快接啊!快接!”可是,等来的却是温馨的语音提示:“对不起,你所拨打的用户忙。”
真正的坐立不安!
晚饭没心思吃,却用心地为孩子准备了他喜欢的菜肴。孩子不在家,我们的晚餐非常简单、随意。他回家的第一顿饭,肯定得让他一饱口福。孩子常常在电话里说大上海的菜不合胃口,不是甜,就是咸得很,还是川味爽。所以,我特意煮了麻辣香肠,炒了重口味的土豆片。土豆片裹着红红的辣椒油,青绿色的芫荽,再撒上蒜蓉、芝麻粒、香油,猜他一定会馋涎欲滴,吃个精光。
十九点五十多分,“咚咚咚”的敲门声响起。“回来了!”我望着孩子爸惊呼着,三步并着两步,打开大门,果然是“折磨”了我一天的孩子。
我们忘形地拥抱着、笑着、跳着,孩子说:“我手机有问题,滑不动,只能眼睁睁看着你们的电话接不起来。”
一学期不见,帅小子的身高、体重、发型似乎没有变化。我坐在饭桌旁,看他狼吞虎咽的样子,摸摸他鼻尖上的青春痘痕,扯扯他时尚的外套,蓦然发现,自己所受的煎熬恰是幸福来临的前奏曲!
文章把一位母亲在联系不上坐飞机回家的儿子这个短短的时间段里的言行举止,写得紧张又焦虑、精准又生动!o(* ̄︶ ̄*)o
祝您生活愉快!佳作不断!o(* ̄︶ ̄*)o

非常感谢你的编按和留评!

恭喜老师佳作获精,欣赏学习了。问候老师春节好,祝万事如意,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