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浪漫之都(散文)
灯光映射下,塞纳河波光粼粼,缓缓地向前流去。河的两岸,灯火连成了一片,所有建筑都闪耀着灯光。摩天轮像个彩色花环,悬于空中;埃菲尔铁塔像把闪光的利剑,插入夜空;巴黎圣母院像颗璀璨的明珠,矗立在塞纳河岸边。巴黎,这座不夜之城,浪漫而神秘。
一
对于巴黎,还源于小说《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也曾改编成电影,有四个版本。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看过电影,至于哪个版本,已记不清了。
读过小说,又看了电影,我就想去巴黎,去看巴黎圣母院。可当时,只是想想而已,一个贫民百姓,一没钱财,二不符合条件,哪能轻易走出国门?
不过,我还是幸运的。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在我年近花甲时,走进了欧洲,走进了巴黎。
到巴黎那天,是下午,天色阴沉,天空飘洒着小雨。大巴行驶到塞纳河左岸,遇到了堵车。汽车排着长龙,一辆接一辆,一眼望不到头。两小时后,长龙才开始蠕动,夜幕降临,我们来到了巴黎圣母院。
黄色光晕下,这座哥特式建筑无顶,高三层,建于十三世纪。我抬头仰望,顶层的双塔,像直立的双耳。我目光下移,二层所雕刻的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我再向下看,底层的桃形门上,一圈圈的花纹清晰,凹凸有致。
此刻,圣母大教堂在黑夜中静默着,塞纳河在汩汩流淌,叙说这里发生的一切。
吉普赛姑娘埃斯梅拉达,年轻貌美,心底善良,靠卖艺为生。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曾收养了弃婴卡西莫多,表面像正人君子,背后却是小人。他喜欢埃斯梅拉达,一心想占有她。在得不到时,又想办法去迫害她。
敲钟人卡西莫多,是个独眼。他歪着嘴巴,掉着长长的哈喇子,瞪着一只眼,挥舞着长臂嚎叫,像个怪物。卡西莫多面目狰狞,却心地善良,他尊重克罗德,也喜欢埃斯梅拉达,一直在暗地里保护着她。
埃斯梅拉达被绞死后,卡西莫多一把揪住克罗德,把他从楼上扔下去,活活地摔死了。而后,卡西莫多来到埃斯梅拉达身旁,捶胸顿足,挥舞着手臂仰天大哭。哭完后,躺下来,相拥着心爱的姑娘死去了。
小说采用对比的手法,颂扬了善良,撕下宗教的虚伪,鞭打了邪恶,折射出了人性的光芒。
如今,五百年过去了,早已物是人非,那段爱恨情仇,也已淹没在了历史的红尘中。
二
烟花三月,巴黎还冷若寒冬,夜晚更加寒冷。
战神广场上站满了人,都穿着羽绒服,戴着帽子,吐着哈气,跺着双脚,仰望着夜空。我也站在瑟瑟的寒风中,注视着埃菲尔铁塔。
铁塔若隐若现,矗立在塞纳河的南岸,是1889年建成的,塔高324米。当时,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是由设计师埃菲尔设计,并用他名字所命名的。
这座铁塔,不仅是法国文化的象征,巴黎的地标,还代表了忠贞的爱。
埃菲尔年轻时,与富家小姐玛格丽特一见钟情,彼此的爱融化了对方,两人相约永不分离。她非他不嫁,他非她不娶。可埃菲尔家境贫寒,玛格丽特父母极力反对,认为门户不对,不允许女儿下嫁。
玛格丽特为了爱,不顾家人的反对,依然嫁给了埃菲尔。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却也幸福,也甜蜜。他们本想缘定终生,却被命运捉弄,只在一起生活了十五年,玛格丽特就病逝了。从此,埃菲尔固守着对妻子的爱,独自养大了四个孩子,再未续娶。
埃菲尔设计此铁塔,是为怀念逝去的妻子。他认为,站在高耸入云的铁塔上,离天堂最近,也离妻子最近。
铁塔建成后,埃菲尔登上铁塔顶端,对着天空,深情地说:亲爱的,我爱你!
