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古敢行(散文)

精品 【流年】古敢行(散文)


作者:赵建平 布衣,249.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75发表时间:2019-02-15 20:39:07

【流年】古敢行(散文)
   古敢,先前我没有去过。只知道它是一个水族乡。因为水族多,并且是云南省唯一成建制的水族乡,所以很久以来就想去一次古敢,看看古敢的山山水水,看看水族的民风民情。这样的念头,终促成这一次的古敢之行。
   去古敢之前,我先是看了与古敢相关的一些文字。特别仔细阅读了曲靖史学研究者杨平原老师写的与古敢相关的两篇文章,对古敢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同时,我还请富源的郭为萍老师帮助联系了富源文体广旅局的卢志章老师。在卢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又得以联系到古敢乡的曹月祥老师。
   去的时候,我们从宣威经过鸡场,过富源县城,驱车数百公里,到古敢之时,已是中午一点多。早先联系好的曹月祥老师和被称为水族文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张学勤老师,在水族服饰及刺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关翠老师的小院子里,已经候着我们一行,这让我们非常感动。
   古敢,在水语里,是箐林中有水的意思。单看这个解释,就可以知道这里山多,林多,水多。古敢是典型的岩溶地貌,孤峰独立,青山突兀。全乡辖三个村委会,六十一个村民小组,有汉、水、彝、苗、白、回、布衣和蒙古八个民族,总人口为一万六千四百多人。其中水族人口五千七百四十二人,占全乡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古敢地处低热谷槽区,毗邻黄泥河,年平均气温十六摄氏度,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五十三。青山秀水,峰峦叠嶂,铺展出古敢优美的自然风光。因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古敢山水甲桂林”的美誉。
   古敢山多,有山就有水,有水必生树。山如掌,如指,如乳,耸立成峰,逶迤成岭。高高矮矮的山头,连成披绿叠翠的峰丛。异石生于山间,或立或卧,俯仰生姿,为石峰,为石丛,为石林,皆有气象。石有奇者,被当地人称为“石榔头”,生于石山,如榔头锤子,如老者禅悟,立于天地,披风淋雨,于浮云舒卷中生根土中,岿然屹立,遇风雨释然,逢雷电亦释然,化入空无,无惊无惧亦无欲无求。古敢水多,补掌河、木浪河九曲回肠,润土湿地,而在古敢的岩溶地下,又分布着众多泉眼,泉水叮咚,汇而为潭,成溪,成河。小桥流水,灵秀中可见古敢风情,蜿蜒处可觅山水写意。山上多树、多竹、多奇花异草。林为松林、杉林,在古敢洒交凼,有金丝榔树,传说已有千年树龄,被当地人奉为神树。而在大大小小的青峰上,有野生刺梨,竹子和低矮的荆棘灌,常年葱葱郁郁。也生黄朵香,虎头兰等奇花异草。林木阴翳,野竹苍翠,隐天蔽日中可见层次。这景象,凸显出古敢的秀美绝伦。而山与山之间是一摆摆的坝子,正长着金黄黄的油菜花。古敢的油菜花,没有罗平油菜花的规模,但也绽放出精精神神的气象。一山的葱葱郁郁,一地的流金淌玉,在眼前铺展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古敢的村寨,大多座落在低缓的丘陵和河谷坝区,多为白墙青瓦,掩映在竹树丛中。水族聚居的补掌、热水、都章、咚喇、大寨,这五个寨子,在古敢统称为“水五寨”。传统的水族民居多为“人住楼上,牛羊豖犬栖下”的建筑。水族人民“好水滨,构楼居”,在建筑的造型结体和功能装饰等方面独具特色,水族的房屋大多是“人楼居,梯而上”的古越人茆榫“干栏”式结构,“上以自处,下居鸡豕。”底层大多作为喂养禽畜,堆放生活用品及杂物之用。这种房建与水族人民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具有防潮、防兽、防盗、防虫蚁的功能。建房的时候,水族人依照水书宜忌行事。起房立柱,大多选用卯时。“卯者,茂也”。“茂”,水书中含有生育、发达的意思。这种建筑,体现了水族人民对自然山水的依恋和尊重。宅居结体多为一正两耳房的庭院建筑。房屋装饰清秀简约,富于朴素的视觉美感。正房一楼一底,左侧耳房略高于右侧耳房。这种传统的水族特色民居,在古敢,现在已经不多见。我们看到的多是白墙青瓦的建筑,有关水族民居特色建筑,随着时间的流逝,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而湮没于岁月之中。在古敢的“水五寨”,好在还保留了一些他们的生活习性,他们的村寨,仍然保持了与水的密切关系。如“补掌”,水语为“河边”。“咚喇”水语为“水边唱歌的地方”。“热水塘”,与寨子旁侧的温泉相关。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最终没有见到水族传统的民居建筑,这给我们此行留下了些许的遗憾。
