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恩】故里记柏(散文)
一条东西向隆起的山梁将延河与安河界分开,这山岭叫串山梁。这条山梁虽以山称之,其实并不高,完全不像人们想象里的山样。它只是相比较周围的塬落略高些,也就高出几十米,就像这片塬落略显隆起的一道脊梁。但在梁下两边村落人们的心目里,这条山梁就是山,这都因为它上面的柏树。
延马公路蜿蜒穿过串山梁。行走在这条路上,两旁一路引人注目的景观是山峁高坡上的柏树。这些柏都是黑簇簇的一垅,也有三两棵或一棵兀立散处的。它们都在高处,公路以下的坡洼沟岔里一棵也没有。这些柏树都不是经人栽植的,它们自然选择生息于风头子大的山峁高坡上。面对一片柏树,便觉有森森之气直逼过来,再观其凛凛之姿,不由使人肃然起敬。这里的柏树从没人侵扰,即使在七十年代柴火紧缺的时候都没人动过砍伐的念头。山不在高,有柏则灵,因为柏树,串山梁在周围村落人们的心目中便是巍巍高耸。
但因串山梁风大土薄,也没人打理,这些柏树都难成材,它们都粗不盈尺,都长成了枝杈横斜的柴木。成材的柏树长在梁下塬落上,自然是因为塬落土厚地肥。从梁上远远望下去,塬落上但有颜色最深黑黑的一簇必是柏树,而那里也正是一处老坟地。
在坟地植树,直接看来就在给地下先人们挡雨遮凉。这件事一般是在坟址选定后就着手了,等人下了葬再想到栽树,就要落人笑话了。
在有创业雄心的先人那里,坟地植树是头等头大事,而且植树必柏。先要选苗,这可是一件操劳事,要几天里不辞辛苦不怕涉远翻山越岭地跑。这柏是野生的,油柏,属本地古来衍生的老种。以乡人的固执,必须是这种。至于今天有人在坟地栽植侧柏什么的洋玩艺,在他们看来是羞先人呢。要找个好柏苗可不容易,必须是那种握把粗,直溜挺拔,一人许高无旁枝逸出的。有人就是跑几天也找不理想,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安慰自己说,有一二小枝杈也罢了,只要苗子正。选好了苗,还要保证能栽活,这就需要将柏苗连毛根带附土敬神般请回去。好苗子不用括。带一二小枝杈的,必等柏苗活踏实了才行括放。
一苗难求,何况得五六棵呢。以一人之力,到最后栽上五六棵好柏苗,是要脱皮掉肉的。前期还要浇水,不成活的第二年再补苗,或者还需括枝侍弄。
坟地里有五六棵优质柏苗成活了,便是成林了,这就是奠基了家业百年大计,就请等祖先代代福佑吧。
有那些小门小户眼窝子浅的就不费这番辛苦了,他们随便刨来几苗槐树什么的栽上,就算对得起祖宗了。更有那种败落人家,还有不植一木曝坟于野的。
接下来的时间里,还要用心保护这些幼树,或围了栅栏,或束了荆棘。更有细心勤快人,每上坟时都要给幼树锄草松土。遇到下了雪,不忘给它们围上雪。
相较那些长在圪梁上、干畔上、风峁上的,坟地里柏树自然成材。柏树有两用,主要用于打棺材打匣子,其次的下脚料及旁枝短棍就用来箍桶箍盆。
这块塬落上的人以背一副柏棺为荣。古时贫穷人家只有背杂木的份,先槐棺,其次桐棺,其次柳棺,最下一张苇席卷了入土。
论背柏棺,最上四片整。所谓四片整,即上盖下底左又两梆都取整材。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权贵土豪也不好使。其次八股头,其次十六股头,如此双数递减而下。
打好了棺,要集会孝子亲戚举行交材仪式。如果是杂木打制,也不好意思操弄交材仪式了。
交材后主家一般会在棺中放两把生丝,然后善藏之。空棺存放几年或十几二十多年不等,这要看打棺迟早或老人寿数长短。等老人去逝,打开棺盖时,令人吃惊的是:早先放在棺里的生丝已浸透了柏油,已是油红浸浸。
也难怪人们推赏柏棺,盖因其油性大,木质密实匀紧,特别耐朽。当然,再耐朽也还是会朽的。人们所以看重这一点,是因为两老口有先走的,先寄埋别处,等后者去逝时再合葬一处。为保先逝者迁坟开棺时尸骨不失,也好收拾,自然期望棺木耐朽些要好。
