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谈网络陷阱(随笔)
进入一月,全国各地的大中专院校已经陆续开启了寒假模式。这期间,许多大学生都会选择利用假期时间干干兼职,既充实生活又可以赚取一些零花钱。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许多大学生开始由传统的家教、促销转而寻找网络兼职。近日《法制日报》就报道,不少大学生在网上寻求兼职时,遭遇到各种所谓的“行规”和“套路”,由此引发不少问题,甚至利益受损,应当引起重视。
首先一个为人们熟知的风险就是信息泄露。近年来求职类的APP数量越来越多,许多APP在注册的时候,都会要求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不填写就无法注册,也就无法获取兼职信息,许多大学生为了尽快获得一份兼职,往往会同时注册多个APP,对个人信息的保密性如何难免就顾不上。他们的个人信息就会出现在我们数据库,数据库24小时不间断更新,并向公司内部人员公开。这些公开的个人信息很难保证不会被人打包出售,正如许多买房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交房日期临近前,几乎都会接到诸如家具店、装修公司电话,推销相关产品。个人信息有没有泄露,不言自明。
个人信息的泄露,也为一些套路的设置提供了便利。有的人注册后不到几分钟就会接到电话,要求加微信加QQ,还被拉进微信群、QQ群,声称会在群里发布兼职信息。而这些兼职群大多掺杂了不少广告和促销信息,有的要求先转发一定条数的促销信息才能申请兼职,有的则要求注册相关购物平台,继而进行网络“刷单”,写一定字数的好评,就会给几块钱的红包。
还有一类的网络兼职则预先设计了陷阱,完全是为了骗取钱财。大学生被拉入相关的群后,招聘人员开始以诸如要进行上岗培训、避免不能按时完成工作、先抽取中介费等理由,忽悠求职学生交纳一定的费用,随后以工作还在分配等说辞拖延时间。有的则以报酬按月结算为由,让兼职者完成相关工作后来个拉黑、“踢人”、删好友,从此人间蒸发。又或者干了一周后,以无法胜任工作等理由将兼职者辞退。此外,一些网络兼职还利用一些人想当网红的心理,招聘网络主播,招来后则要求先购买指定的设备、服装才能开始工作,醉翁之意根本不在“招主播”。
大学生庞大的数量必然是有着巨大的兼职需求的,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就会有利润。有利可图了,一些陷阱套路必然随之而来。因此,大学生们在寻求网络兼职时一定要注意调整心态,不能急于一时,多找一些亲朋好友咨询参谋,多留意一些新闻报道,对于一些涉及钱物要求,夸大宣传等说辞要切实提高警惕。相关政府责任部门则要加大打击力度,发现一起曝光一起惩处一起,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行业市场。
——2019年1月20日写于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