   来到古敢,理当了解古敢的历史。古敢旧属安边营。而安边营归属于东爨乌蛮三十七部中的夜苴部,元统治者为加强对夜苴部的统治,据《康熙平彝县志》载:“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立亦佐县。亦佐县治地在夜苴部巴兰乡乌龙箐。据杨平原老师的《古敢旧事》中所说,它在亦佐村东五里,今叫拖古。夜苴部是由沙氏、安氏等不同姓氏组成的彝族部落联合体。在亦佐置十营,分上伍营和下伍营。安边营即为十营之一,属于下伍营。至民国,安边营改称为安边乡。新中国成立后,隶属于富源黄泥河区,后从黄泥河辖区分离,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成立古敢乡,这也是云南省唯一的水族乡。
   徐霞客游云南,入滇首站即为古敢,在他的的《滇游日记三》中,曾详细记录了他至古敢的事情:“入寨门,则门闭久矣。听其舂声甚遥,号呼之,有应者;久之,有询者;又久之,见有火影出;又久之,闻启内隘门声,始得启外门入。即随火入舂者家,炊粥浣足。虽拥青茅而卧,犹幸得其所矣。既定,问其地名,即碧峒也,为亦佐东北界。”在《滇游日记四》中也有记述:“起观两界山,已出峡口,碧峒在西南山下……碧峒在亦佐县东百里。”此两处文字,不仅道明了古敢位置,还写了水族人民“拥青茅而卧”的生活习性。由此可见,当年徐霞客去黔入滇,古敢即为首入之地。文中所说碧峒,据考证,即为现在古敢的下笔冲村。
   据张学勤老师介绍,水族自称“睢”,因传说水族发祥于睢水而得名,民间有“饮睢水,成睢人”之说。水族的族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越人。古越人种姓繁多,称谓不同,历史上称为“百越”。水族来源于古代“百越”中的“骆越”,后历经战乱而至现在的富源古敢和黄泥河等地。族称据明末邝露所著文献《赤雅》一书中“水亦獠类”的记载,“獠”,有指少数民族之义,说明水族先民为古“百越”族群中的一支系。在一些史籍中,水族也称水家苗、水家夷、水家等。他们的生活习俗多与水有关,被称为“住在水边的人”,后逐步发展成为单一的一个民族。
   水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她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历法,水族文字起源于殷商时期,字迹与刀刻的甲骨文、金文颇多类似。因而也被专家学者誉为世界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族文字以及用这种文字著编的典籍,即为“水书”。它兼容了图画、象形、抽象文字的特点。据说水书只有四百多个单字,并且多用于巫术活动。这些文字多靠誊写抄录,并没有刻板印刷。古敢的水族,在生产生活中,也多使用汉语,精通水语的人,并不多见。但据张学勤老师所言,在古敢的学校教育中,现在已经开设了水语教学,这对于水族文化的传承,将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水书典籍被誉为水族的“易经”和“百科全书”。内容博大精深,除了直接反映水族天文历法、原始的宗教信仰之外,还兼容了水族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成为研究水族历史文化的珍贵典籍。更是宗教历史、民族民俗、语言文字等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料。水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直接反映了水族万物有灵的泛神观念。也反映了水族先民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经验积累。由于水书呈现了水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精髓,必然地成了维系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的重要载体,成为水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纽带。水族的历法,又叫水历,水族历法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和春复秋冬四季。阴历的九月为岁首,阴历的八月为岁末。
