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那年那月那校园(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那年那月那校园(散文)


作者:为爱守候 白丁,48.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48发表时间:2019-02-25 14:54:37
摘要:记忆不与流年老,那些关于青春,关于校园的记忆就如发生在昨天,如今依然历历在目。


   自从那年毕业,走出镇上初中的大门,我就很少再去了,一晃已经很多年了。今年春天,因为找老同学修电脑,让我再次有机会走进校园,再次有机会亲近我的母校,曾经的学习时光和青春岁月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现在的新校园已看不到当年校园的影子。原来校园外的护校沟和校园里的杨树林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商业店铺和居民住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真是寸土寸金呀。
   现在的新校园一进气派的大门,一条笔直的甬道通向校园里面,道路两边是四季常青的冬青和叶子油光碧绿的广玉兰。一进校门的甬道左边是一个小型的停车场,里面停满了各种私家车。真是今非昔比呀,当年偌大一个校园,别说私家车了,就连一辆自行车也很难看到。沿着甬道往东一直走,左边是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再往里继续走是教师办公楼,都一样高大气派。站在教师办公楼上能看到教师办公楼后面有学生食堂和女生公寓。甬道往东走到尽头,是一个很大的操场,也是升国旗的地方。甬道右边没什么好写的,原来的教室和教室前面的杨树林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教师公寓小楼。啊,这就是我曾经的母校,岁月没有沧桑您的容颜,反而让您在新时代换新颜、展新姿。看着眼前青春不老的母校,我感慨万端,不由得想起了当年我们就读的校园。
   当年的校园是没有楼房的,都是清一色的红砖灰瓦房。校园的四周是很深的护校沟,护校沟的外边靠西的马路边,和校园对门的是老乡政府所在地。当年乡政府的食堂就在学校对门的马路边,因为是机关食堂,比学校食堂伙食好一些,我们学生有时也到乡政府的食堂去买饭吃。校园的其它三面都是乡村民居和农田。整个校园一共有三排带廊柱的砖瓦房,这在当年已是最好的房子了。这三排砖瓦房都坐北朝南,最后一排是教师宿舍,其中有两间,一间是女生宿舍,一间是学校广播室。从北往南数,第二排是初中一年级,总共有两个班,中间还夹有教师宿舍和男生宿舍。以此类推,第三排是初中二年级和三年级,都各有两个班。第三排教室的前面是一片很大的杨树林,里面长满了高大的杨树。杨树林的西边,靠马路边是学校食堂。学校的操场那时在学校的西北角,中间有一个篮球场,紧邻着学校西边的马路,站在操场上能看到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
   初中一二年级的时候,那时我们都是走读。我们家离学校远的,有十来里的路程。那时,我还小,没有出过远门,走过远路,记得刚上初中时,步行到半路就走不动了,常常要在中途歇几次才能走到学校。为了上学不迟到,早晨天还没亮就要起床,洗漱,做早饭,准备好中午在学校吃午饭带的菜,一切忙完就迈着匆忙的脚步,过田埂,走大路,步行到学校。刚开始感觉比较辛苦,可是半个学期过去就练得健步如飞了。和要好的同学边走边聊,顺带看看沿途的风景,感觉也别有一番乐趣。
   初三的时候,因为学习紧张,我们家离学校远的同学就开始住校了。那时,我们乡下点的还都是煤油灯,而我们上晚自习时教室里点的是明亮的日光灯,那时在一个乡下孩子的眼里这已经是很好的条件了。初三的住校时光最是让人难忘。
   早晨,天还没大亮,学校广播室的大喇叭就响了起来,打破了同学们的美梦。睡意朦胧中不想起来,就听歌,所以那时感觉大喇叭声也不是那么讨厌,反而学会了很多歌曲。那时放的都是港台流行歌曲和一些校园歌曲,有些我到现在都还会唱。十分钟的缓冲期一过,人已经完全清醒了,大家就起来洗漱,等到男女同学在操场集合完毕就开始沿操场一圈圈跑操了。那时的学习生活真的是紧张、活泼、向上。
   上过早操、吃过早饭就是朝读时间,有的同学就在教室里读书,也有的同学捧着书到教室前面的杨树林里去背。杨树林里空气清新,记忆效率提高了不少。课间休息和早晚的闲暇时光我们也都喜欢到杨树林里的林荫道上散步休闲。春天万物复苏,看杨树吐出嫩绿的新芽,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杨树带来阴凉,享受林间清风;秋天,看落叶簌簌,感受季节的更替;冬天,看玉树琼枝,林间白雪皑皑,欣赏冬天的美丽。那时,校园里流行吹口琴,早晚的休息时间,同学们会三五成群在杨树林里聚在一起,中间吹奏口琴的男同学是焦点,随着优美音乐节奏的响起,引来围观的女同学们含情脉脉的目光。
   记得那时,在离学校一里多远的地方有一片松林。傍晚放学之后,时间充裕,我们有时也会到那里去背书,那里远离街道和村庄,更加的优雅和安静。我很喜欢风吹过松林的声音,像海浪轻轻拍打着海岸。书声朗朗,松涛阵阵,成了紧张学习生活中一道优美的风景。
   傍晚的时候,夕阳西下,有时我们也穿过学校对面的马路,到学校西边的田野里去背书。田野的中间有一个池塘,平静如镜,映照着西方天空的晚霞。一个勤奋学习的少年,漫步在田野小径上读书的身影,成了记忆中的美好画卷。
   夜幕降临,教室里亮起了灯光。透过窗户,明亮的日光灯映照出同学们勤奋学习的身影。同学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做题,也许还有两个同学在小声地讨论问题,也许是遇到了一道难解的题目。当年,教室里那明亮的灯光,就如我们人生路上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当年在学校对门乡政府的大门前有一口带辘轳的砖井,是周围所有单位、住户和学校的饮用水源。我们寝室也从井里打水用,有时还做好事帮助老师打水。记得我刚开始用辘轳打水用不好,动作既笨拙又吃力,后来熟能生巧,就运用自如了。这口砖井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没有了,它只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记忆不与流年老,那些关于青春,关于校园的记忆就如发生在昨天,如今依然历历在目。
  

共 22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围绕校园记忆来写的。相信每一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圣土和青春绽放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校园,作者也不例外。多年以后,作者再次走进了自己的初中校园,如今的校园气派、别致,已看不到当年校园的影子。但是作者在恍惚中对昔日的校园记忆犹新,那些校园往事依然历历在目,如数家珍。从作者的回忆里,我们感受到作者对那段青春成长的无限珍惜和怀念,充满着深情的感恩。文章朴实流畅真情,一幅幅老时光的校园记忆在作者的文字里宛如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展开,给人深深的触动。欣赏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9-02-25 14:56:59
  人生最难得的是岁月悠悠初心不改,欣赏老师朴实真情的文章,带着小编也仿佛去了昔日的校园,感受那一个个青春飞扬的成长岁月。创作辛苦了,期待更多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为爱守候        2019-02-25 20:46:53
  学习时光,青春的记忆难忘怀。谢谢叶华君老师的精心编辑,问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