若以速朽之杂木为棺,只怕到时候尸骨不全,甚至挖抓不起来。死者已矣,粪土而已。徒使孝子不堪,羞愧无地。
即使坟地土厚地肥,尽管养护有加,一世人都无福享用自己所之柏。柏树生长缓慢,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最快也须两世,甚至要三世,直待柏树合抱粗时。
护过了幼树阶段,柏树便不再怕牲口啃咬侵害了。在之后半个多世纪或历百年时间里,坟地柏树再无风险,没人会染指侵扰。如果不是主家伐用,以柏树之寿,当历千秋万代不可限也。
侵害坟地柏树,这是在人家祖宗头上动土,是辱人祖宗的事,没人敢冒此大不敬。
再说,在人们的印象里,栽植柏树的地儿,非坟即庙,即觉这柏树是陪附鬼神的物什。这是令人顾忌的,就像对待鬼神那样,还是敬而远之为好。所以,柏不近人烟,凡村落或人家房前屋后都忌植柏树。
或有人不在乎这些,但当他真正直面柏树时,却不由他不顾忌敬畏,使他造次不得。这都因为柏之精神气质自有其摄人心魄之力,它超然于滚滚红尘,分明拒斥我们那粗糙的腥膻乎乎的欲望。与其说人们对柏敬而远之,还不如说是柏将我们远远推开。
柏树散发出一种神秘的气味,嗅之使人肃然戚戚,敛心而诚,一时将人身外的喧嚣纷绕隔离开,将人内在的私心杂念压下去。
我曾亲身体验,不由膺服其神。一位长辈逝世,奔丧的路上我直犯愁,担心到灵前下头烧纸时哭不下,岂不尴尬。不料,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跪到灵前时,乍闻一阵异香扑面而来,这是灵前的柏叶和香烛散放出来的。瞬时我的心里直觉一股冲动,泪水即便潸然而下。是这种气味营造了一种肃穆空寂的气氛,又当灵柩在前,我即被浓浓的悲情哀思笼罩主宰,不由不凄然动心。
除了柏叶,还有这香烛,这使我自然联想到寺庙道观袅袅香火。香烛之关键成分正是柏,毫无疑问,高香绕绕的寺庙道观那种肃穆庄严的氛围,正赖此柏之奇功。说句不敬的话,如果少了柏之神助,僧徒道士们怕是玩不转了。
柏之奇,还不止此。当你置身柏下,特别是置身柏林下时,即顿觉身上飕飕,有渗人寒意扑面而来。周围分明无风,你也感觉柏叶瑟瑟,所在萧疏冷清,了无人间烟火气。这种萧瑟冷落、清幽荒寂的氛围即让我联想到古代中国画所推崇的荒寒境界,这荒寒境界乃在于榨尽红尘俗想。柏树荒寒而古,有空寂禅意,可使人消解烟火浊欲,不思营营,引人清心静虑、出尘忘俗。
柏树这种气质让人不自在,不舒服,虚弱的爱热闹的人是受不了这荒寒气息的。他们对这种道场避之不及,也自成就了柏下坟地的清静,成就了这一方禁地。
我小时候胆大无忌,反将柏下坟地当作风水宝地。炎炎盛夏天,这种柏下坟地是最清凉的地儿。柏之森森,望之痛快。柏叶繁密,又油质而厚。五六棵高大的柏树聚拢一地,枝杈交互覆盖连成一片,坟地随自成天地,别是洞天。即使烈日当头,阳光也几乎透不下来,只觉幽坟匝地,满贮清阴。农人若在坟地附近干活,他们带的贮水的陶罐必存放于坟地,就像置于冰箱一样。夏天里,我外出砍柴、打草、挖药材时,经常奔这种坟地歇脚纳凉,有时就睡过去了。
成林之柏是逆天的存在,别是一番天地,任旱情多么严重,这里都是一片清凉世界。
这里不只避暑,也是避静的佳所。这静是空寂之静、孤世之静。置身其间,不闻人世喧嚣,唯天籁在耳,时间仿佛都停止了。正是静里春秋,世外岁月。
中华文化是比德文化,柏之比德,轩辕草起;长青傲霜,凛凛风骨;巍巍浩然,独立伟岸;亢寒逆天,大静洞天;清约肃穆,初心素朴;荒寒境界,禅意空灵;与道同一,寿与天老。
坟地植柏,徒于阴护地下枯骨,其实构建人生道场;虚幻福佑子孙,有以立象比德。
梦回故里,柏犹巍巍。植柏心田,养我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