   我们去到古敢,在张学勤老师的带领下,有幸看到了他们古老神秘的“水书”。据说水族民间教授水书的人被称为“水书先生”。“水书先生”在水族民间享有崇高的地位。水族拜师学习水书时,有严格的拜师程序,他们拜的是水族正神陆铎公。水书先生首先于供桌前念诵祝词施礼,恭迎陆铎公前来享用祭品。拜师时,水书先生要念祝词,祝祷之后,拜师弟子将供桌上的水书从头至尾翻一遍,拜师仪式才算结束。
   古敢的水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之神。这与他们择水而居、承续先民稻作文化有直接的渊源,与祈福禳灾、和合而乐、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紧密联系。他们信仰万物有灵,尤以崇拜土神、水神、岩神居多。因为认为万物皆神,所以生死、疾病、灾难等都要请巫师占卦念经,杀牲祭祀。其中尤以鱼祭祀为典型,水族人民以鱼为祖先化身,认为水族源于鱼,所以在水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鱼”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祭祀中,且歌且舞,舞蹈时,配以水族乐器,以激昂的热情表现出对鱼的敬畏。水族的祭祀通常在节令中进行,所信仰的鬼神名目繁多,除凶神恶鬼之类外,还有驱挡凶神恶鬼类的鬼神,这类鬼神经过世代演变,部分物化成能吞邪镇恶的“吞口”。
   水族民俗节日较多,几乎月月有节。诸如端节、祭龙节、十月舂牛粑节等。端节,是水族最隆重的节日,如汉族的春节一般。主要活动为祭扫和赛马。水语称“借端”,意为吃端,是新年开端,有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意思。水族端节属古代稻作物候的部落庆典节日,过端时候,水族村村寨寨敲击铜鼓,吹笙唱歌,颇有气势。三月的祭龙节是水族最热闹的节日,祭祀的仪式是在树下,祭祀时请老麽用水语祝辞祷告,祈求风调雨顺、安居乐业、六畜兴旺。祝辞翻译为汉语,则是“赫赫洋洋,水生龙潭,杀猪宰鸡,祭献龙王。甲乙丙丁,风调雨顺,子丑寅卯,龙凤呈祥。年年岁岁,平平安安。”的意思(引杨平原老师之语)。祭龙之后,便开始“对歌会”。男女青年相互邀约,对歌地点不限,场面壮观,观众如潮。现在的“对歌会”,大多在古敢和水五寨的文化广场上进行。届时,古敢的水族人民身着民族盛装,敲响铜鼓,载歌载舞。在古敢文化中心,我们看到水族特有的铜鼓,上面雕饰着精美的图案花纹,瓮桶、鼓棒、鼓栓一应俱全。听说击鼓时,一人击鼓,一人抱桶,击鼓人右手打鼓面,左手打鼓腰,节奏有力,雄浑奔放。十月,他们会用新米舂粑粑祭祀牛王和喂食家里饲养的牛,祈愿“牛吃,牛出力,来年好收成”的意思,所以水族人有“十月不舂粑,牛魂不归家”的说法。
   水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他们的生活中,能指物即兴而作,即兴而歌,即兴而舞。内容多以爱情和他们的生产生活为主,以歌定情、以歌传情。唱歌时信手拈来,妙趣横生。这些口头创作多用韵文体,较之直白更为生动形象。最原始的“旭济”古歌(创世歌),内容大体包括了开天辟地、人类起源和部落斗争三个方面,是水族音乐的“活化石”。随着社会发展,水族民间群众的歌唱活动也逐渐社会化,民间歌曲反映的内容亦更加丰富,覆盖了生产生活、爱情婚姻、丧葬祭祀等方面。出现了单歌、双歌、蔸歌、调歌等歌种。水族的歌谣,可分为古歌、生产歌、风俗歌、礼仪歌、风物歌、酒歌、丧歌、苦歌、情歌、婚嫁歌。酒席上唱的歌称为酒歌或大歌,而在其它场合唱的歌称为小歌。水族歌谣十分注重押韵,有“无歌不有韵,无韵不成歌”之说。押韵自由,头、腹、尾韵交织,变韵快,没有一首歌是一韵到底,人们称为回环交织的流水押韵法。并且多用比兴,音韵和谐,节奏表现力颇为强烈,委婉含蓄中饱含真情。
   水族的民间舞蹈有“狮子舞”、“木叶琴舞”、“梳妆舞”、“竹竿舞”、“斗角舞”、“板凳龙舞”等。“狮子舞”源于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因此用“耍狮子灯”来纪念唐僧师徒;“木叶琴舞”是水族男女青年增进感情交融的舞蹈,一人吹奏木叶,一人弹奏月琴,其他人翩翩起舞;“梳妆舞”是水族男女青年追求婚姻自由的舞蹈,由一男一女表演,男的舞扇,女的舞帕;“竹竿舞”是反映水族人民生产稻谷过程中的舞蹈,其主要内容为表现栽秧、收割、打谷的场景。“斗角舞”是两条牛斗角的民间舞蹈,崇尚农耕的水族人民喜爱牛,借助舞蹈的形式,表达对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望。
