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八一】常读杂书添意趣(随笔·家园)

精品 【八一】常读杂书添意趣(随笔·家园)


作者:松间明月 秀才,1133.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947发表时间:2019-02-22 07:28:57
摘要:我没有更大志向,也成不了大家,业余时间读读写写,常读杂书也只是添点“意趣”,给平淡的生活增添点佐料罢了。

【八一】常读杂书添意趣(随笔·家园)
   在我的书柜中,摆放了很多的书,涉及方方面面,如果单从书架上的书来看,你还真的看不出我的具体偏好是哪些方面,是什么项目。因为我的藏书很杂,不成体系,像杂货铺子。这一点与我在部队学写新闻是分不开的。当时教我们写新闻的老师常常教育我们,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就是要当“杂家”,否则,很难写出好的新闻。后来,实践证明老师说的是至理。在部队时,我先后在防化、测绘、步兵部队干过,专业性都很强,隔行如隔山,如果对这些兵种专业知识不了解,对相关的历史军事不了解,就很难写出让内行人信服、让外行人看懂的新闻了。正因如此,让我长期保持着常读杂书的习惯。
   杂到什么程度呢?在我的书柜里所存书目中,既有古代,也有现代;既有政治,也有经济;既有文学,也有科普;既有水电,也有机械;既有政论学术,也有文艺宣传;既有诗词歌赋,也有金融论坛,还有军事战略与战术。按现在的说法,都是“跨界”。在我家的沙发、茶几,书桌、床头边上,也分别摆了不少的杂书,随手抓就是一本,随便看,随意记。如果觉得这个方面没什么意思,就看另一个方面;如果觉得这本不适合当时的心境,就随手丢开另找一本。很自由,很随意,任性的很。
   随着年岁的增长,心境的沉淀,如今业余时间看的书相对集中,看古代经典和老一辈作家的东西相对多一些。诗词歌赋重点看看《诗经》、唐诗宋词的一些经典人物评论、历史背景,如梦归田园的孟浩然、倚仗听风的王维、浪漫如仙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豪迈奔放的苏东坡等;中外经典文学名著主要有莫尔《乌托邦》、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绿蒂•勃朗特《简•爱》、笛福《鲁宾逊飘流记》、曹雪芹《红楼梦》、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敬梓《儒林外史》、蒲松龄《聊斋志异》、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等;近现代的文学大家的作品,如汪曾祺、沈从文、鲁迅、丰了恺、朱自清、老舍、钱钟书、茅盾、梁实秋等。有时候也读一读名家书法与画论,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米芾的《蜀素帖》,赵孟頫的《胆巴碑》,王铎的《拟山园帖》,吴昌硕的《西泠印社记》,于右任的《标准草书》,以及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油彩画、漆画等绘画艺术。还会看一些有关节令民俗、历史人文、风土人情、地方方志、各类游记、草木虫鱼等。还有一些书内容较为庞杂,无法归类。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觉得我是一个读书极为不专之人,这样看书也不太“靠谱”了。的确如此,我闲读杂书除了文前所说学写新闻需要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因为我没有正规地上过大学,不能象科班出身的人一样有各自的“专业”和研究领域,个人认为读书可以无所顾忌。这样一来,我还从中体味到不少好处。
   可以丰厚人的知识。这个自然不必多说。汪曾祺先生在《谈读杂书》中写道,读杂书:“可以增长知识,认识世界。我从法布尔的书里知道知了原来是个聋子,从吴其浚的书里知道古诗里的葵就是湖南、四川人现在还吃的冬苋菜,实在非常高兴。”这一点我很是感同身受。我在正读书的时候,学校实行的是开门办学,要求走出教材,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实践,走向工厂、车间,走向田间地头,学工学农。常读的书主要有语文、数学、政治以及时事报纸,没有读什么课外读物,知识面很窄。学校地处农村山区,比较封闭落后,对外面的世界一点都不了解。后来从军,感觉自己知识太浅薄了,就不分专业、不分类别、不分学科地看书,遇到什么书就买什么书,看什么书,从书中汲取营养,这些书在开阔了我眼界的同时,也提高了我实际工作运用能力。因为读书杂,涉及面广,学习内容宽,掌握的东西就多一些。在部队我不仅掌握了部队专业所用的化学、电工和动力学等知识,业余时间还学会了摄影、新闻写作;不仅学到战术动作,还学到战地宣传。正是这些丰富的知识,让我成了部队的“自学成才”典型。当时重庆《自学报》还专题报道了我自学的情况。
   让人跨越时空与边界。一个人不多读点杂书,眼界是很难打开的。至少,读杂书是了解历史、了解中外的一个捷径。当我读到《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时,眼前就会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安史战乱之后的长安城,一片凄风苦雨的衰败景象,体味到作者忧国的沉痛心情;当我品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的诗句,眼前就会展现出梨花似雪的浪漫色彩,仿佛看到塞外大雪的壮美,让人感到茫茫大雪中的一片春意,也体会到诗人的惊喜和好奇。读一本好的历史书,就如同与一位智者穿越时空对话,他会告诉你,历史上发生了什么?有哪些教训值得现代人吸取;有哪些经验值得现代人学习,有哪些智慧可以利用,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眼界自然开阔。不止如此,当我们从事某项工作,遇到困境,钻进死胡同时,一本书往往可以把我们从旁门左道带进去而得到解答。在一篇跨界兴趣的好处的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当工作遇到挑战,爱因斯坦经常在厨房拉小提琴,即兴创作曲调,同时一边思考艰涩的问题,然后就在演奏中突然大喊我懂了,好似瞬间开窍,问题的答案就在音乐声中浮现。”正是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学科,让人能左右逢缘,思路大开。
   给人们带来生活趣味。读书有趣味,读杂书能给人带来更多的趣味。因为杂书涉及内容广泛,知识丰富,包罗万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一个拥有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以学知识为乐趣的人。杂书读得多了,很能从中得到乐趣。北宋哲学家程颐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这就是说,人们在久而久之的读书体味与玩味中,实际上就不知不觉地收获了人格上的升华和快乐,这也就是读书人所谓的书香味,或者叫“书香气”,这种气质常常藏于心身,让人外形变得儒雅,不时地会发出一种香味,使人闻之心旷神怡,觉得这个人很有趣味。正如苏轼所曰: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的理解,他所指的就是,书是集百家之精髓,智慧之灵气,荟萃之精华,古今与中外,万千集一起。书读得多了,读得杂了,知识就丰富了,足以陶冶人的性情,充实人的精神,厚实人的底蕴。我们与经常读书的人打交道就可以体会到,读书多的人,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带有书熏意染,口释兰香,天文地理,张口就来。从他们丰富的谈吐中,你会领悟一种雅致睿智;从他们的个性与气质中,你能读出那穿越的尘烟。他们润泽在心底的文气,给人以超然脱俗之感。
   还能增长实用技能。杂书看得多了,就想对着书上知识进行实践检验,从实际操作中寻求乐趣。我曾经一度对电工产生兴趣,看了有关电工基础、水电安装等技术类书籍,从而对水电知识都有所了解。家里电器电路、水的管道坏了,很少找人修理,都是自己动手,家中一直保存着各类电器、水管检测工具。我对机械也有兴趣。在部队时,曾经在十分钟之内,能将拆得七零八落的枪械、发动发电机、电影放映机装配完成并按时运行。看这类实用性杂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触类旁通,可以应用于我的工作、日常生活、业余爱好,遇到这类问题可以不去求人,还节约一些费用。最关键的是,丰富了业余生活,让人的精神得到充实。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个度的问题,读书太杂有时并不利于专业发展。这些对于搞专业研究的人来说,那就另当别论;对潜心于某一方面专题研究的人来说,建议也不能太杂。我这里所谈的“杂”,只是相对于我自己而言。每个人的职业、专业、追求不一样,每个人的爱好、个性、兴趣也都不太一样,大可不必以“杂”为准。我没有更大志向,也成不了大家,业余时间读读写写,常读杂书也只是添点“意趣”,给平淡的生活增添点佐料罢了。
  

