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母亲的丝瓜(散文)
“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当我无意中读到这句诗时,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幅朴实而温馨的图画:雨后初晴,天空像一面光滑的镜子悬在乡村的上空,秋草在风中轻轻地摇曳着瘦弱的影子,而瓦檐上、墙头上垂吊的丝瓜藤蔓却长势繁茂……
对于丝瓜,我自是不陌生的。那是我打小就非常熟悉的乡村植物。在我们的村子里,到处都能看见丝瓜的影子:一条条青藤在阳光下缠绕着,伸展着,或攀爬在篱笆上,或垂挂在树枝上,为一座座庭院增添了一份怡人的景象。而金黄色的丝瓜花犹如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喇叭,点缀在绿叶间,迎风吹奏着田园之歌。真可谓是“青藤翠叶绿枝芽,体态纤柔戴朵花。攀附篱芭高志远,天天向上沐朝霞。”
我家的庭院自然也有丝瓜相伴,它们大胆地攀爬在院墙上,悠闲自得地垂吊在屋檐上,尽情地享受着温暖的阳光,自信地绽放着花儿。一阵微风吹过,它们舞动着绿色的手掌,仰着俊俏的小脸翩翩起舞。它们发出的微弱声响,又仿佛在对我说:“嗨,看我天天努力向上攀爬,你也一定要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哟!”望着它们那可爱的模样,我点了点头,开心地笑着。
那些丝瓜都是母亲种下的。每年的春天,母亲都会拿出细心收藏的丝瓜种子,一粒一粒地埋在我家的墙根处。让我没想到的是那些黑的有点丑的种子被埋进泥土中没多久,就从泥土中钻出了绿芽。当一场雨过后,嫩绿的丝瓜苗就开始疯长,长出长长的藤蔓,长出一片片新的叶子。藤蔓上还长有一根根细长的绿色柔丝,这些柔丝可是大有作用的,丝瓜就是借作这些柔丝“抓”住棍子与墙壁来攀爬的。
有时候丝瓜找不到东西攀爬时,就会匍匐在地上前行,寻找机会向上攀爬。这时母亲看到了就会找来长长的树枝靠在墙边,然后后小心翼翼地牵起丝爪的藤蔓攀在树枝上。那认真的样子仿佛在照看学走路的孩子,一点也不马虎。
丝瓜的藤蔓爬上了墙头,单调的墙头瞬间就有了诗意,一堵原本毫无生机的墙也变得摇曳生姿起来。丝瓜花开时,碧绿的叶子映衬着金黄色的花,倒也别有一番情趣。待丝瓜长得繁茂时,墙头与屋檐上到处是丝瓜的藤蔓,早已分不清那些藤蔓是哪棵丝瓜棵儿上的,可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挤在一起,纠缠在一起,仿佛一个大家庭,倒也其乐融融。
“扎根角落蔓延生,竟对邻居亦有情。”那些丝瓜甚至还会翻过墙头去邻居家“串门”,与邻家的花草握手欢笑。邻居有时会隔着院墙喊母亲并笑着说:“看你家的丝瓜都长腿了,来我家溜湾呢!”母亲就会说:“占了你家的地,结了丝瓜,你就尽管摘去做菜吃好了。”两个人隔着院墙,在丝瓜的藤蔓前你一言我一句的唠嗑,欢笑声洒落一片。
丝瓜藤长得太多时,母亲还会在墙边埋上几根粗点的棍子,给丝瓜搭了一个架子,这时丝瓜便顺势爬上架子。过了一段时日,架子上便爬满了丝瓜藤蔓,此时丝瓜架下倒成了好乘凉的地方。几个小伙伴来家里玩时,就喜欢在丝瓜架下做游戏。
“青叶重重叠,藤牵碧玉瓜。”丝瓜藤上结丝瓜时,一个个小丝瓜仿佛商量好似的,都晃晃悠悠地垂在藤蔓上。小小的丝瓜细细的、长长的,仿佛用翠玉雕琢成的,惹人怜爱。可是过不了几天,这些小丝瓜一个个就变了模样,长的长长的、绿绿的,仿佛一个个绿色的小棒槌。这时,母亲便会将丝瓜摘下来,给我们做美味的家常饭菜。
