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家,游子的向往(散文)
一
腊月二十五,下着小雪,我们送儿子回京。
小区门口,人来车往,不时有拉行李箱的人匆匆而归。“爸,妈,你们多保重,我回去了!”儿子说完,坐进了车里。他转身的瞬间,有泪珠盈眶。
两个月前,儿子打电话说,他丈人两口子去北京过年,今年春节,他和媳妇就不回来了。我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不高兴,一年在外,就盼着过年团聚,小两口不回来,我们老两口和谁团聚呢?再说了,婆婆八十五岁了,整天想孙子。可亲家去与女儿团聚,也在情理之中。不回来也罢,我还能轻松一些。虽这么想,心里还是空落落的。
腊八那天,我灌了二十多斤香肠,又买来四五个牛腱子腌上,问我先生:“你看这些够不够?”他翘着二郎腿,坐在沙发上,眼睛盯着手机,头也不抬地说:“够了!他们又不回来,你买那么多做什么?”
也是,儿子不回来过年,我俩又吃不了多少,买多不是浪费吗?
时隔半月,腊月二十三那晚,我听见敲门声,打开一看,是儿子。他头上冒着汗,羽绒服敞着,一脸的疲惫。我惊喜不已,恍惚在梦中,愣怔片刻才问:“你怎么回来了?”
儿子笑着说:“一年在外,不回家看看,心里不踏实。”
我心头一热,想起了父亲。
二
七年前,腊月的一天,我正在厨房做饭。
“我要回家!”
老爹说完,腋下夹一双布鞋,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出了大门。我把湿手在围裙上一蹭,连忙追到门外。老爹已走到楼梯口,正要下楼。我跑过去,拽住他的胳膊,指着大门说:“这不是你家吗?”
老爹瞪着浑浊的双眼,先盯着我看,又扭头去看大门,然后转过头来说:“这不是我家,我家在河南洛宁呢。”
洛宁是我的老家,老爹十八岁离开那里,已有六十二年了。祖父母早已去世,老家的小院里,只剩下四叔一家子。
从我记事起,一到春节前,父母就带我们回老家。还记得,有一年坐火车时,车门口挤满了人。老爹抱起我,举到窗口塞了进去,也把妹妹抱起塞了进去,又跑到车门口,抱起弟弟,拉着母亲硬挤上了车。
车厢里到处是人,无法立足,大冬天,我满头是汗。我们一家坐在厕所外,母亲坐在提包上,抱着弟弟,老爹坐另一只提包上,腿上坐着我和妹妹。
凌晨三点,老爹叫醒我,说到站了。走出车站,外面黑咕隆咚,全家坐上一辆三轮车,前往汽车站。到了车站,我又趴在老爹腿上睡着了,等到天亮,我们才坐汽车回洛宁。
我上学后,父母不再回老家过年,不过,每年也要回去一次到两次。
古城到洛阳,虽不太远,坐普快也要八小时,慢车则需十几小时。车站不卖卧铺,又多是半夜到达,还要等天亮,再坐两小时汽车才能到老家。
我长大后,一听老爹说回老家,就极力反对。“坐一晚上火车多累啊!”老爹却说:“有火车坐还累?要是跑路,一双鞋都不够,还要再拿双鞋呢。”
老爹八十岁后,因老年痴呆,思维模糊,常丢三落四,我们不让他回老家。从此,老爹吃完饭,站在窗口,呆呆地望着楼下,不停地说:“我要回老家,我要回家。”像念经似的。
有一天,我和老妈午睡起来,不见了老爹,大门敞开着。我一溜烟跑到楼下,也没找见老爹,顿时就慌了,老爹健忘,找不到家怎么办?我打电话给弟弟妹妹,快回来,老爹不见了。
他们还没到家,父亲就被楼下的邻居送回来了。他头上冒着热气,两脚是土,腋下夹一双布鞋,衣服口袋还装两个馒头。邻居说,见老爹在路口东张西望,又是一人,就把他领回来了。
谢过邻居,我问老爹要去干什么?他一拧脖子说:“我要回家!”我说:“这不是你家吗?”他扭头看看说:“这不是我家,我家在洛宁!”
从那天起,我们用大锁锁住大门,把钥匙藏起来,以防老爹外出。可防不胜防,这不,我忘了锁门,他就出去了。
“老爹啊,让我省点心好不好?一会儿炉子上的锅就要溢了。”我说着,就拽住他往家走。老爹往后使劲咧着身子,与我对拉。我大声说,“老家那么冷,你回去感冒了怎么办?”