晚八点,铁塔上的灯,在瞬间被全部点亮,光芒四射。夜空中,星光璀璨,灯光耀眼夺目,灯光与星光交相辉映,美轮美奂。
战神广场沸腾了,人们惊呼着,高举相机手机,咔,咔嚓,荧光频频闪烁。我也赶紧入镜,微笑着与铁塔合影,留下这良辰美景。
三
巴黎卢浮宫,建于1204年,坐落在塞纳河北岸,市中心的繁华地带,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珍贵建筑。该宫最初是王宫,住过许多的法国国王与王后。从16世纪起,用于收藏绘画,雕刻等艺术真品。迄今,宫里已收藏艺术品多达40万件。走进卢浮宫,去了解西方文化,是我多年的夙愿。
卢浮宫门口是马路,车来人往的,很是热闹。地面有痰渍,有许多的烟头,也有不少体魄高大的黑人,伸着黢黑的手,晃动着雪白的钥匙链到处兜售。还有结伙的吉普赛姑娘,拿着纸和笔,用签字做掩护,窃取游客的钱财。
在卢浮宫入口,我摘下小包,取出水杯,排队等着安检。谁知,入口就没有安检设备,只有一个男人。他让我把包打开,往里看了一眼,手指又进去扒拉一下,就挥着手臂,让我进去了。
一分钟不到,我就通过了安检。这样的安检,太草率,让我惶恐不安,仿佛闯入了危险地带。
卢浮宫金碧辉煌,尽显王家贵族的风范。莲花式的白色大吊灯,镶着金边,悬于天花板上,高贵大气。所有门上,窗户上,桌椅上,都雕刻着精致的花纹,还镶入了金箔。长廊的墙壁上,天花板上的绘画,色彩艳丽,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断臂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石雕与蒙娜丽莎油画,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千载难逢,绝不能错过她们。我按箭头的指示,楼下楼上地去寻找。
断臂维纳斯,上身半裸着,神态自然,目光安详,有一种沉静的美。这尊雕塑,1820年在米洛岛被人发现后,认为是美的化身,献给了国王路易十八。一年后,路易十八又送给了卢浮宫。
胜利女神石雕,被认为是古希腊的雕塑杰作。她没有头颅,没有臂膀,却弓着腿,身子奋力向前冲去。风吹起的衣裙向后飘,显出了她丰满的身躯。
蒙娜丽莎油画,是达·芬奇1503年完成的不朽之作,摆在二楼中间的展厅。我踮起脚尖,伸长脖子,透过人群向前看。一个小相框,用玻璃罩着,蒙娜丽莎披着长发,神情淡定,恬静,嘴角微微上扬。她似笑非笑,使无数人为之倾倒。
这些艺术品,收藏价值极高,是西方文化的瑰宝,让人大开眼界。虽是走马观花,这些雕塑,还是让人震撼,让人叹为观止。
可游人太多,嘈杂声不绝于耳,使人无法驻足,无法静下心来,仔细去品味、去欣赏。特别是镇馆之宝前,常被围得水泄不通。
四
走进老佛爷时,是次日下午,我去买兰蔻眼霜。
兰蔻小黑瓶产于法国,却深受东方女性的青睐。毫无疑问,都想揪住青春的尾巴,让自己美丽如初。最近几年,我也在用它,却大都是东南亚组装的,至于效果,我认为还是不错的。
巴黎老佛爷,是著名的商城,坐落在巴黎奥斯曼大街上。老佛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巴黎文化的缩影,时尚浪漫的代表,代表着全球的眼光。
走进老佛爷,亦如走进了宫殿。巨型镂金雕花圆顶下,人们来来往往,既是来购物,也是来享受的。我直接上三楼,来到了兰蔻专柜。柜台前,已聚集了不少的人,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亚洲人,一听她们讲话,还都是我们中国人。
这些中国女人,中年居多,怀里抱着大盒小盒的化妆品,排着长队,伸着脖子盯着前面。她们不像是上帝,倒像是仆人,在等待着主人的施舍。但那出手阔绰,一掷千金的豪爽,又像是富豪。开票的华人女孩,头也不抬,只管在纸上飞快地写着。嘴里还不停地说,快说,你要几盒?快,下一个!不像在卖货,倒像是在给大家发赠品。
对于我这小买主,女孩是一脸的不屑,她问我,你要不要?如果不要,还有人等着要呢。说完,就不再搭理我。我赶紧说要。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尤其是原装兰蔻。商家与买家身份转换,我放下上帝的身段,也做一回仆人。
五
巴黎凯旋门,矗立在戴高乐广场的环岛中央,香榭丽舍大街的西端,不时有疾驶的车辆而过。
许多年来,每当在图片上见到它,我都心绪难平,它威武,神圣不可侵犯,是迎接凯旋归来的英雄们的。为一睹它的雄姿,我向往了许多年。而今,终于来到它的面前,却只能远看,不能近观。
远远地注视着它,我竟有些兴奋,还有些恍惚,仿佛听到了礼炮声,仿佛看到将士们列队走了过来。
环岛外,飘扬着许多小旗帜,有红色,蓝色,黄色,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旅行社。每个旗帜下,都站着不少的人,黄皮肤居多。有些人站在路边,躲避着来往的车辆,不时冲到环岛上去拍照。
我胆小,不敢拿生命开玩笑,就在路边与凯旋门合影。
这座雕塑,是1805年,为纪念拿破仑击败俄奥联军,凯旋归来而兴建。它像一座丰碑,屹立在法兰西人的心中,乃至世界人的心中。
六
木心说:“所有的艺术都是浪漫的。”
天色灰暗,又下起了小雨,我们坐在游船上,在塞纳河上逐浪前行。河水在脚下潺潺流过,两岸的建筑,有灰色,有奶黄色,有尖顶,有平顶,参差不齐,都像浮雕一样,从我眼前飘过,飘向了远方,浪漫而别有韵味。
三天的游览,如蜻蜓点水,无法真正触及西方文化的精髓,却还是感到西方文化最具艺术魅力,充满了浪漫的情调。
巴黎,就是一座浪漫的城市。
哈哈,姐姐的游记,在体例和写法上,有了质的飞越。
浪漫之都,且浪漫。
2、另外,巴黎的自由,确实体现在方方面面,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安检”,尤其是乘坐地铁,全程看不到一个安检人员。
3、游记难写,写出深度更难。本篇游记将人文历史与风景相结合,让风景有了历史的温度,很好。
4、佳作,欣赏!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雨中的巴黎圣母院更令人多愁善感。触物生情,眼前仿佛浮现出几百年前那段悲壮的爱恨情仇。
游战神广场,识埃菲尔铁塔之源由,又认识了一对罗密欧朱丽叶式的患难鸳鸯。 维纳斯,胜利女神,蒙娜丽莎,凯旋门,这里历史的积淀成就了巴黎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浪漫情怀。
通读全篇,随着镜头视角的切换,在优美的文字解说中,令我仿佛声临其境地经历了一次巴黎浪漫之旅。
感谢您的美文,读罢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赞!
在玫瑰姐的文字中先神游一番,更激起我要亲眼目睹的愿望。
文章从人们熟知的《巴黎圣母院》下笔,逐渐深入到巴黎的内核,再现了这座浪漫之都的历史人文特色,
让人心潮澎湃。祝福玫瑰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