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想吃母亲做的花馍(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想吃母亲做的花馍(散文)


作者:心如水 布衣,215.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381发表时间:2019-02-03 19:41:28


   母亲虽然去世已经有十年了,但母亲喂养我成长经历的事情至今记忆犹新,仿佛就在眼前。特别是在物质紧缺的那些个特殊年代里,母亲总是想着法儿为我们姊妹们改变生活,把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帖帖。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不由自主地回忆起母亲烙的花馍,也很想吃母亲烙的花馍。
   小时候,在那个懵懂的岁月里,就在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能吃上一个小碗口那么大,像一元硬币薄厚的花饼,都是很奢侈的事情了。就这样的节日是盼了一天又一天的,盼着天天能够过节日。那个年月,生产队里集体种田,统一劳作,队员出工,记工员记工分,按工分分配口粮。粗粮种植面积占到总面积的七成以上,小麦面积最多也就是三成罢了,加之小麦产量低的可怜,小麦产量的六七成都缴纳了公购粮,保证国家工作人员和军队的口粮,分给队员的口粮中,小麦就少之有少了,除了给工作组吃白面外,一年能吃上白面的日子就是正月初一早上的一顿细面条,除此之外,就是过五月五下午吃一个掺和了其它粗粮面的花馍了。
   说起那个时代,真令人痛惜可笑,也值得我来缅怀。可笑的是,在那个“以粮为纲”的年代,人们普遍饿着肚子还得干很重的体力活,每顿饭都是以杂粮为主,吃玉米面做成的东西是人们主要的食品,而且不像现在顿顿白面,还有丰富的副食品,只要有钱,就能吃到天南海北的食品,想吃什么就会有什么,过去见都没有见过的南国蔬菜、水果,还有海产品,现在普遍的再也不能普遍了,甚至连国外的什么肯德基、汉堡包之类的食品在各地都很普遍了,什么韩国料理、日本料理等餐饮都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了。值得缅怀的是,过去的那个年代,人人都一样的穷,谁也没有多余的粮食,更没有多余的钱,物资限制凭票供应,没有票,即使有钱也买不来,只能吃五谷杂粮,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一顿肉食和豆腐之类的副食品,很清淡的生活,人们却很健康,大多数人一年四季也不会感冒,即使有个头疼脑热什么的,只要坚持干活出一身汗很快就会好了。因而,我很留恋过去的日子。现在,家家户户顿顿吃的比那个时代过年都要好多少倍,很多人却不满足,而且身体越来越不健康,各个大中小医院看病的人比看戏的人还多,排着长队挂号,排着队住医院,病房比过去扩大了多少倍,还是住不上个医院治病。这样的局面一言难能说得清楚。
   还值得留恋的是,记得母亲烙花馍的时候,总是在我们姊妹们不在的时候很快就做好了,她把做好的花馍藏在柜子里,等下午吃饭的时候拿出来很公平的分配给我们姊妹九个,谁也不能有任何的意见。那时候,我很小也不懂事,很霸道的,吃什么虽然吃不了几口,但总爱霸占,比我的哥姐们多一些,但母亲不让我这样做,总是哄着我把多余的还回去。其实,过了几天,母亲看我的兄姐们不在家的时候,把多余的吃的又一次拿出来给我吃,那时真不懂母亲的做法,后来随着年龄增长才知道,其实是母亲把她和父亲的一份舍不得吃,留着都给了我吃,这种偏爱啊!我太知道的迟了,以至于他们都到了耄耋之年了,也没有报答个什么,真让我内疚至极!现在只要一回忆起来,眼睛里的泪水就不由自主地流淌了出来!
   有一次,我记得母亲烙花馍的时候,我站在她身旁看着。她先是把发好的面,掺活上少量的玉米面,再兑上合适的碱面,然后就用一个小碗把所有的发面分配均匀,撒上干面粉在案板上擀均匀,再用洗净的顶针、梳子等在上面做花,把生馍的边儿用灵巧的手指头做上好看的花边,放进锅里用文火慢慢烙熟,取出来晾凉收进柜子中,等到吃饭的时间到了分配给全家人吃。母亲不只是个烙花馍的能手,她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就仅有的那点粗粮中,变着花样做成的食品很多,因而,她是那个年代我们一家人的美食家。母亲不只是把花馍分配着吃,还有别的食品同样也是分配着吃的,因为我们姊妹多,唯恐分配不公让我们有了分歧,甚至闹意见纠纷,就是亲戚邻居给点什么好吃的也要让我们每个人尝一口的,母亲的伟大也就充分地体现在这里。
   母亲还有许多特长,干农田里的活也好,干家务活也罢,总是个行家里手,利索有致,常常受到亲戚邻居的夸奖。做出来的针线活,那才叫一绝,缝做的衣服和鞋袜针线匀称、平展不说,还挺合身,给谁做的谁穿着就很得体。亲戚邻居都经常找母亲做衣服,要鞋样的,母亲毫不吝啬地给了她们。并且好言好语地传授给她们的做法,把她们都高兴的脸上笑开了花。她们也乐意和母亲往来,来时也给母亲拿点什么的玉米面馍啊、一把炒黄豆啊、一把麻子啊、一点布头啊等等的小东西,乐的母亲也不厌不烦的、没黑没明的给她们做针线活,给她们手把手地教怎么做才能做出好针线活来。有时候还不厌其烦地给她们讲解什么饭、馍怎么做出来才可口,面啊、水啊、酵子啊按怎么个比例配才合适等等,有时候我都听的有些耳濡目染,铭记在心间了。
   母亲也经常性地教诲着我们姊妹们:生活是现实的,现实也是很残酷的,人这一生要好好面对现实,一定要学会生存的本领。不管世事如何变化,做人要本分,要守信用,说到做到,不会做的事情多向人请教,绝不能华而不实,实实在在的做事,明明白白的活人,在穷也不能看见别人家的东西眼热等等,我至今没有忘记。最让我难以忘记的还是母亲那时烙的花馍。
   也许人生都是这样,也许人生都会这样,舔犊之情都是每个母亲的本能吧!我总为母亲的这种情意迟疑着、不惑着!但也身为儿子的我经常内疚着、感动着!有这样的母亲也时常感到幸福着、自豪着!
  

共 21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粮食短缺的年代里,母亲可以用仅有的粗粮做成最可口的美食,满足一家人的生活。即便最艰苦的时候,母亲也不忘与邻居分享自己揣摩出来的心得。正如母亲的教诲,在残酷的现实里也要本分做人,她不仅是这么说了,而且还这么做。母亲心灵手巧,有亲戚朋友找母亲做衣服、要鞋样,母亲绝不吝啬。“我”小时顽皮,总想要比哥哥姐姐多一些花馍,母亲虽不同意,但在无人的时候还会偷偷把自己和父亲舍不得吃的一份留给“我”。小时候贫苦的日子十分艰难,在时代的进步下,这些画面也就永远的定格在记忆之中。现在的生活比过去好上多少倍,可惜人们越来越不满足,身体越来越不健康。人们的物质水平上来了,幸福指数可能越来越低。文章以母亲的花馍为线索,用朴实的文字记录最伟大的母爱。欣赏,推荐阅读。【编辑:星辰海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星辰海人        2019-02-03 19:42:35
  感谢作者赐稿,期待更多精彩。祝老师新年快乐
星辰海人,在校大学生。会做梦,和写小说。散文、小说及评论散见《美文》《作品》《小小说月刊》《中国青年作家报》。
2 楼        文友:心如水        2019-03-12 15:49:36
  谢谢编辑,辛苦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