“不用你管!”老爹说完,瞪起眼珠,举起拐杖就朝我打来。我一闪,上半身躲过了,右手臂没躲过,一阵钻心的疼痛,眼泪也流了出来。
我感到委屈,整天伺候他,还是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让人生气。我伸出左手猛推他一把,你走吧,你走吧!再没人管你!
老爹站立不稳,蹬,蹬,蹬,后退了好几步,直到靠在墙上,才停住脚。这时,老妈走出来,对老爹说,你先回屋去,咱们吃饱饭了,再回家好不好?老爹点头。
从那以后,老爹吃罢午饭,就拿双布鞋,站在门口,拍着大门喊:“开门,快开门,我要回家!”有天半夜,老爹竟拿着小压面机,来到大门口,猛砸锁头,铛,铛,铛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隔壁邻居,揉着惺忪的双眼,探出身子来看,楼下的人,也问发生什么事了?弟弟跑上前,去夺压面机,老爹死抱着不放,还掰断了弟弟的手指。
老爹这样,常吵得全家不得安静,也影响到邻居。妹妹说,也许回趟老家,他就安静了。
三
2014年中秋,我们陪父母回老家。
九月中旬,古城还炙热难忍,从家来到北站,我满头是汗,衣服也贴在了身上。
老爹坐在轮椅上,注视着来往的人,一动不动。弟弟推着他,妹妹搀着老妈,我提行李紧随其后。走过绿色通道,我们坐上了高铁。
列车像子弹一样飞射出去,窗外的景物一一闪过。老爹望着窗外问:“我们去哪?”我说:“带你回家啊!”他两眼放光,搓着双手说:“回家,我要回家了!”说着,去摸腋下,又左右看看,一脸惊慌地说:“鞋,我鞋没拿咋办?”老妈说:“不用拿,家里还有呢!”
一个半小时,火车就驶进了洛阳龙门站。走出站,我们坐上堂弟的车,仅四十分钟,就回到了老家。
十多年没见,老家的小院变得凌乱,拥挤,满目沧桑。西厢房越发低矮,房檐都碰头。石榴树上,散落着几个石榴。苹果树没了,柿子树也不见了。
院子中央,老爹与四叔并排坐着,老爹左右望望,问我:“这是哪?”我说:“这是你家啊!”
四叔拉着老爹手说:“二哥,我是贤斌啊!”老爹瞪着眼睛,伸着脖子,仔细端详着四叔,“你是贤斌,那,那,那咱妈呢?”四叔低下了头。
老爹站起来,拄着拐杖,颤巍巍走到西厢房门口,低头推开房门,探进身子,大声喊道:“妈,我回来了!”
我走过去,拽着他说,屋里没人。老爹一甩胳膊,瞪着眼珠说:“走开,我找我妈呢!”
四
“妈,我回来了!”那晚,我一开门,儿子这样说完,就走进了门。他放下行李,脱掉外套,高举着双手,在客厅里转着圈喊:“我回家了!我回家了!”三十多岁了,还像孩子一样。
然后,他打开箱子,一一拿出礼品,摆在桌上。一大盒“稻香村”糕点,一大盒儿媳送我的“韩束”化妆品,三袋手工奶糖,两袋无水蛋糕。
次日,儿子看望他祖母,又陪我们吃饭,到了夜晚,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喝着茶水,看着电视闲聊。儿子聊他的工作,聊他的家庭,一直聊到后半夜,我们才去睡觉。
两天过去了,儿子要走,我舍不得他走,就说:“这么快就走,来去匆匆,那你回来做什么?”儿子笑着说:“我回来看看你们,陪着吃顿饭,说说话,也就心满意足了。”
我喉咙哽咽,儿子请假两天,又专程坐飞机回来,一路颠簸,就为见我们一面……游子无论走到哪,家都是他的向往,他心灵的归宿,他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可当年,我并不理解父亲,认为他糊涂了,是在瞎胡闹,是在折腾人。现在想想,父亲虽然糊涂,却没有忘记家,没有忘记妈,没有忘记老家的一切,对老家充满了向往。
敬上一杯香茗,表示谢意!
问好,祝佳作连连!
三十多岁的儿子回家像个孩子似的转圈大喊的细节;痴呆的老父亲念念不忘回老家,那腋下夹着双鞋子的细节,那颤巍巍推开西厢喊“妈,我回来了”的场景,无不动人心弦!
选取如此动人的细节来展示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年文化,真情感人。为玫瑰姐的精彩美文点赞!
父亲念念不忘老家,即使在晚年,得了老年痴呆,依然要回家。
儿子不能回家过年,却在年前特意请假回家看望父母。
文章用真实的细节,感人的画面诠释了游子对家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