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流浪地球》(随笔)
上午,还在为寄往上海的包裹40元的快递费而纠结着,晚上,却去吃,100元一小笼的蟹黄包和198元一小笼的松茸包。在老城根的鼎泰丰。松茸,我并不知道是何物,似乎是一种蘑菇。蟹黄,据女儿介绍说,这家店的蟹,现取的“黄”……我在扬州吃过,当地人叫“皮包水”。老城根的鼎泰丰是一家台湾店,一家专卖小笼包的店。一张镶嵌白色大理石台面的红木圆桌,一桌菜,一小碟一小盘的,漂亮的服务小姐说:“淮扬菜,精致的。”我说,“精致的应该是菜品,而不是盛具。”她低头布菜,并不看我。
女儿请我们的客,说是“过年,请你们吃西安城最好吃的包子。”她点的菜,我并不知道那一碗牛肉面竟那么贵。酒后,我要了碗牛肉面。知道后,我却咂舌:“七十啊?!一碗面,啧啧!”女儿说:“老爸,别,这环境,你看看这个餐桌,这灯……”她指着包厢上空的水晶吊灯让我看。那一桌吃了1300,女儿女婿还有外孙麦稻,我老两口,亲家两口,七个人。还不算一瓶“泸州老窖”,酒是我们自带的。
女儿一大早就买好了票,吃完那包子那牛肉面,去看电影《流浪地球》。影院就在楼上。我没有问票价,只是事后在网上看到这么一条消息:
在河南信阳的一家电影院售票窗口处,也是有着长长的排队买票的观众,再看售票外的海报上,一张黄金时间段的《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票价竟然被卖到160块钱……
《流浪地球》,据说是可以尿美国人大片的中国的第一部科幻大片——中国人以中国人的思维拯救地球。
有人说这是中国强势崛起的象征。想想看,一万座巨大如山的喷着烈焰的发动机推着地球去流浪……中国造。
吴京主演,他拍过《战狼2》。这两部电影都是爱国主义的和英雄主义的……不是以往的英雄救美,而是中国的英雄拯救人类的地球。和美国的大片一样的意识形态。区别是,美国人是逃离地球,中国人是带地球逃。
过去,我们没有拯救人类或拯救世界的科幻片,美国人有,我们没有,我们有宫斗和穿越。我们说,美国人没有历史,他们只能向前看,他们只能去幻想,去星球大战。这次,中国人来了,来拯救整个地球——离开太阳系,流浪在茫茫宇宙,去寻找新的家。一次人类的生死长征,2500年的旅程,100代人之后……或许,还有再生的希望。
这部剧,截止今日,12号,票房30亿……啧啧,30个亿啊!当初,投资方万达中途退出,吴京拿出6000万拯救了这个片子。
想必,如今万达后悔死,我想,一定的,王健林的脸,一定是铁青铁青的。
这个片子改编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之前,他写过《三体》,这本书还在我的床头呢。宇宙间生存法则依旧是追逐、死亡和陷阱。《三体》第二部,《黑色森林》中说,在宇宙的森林法则里,只有隐藏自己,才有生存的可能。《黑暗森林》标题取自20世纪80年代的一句流行语“城市就是森林,每一个男人都是猎手,每一个女人都是陷阱。”星球间的虎视眈眈和小心翼翼无处不在。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1951年的一天,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费米在和别人讨论飞碟及外星人问题时,突然冒出一句:“他们都在哪儿呢?”这句看似简单的问话,想想,都让人恐怖,不寒而栗。我似乎于暗夜中看到了这些异类窥伺我们的眼睛。
宇宙的异类生命体比宇宙更神秘更恐怖。“三体”星人会来地球吗?如果,一天,他们来了,怎么办?这是“杞人忧天”吗?
奥巴马很喜欢《三体》,他读完三体之后说,我觉得当个美国总统和浩瀚的宇宙相比实在太渺小了。毕竟每天处理的都是和国会争论的琐事,不用担心外星人入侵。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亚马逊工作室(AmazonStudios)计划斥资10亿美金,将中国科幻小说《三体》改编为三季电视剧。
刘慈欣是个煤矿工程师,每天晚上他用别人打麻将的时间写作。开始,他也迷恋麻将,直到一次他输了700元,几乎是他半个月的工资,他懊悔,他痛改前非,他开始写科幻小说,写宇宙的事。他脑洞不是一般的大开。从此,他的眼睛盯着夜空中的群星……
想象是人的天性,人类从来不想苟苟且且地活着,可以说,从神话到科幻,人类是这样一路走来。可以说,幻想是科技的温床,比如,当年,凡尔纳写《海底两万里》。他幻想过“潜水艇”。而现实中国,正有不知道多少科技人员,正在将“脑洞”变成现实。
“甚至,在很多事情上,现实已经走在了我们自以为是的‘科幻’前面。
刘慈欣前几天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科幻小说作者是在罗列技术的所有可能性,然后现实世界中的科学家,会选出其中最有利的,或者最可能的,或者最有用的;而科幻作家,选出其中最有趣的。
然而,当最有趣的选项,本身就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时候……现实和科幻的界限突然就变得模糊了。”
科幻又是人类未来命运的预言。比如,今天我看的这部电影《流浪地球》。或许,会有这么一天……
遗憾得是,这部电影并没有展示小说最后的一幕:
如果回到原著,《流浪地球》中最经典的场景,是叛乱的终局:在经历了漫长且反复持续的迁移后,因为预言中的“氦闪”(也就是太阳的消亡)没有发生,于是有人认为,被欺骗了。大规模的叛乱发生了,最终仍然掌握着同归于尽能力的联合政府剩余力量,5000人,选择了投降;叛军为了“惩罚”他们,选择取走了他们太空服的能源电池,5000人被缓慢的冻死在地表;然后,就在他们死后,就在叛军还在庆贺胜利的时候,“氦闪”如之前计算那样的发生了,如果地球还停留在原地,那么,将被一亿度的高温瞬间蒸发。拯救地球免于灭亡的人,则静静的变成了冰雕,站在平原上。
人,本又是另一种恐怖的存在。
感谢电影《流浪地球》,感谢那碗七十元的牛肉面,给我一个大年初八的温馨的傍晚,让我也奢侈了一回。今天,天很冷。
在茫茫无际的宇宙里,人类的野心和倔强是弥补自身渺小的武器。我也是。
我却记住了电影中的那句话:“那时候,还没有人关心太阳,大家都只关心一种叫做钱的东西。”
或许,还有希望:“总有一天,贝加尔湖的冰会变成水的。”
2019.02.12
问好猿人大哥,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