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荔湾湖边观看龙舟赛开幕式——非遗系列(散文)
端午节期间,各地龙舟赛拉开序幕,我们今天去观看荔湾湖公园的龙舟赛开幕式。荔湾湖位于荔湾区泮塘,东到龙津西路,西边可去黄沙大道,南至西关口,北临中山八路。园林中绿树成荫,小亭、拱桥、长廊、轩阁掩映在树木中,具有岭南特色,是游客和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清晨,我们穿过古老的小巷,到了久负盛名的西关。 西关是昔日广州繁华的商业地,商贾云集,街道繁华,曾经的东山少爷、西关小姐是广州时尚的风向标。时光如水,沧海桑田,曾经热闹的商业地段成了名胜古迹,游人穿行在古老狭窄的街道,欣赏具有西洋和中国传统风格相结合的建筑。残垣断壁似乎诉说逝去的流年岁月,那些泛黄的记忆在大都市成了传奇。
到了湖边,不由低吟“一湾清水绿,两岸荔枝红”。时过境迁,荔湾湖在现代文明中再现新的风姿,人们不会忘记曾经的烟雨旧事。几步之遥,进则撞入繁华的都市,退则隐入宁静的古街。端午的雨淅淅沥沥,荔湾湖迎来了龙舟赛。龙舟赛开幕式上,水上舞台,歌舞升平,古典音乐,萦绕湖水,非遗文化传承吸引着游客和居民,一时间,安静的西关热闹起来。桥上,彩旗飘飘,游人如织;水里,龙舟飞驰,锣鼓声声;亭台,喝彩声声,手机闪光。回廊,游客穿梭,摩肩接踵。
主持人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介绍龙舟赛的起源,这项古老的民俗活动,让人们想起东周末期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他满怀爱国情怀,创作了《九歌》《天问》《离骚》,却报国无门,含恨投江,成了千古绝唱。为了救屈原,楚国人划船追赶到洞庭湖,每年的五月初五划龙舟、抛粽子,成了纪念屈原的民俗活动。在湖南汨罗市,大赛前,人们前往屈子祠朝庙祭拜,披红布于龙头,安龙头,拜龙神。 龙船有龙头、龙尾,木雕彩绘,具有民族特色。小时候过端午节,印象最深的是看舅舅和村民们扒龙船,大江上下,锣鼓喧天,沿江两岸,人声鼎沸。那时我们提着几个粽子,在江边追赶,和大人们一起吆喝“呕吼,扒赢了呀,呕吼”。晚上听大人们讲端午节的故事,知道了屈原后期曾经流放之地就在我们家乡。
在岭南,龙舟赛的故事是另一个版本,相传龙母五子中小龙最调皮,有一次化作小鱼,被龙母斩断尾巴,后每次携大水而来,人称掘尾龙。每年农历五月初七是龙母的诞辰,小龙就会发大水掘尾而来,给龙母拜寿。龙母就是南粤女神,给她拜寿的故事流传至今。赛前,祭拜南海神庙的南海神,再安龙头、龙尾,并且要画龙点睛,确保平安吉利。
开赛前,几十只龙舟飞过,聚集在湖面,如一条条游龙匍匐在水上。我徘徊在廊间,或坐,看龙舟飞跃,或站,看舞者翩跹。围观的人们三五成群,不顾炎热,在长廊观看拍摄。不时有游人流涌上拱桥,女士顾不得“女人不能站在龙舟人头顶之上”的习俗,撑着遮阳伞站在桥中间。
龙舟赛开幕式快结束时,遇上采访的记者,她问我为什么来看龙舟赛?我说为了追寻非遗的脚步,西关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情,龙舟赛是非遗项目之一,喜欢传统文化的我就慕名而来了。
离开热闹的水域,我们沿着荔湾湖岸边的小道行走,遇上龙舟划过就立足树下,看到碧绿荷叶就捕捉绿伞下的风景。对岸榕荫歌声暂时停歇,花坪舞缘少了歌舞,玉湖龙舟轻飞,观看的游人络绎不绝。我们走走停停,碧水青波,莲叶田田,风景如画。期待着周末去紫薇秀径、仙祠古渡一游。
中午时分,遇到龙舟队的女成员,她们热情邀请主播去吃龙船饭、喝龙船茶,我也就陪着蹭了一顿龙船饭。每年端午节,除了观看龙舟赛,人们最开心的就是吃龙船饭了。他们一村一族、各家各户,带上家人和朋友聚集在村里的祠堂或坪地,吃龙船饭,快快乐乐过端午。据说上的头道菜叫龙船菜,用辣椒粒、萝卜粒炒花生米,这道菜可以逼出扒龙船人的湿气,补充体力和盐分。在餐桌上,第一次品尝龙船饭、龙船菜,试试烧肉、清蒸麻虾,真是美味儿。喝一口红茶泡的龙船茶,希望年年红红火火。
第一次在岭南看龙舟赛开幕式,吃龙船饭,不由想到老家大江的龙舟赛。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龙舟赛是抹不去的乡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