丝瓜可以清炒,可以掺鸡蛋炒,也可以做丝瓜汤。有时候,母亲还会把丝瓜炒好放到汤面条里,那汤面便有了丝瓜的味道,吃起来倒也满好吃的。此时,我总是会多吃上半碗面条。母亲总是疼爱地笑我,贪嘴。
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小伙伴在丝瓜架下玩时,我突发奇想提议玩做饭的游戏,几个小伙伴欣然同意。于是我就踩着凳子摘了几个刚结出不久的小丝瓜和摘了很多的丝瓜花。之后,我们将一个个细小的丝瓜用小刀切碎当作菜,又将一朵朵漂亮的丝瓜花撒成条状当作面条,然后找来四个小砖头支起一个旧的大铁碗当作锅。几个小伙伴又找来小树枝当柴禾,佯装烧火。结果大家一番忙碌后,做了一锅“丝瓜面条”。每个人还佯装吃了几口,说上一句:“这丝瓜面条真好吃”!然后集体哈哈大笑……
正当我们玩的不亦乐乎时,母亲回来了。当母亲看到地上散落的碎丝瓜和丝瓜花时,母亲微微皱了皱眉头,并没有说话。待小伙伴走后,母亲对我说:“小小的丝瓜还未长成,糟蹋了多可惜。而有些丝瓜花是要结丝瓜的,或许摘了一个丝瓜花,就少结了一个大丝瓜。你这样玩游戏是不对的……”
我听了母亲的话,才明白自己真的做错了。我向母亲保证以后再也不糟蹋丝瓜和丝瓜花了,也保证不糟蹋其它的菜和花。这时母亲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从此,我学会了爱护蔬菜与花草。
我渐渐地长大,慢慢地了解了丝瓜,原来丝瓜仿佛乡村的孩子般好养,一点也不挑剔土壤,且生命力旺盛。怪不得母亲很喜欢种丝瓜,且年年必种丝瓜。丝瓜结得多时,母亲便将丝瓜分给一些没种丝瓜的左邻右舍,让他们也尝尝丝瓜的味道。这时人家自然是欢喜地道谢,而母亲会笑着说:“不就是几个丝瓜,自家种的,谢个啥?吃完了,再去我家摘新鲜的。”
丝瓜长的快,也容易老,老了的丝瓜就不好吃了。这时母亲就不会去摘老丝瓜了,任凭它们一个个的在时光中老去,变了颜色,变得粗糙。直到深秋了,那些丝瓜还悠闲地吊在藤蔓上“荡秋千”。待一场苦霜下来,丝瓜原本翠绿的叶子瞬时变蔫了,而那些老去的丝瓜此刻仿佛一个个垂暮的老人,再也没有了一点生气,只剩下轻飘飘地躯壳。这时,母亲才会将那些老丝瓜摘下来,收藏起来。母亲说,老去的丝瓜剥了皮,倒出的黑色籽籽可以当种子,来年再埋到泥土中发芽,而剩下的丝瓜就是上好的丝瓜络,可以用来刷锅、洗碗。
丝瓜如此有作用,想不被人们喜欢都难。据说,丝瓜全身都可以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等作用,常吃丝瓜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如此看来,丝瓜可真是全身都是宝呀!由此我更喜欢丝瓜了,它如此普通,却又是如此的不凡。
吃着丝瓜成长,伴着丝瓜做梦。离开故乡在外地打工时,每当在超市看到丝瓜,总会买几根回去做菜,以此解谗。其实,我怀念的又岂止是丝瓜的味道,我所怀念的还有那伴着丝瓜的味道成长的年少时光,以及那舍不下得温暖亲情与乡情。
我在县城上班后,每次回家若是赶上丝瓜藤上结丝瓜时,临走母亲总会给我摘很多丝瓜让我带上。母亲说,家里种的丝瓜没有打药,吃着放心。而每年的冬天,母亲总是会给我带来几个丝瓜络,以备我使用。每次我看到那些丝瓜络,总是会想起母亲在丝瓜藤边忙碌的身影,想起那摇曳着丝瓜的温馨小院。
后来,母亲迁居了县城,可每年的春天母亲都会回老家,在院墙根那里种下丝瓜籽。每当我回老家时,总是会看到攀上墙头长的繁茂的丝瓜。望着那些丝瓜,我仿佛回到了年少时光。我知道有了那些丝瓜,老家的院子就不会寂寥,有了那些丝瓜,记忆也会泛起温馨;有了那些丝瓜,我走的再远也走不出故乡的牵绊……
远握,问好!
远握,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