共 30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爱读书是个很好的特长,而且老师读书的爱好范围如此之广泛,很是让人敬佩!其实,读杂书,也很好的,杂书的涉及范围广,知识面丰富,所以杂书读的多了,肯定会积累不少的各方面的知识,这对工作对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既然如此,多读书肯定有益无害,所以您的爱好非常的好。爱读书的人肯定气质非凡,浑身充满了书香气,让人见了就会觉得此人不一般,令人肃然起敬。老师很谦虚,您已经很棒了,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呢,在小编心中已经是大家了!您很了不起!随笔心海漫漫,内容广泛,囊括百家,意象纷呈,读后有感叹,自愧不如之感,也有使人精神振奋,励志奋发之感。美文推荐读者品读欣赏!【编辑:小白兔白又白】【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223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白兔白又白        2019-02-22 07:48:53
  问候作者早上好!感谢赐稿八一文学,祝创作愉快!佳作频出!
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
2 楼        文友:松间明月        2019-02-22 08:32:41
  谢谢美编小白兔白又白!过奖过奖!还要加强学习!祝好!
总有一段文字浸润你的灵魂。
3 楼        文友:闲妹        2019-02-22 10:42:35
  书中自有黄金屋,多读书来断丰富自己,很有必要.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3 楼        文友:松间明月        2019-02-23 10:08:42
  感谢闲妹评论。祝好。
4 楼        文友:明月又满西楼        2019-02-24 16:08:27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让人长智,让人明理。爱读书真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学习!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