   最典型的要算古敢水族独有的“吞口舞”。在水五寨,有悬挂“吞口”的民俗,用于镇宅。“吞口”水语称为“及根”,意思是有什么就能吃什么,具有吞灭灾祸邪恶之意。传说很早以前,在古敢水族聚居的区域,易发瘴疠。民间流传“死得忙,走热水塘;死得快,走大寨”的谶言。寨中族老为保佑人们平安健康,到补掌河源头祭祀,乞求龙王显灵,保佑平安。一日夜里,守护祭坛的人突然听到潭中锣鼓喧天,一条金鳞银甲大鱼,眼如铜铃,须如膀臂,从水里冒出,众鱼跟随,随众告知此地瘴疠盛行,大鱼哈哈一笑,说:“一毒降一毒,毒毒是怪物。以毒攻毒,以邪压邪,我变个‘吞口’来吞邪镇恶”。说毕,遂变身为“吞口”,成为人首、狗耳、凸眼、宽鼻、獠牙、咧嘴、伸舌、口含利剑的“怪物”。据此,水族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吞口”自此被水户人家挂于门头,成了保护水族人民安康的神。吞口大致分为“猩猩必煞”“凶神恶煞”“双剑雾煞”“凶神八煞”“送子行煞”五种造型。“吞口舞”又名耍“吞口”,水语为“浪及根”,是古敢水族所独有,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在古敢文化中心,在张学勤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也得以全面了解了“吞口”这一舞蹈艺术。对水族人民所使用的乐器,诸如铜鼓、皮鼓、锣、芦笙、胡琴、唢呐等水族乐器,有了见识。这些乐器中,铜鼓最具民族特点,被水族人民视为权势和财富的象征。

共 635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古敢名字的蕴含、自然特点以及民族组成,古敢的村寨分布位置以及建筑特色,和水相关的村寨名字、古敢的悠久历史、徐霞客游览古敢的史实,水族的历史渊源、语言文字、呈现水族民间传统文化精髓的水书典籍、水族的历法、民族信仰、民俗节日……可以说,作者将古敢这个水族乡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介绍,其中重墨介绍了水族能歌善舞的特点。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歌曲,音韵和谐,节奏表现力强烈,委婉含蓄中饱含真情;水族的民间舞蹈更是源远流长,反映了水族丰厚的民俗文化,舞蹈中重点介绍了典型的“吞口舞”这一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艺术。另外,水族服饰的特点、水族人民的待客方式、饮食特色等也一一道来,让读者对这个以水族为主的乡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一篇《古敢行》,内容详尽,语言精炼,引用准确,详略得当,让读者多层面多角度认识了那个水族乡的山水特色、民俗文化与民族风情,表达了作者对古敢人民的深情祝福。具有史料价值、值得品读的文章,推荐赏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216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9-02-15 20:45:26
  感谢赵老师的蕴含丰厚的佳章,引领笔者进行了一次美妙的文字之旅,认识了遥远的异乡那个美丽的民族。
   祝新春快乐,写作愉悦!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 楼        文友:赵建平        2019-02-17 18:51:32
  谢谢老师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9-02-17 13:01:0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2 楼        文友:赵建平        2019-02-17 18:51:52
  谢谢老师。
3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9-02-18 19:23:43
  这篇真不错,有深度。
回复3 楼        文友:赵建平        2019-02-20 13:22:16
  谢谢老师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