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皎月(散文)
昨天是元宵节,我未曾去看火树银花,没有追随狮舞龙斗,更没有在月上柳梢头之时,和什么人约在黄昏后,只在这个到处喧闹的夜晚,寻了僻静之处,手捧一杯香茗,隔了窗,抬头望月。
那是一轮皎月,在灰蓝色幕布上完美呈现丰姿。皎若美人面,圆润,无瑕。
它与我对视,眼神似单纯又似深邃。一忽儿又似睿智老妇,看穿了我的内心,目光中含着悲悯;一忽儿宛若十几岁的少女,不谙世事,干净纯澈。我知道它阅尽了人世起起落落,看惯了爱恨情仇的故事,甚至生命的结束,朝代的更迭,她自然应该是个智者,可是为什么她还能给我干净纯澈的感受,宛若十几岁的少女呢?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美人本已如画,又有皎月作筏,愿意为她增添光华,于是那男子便丢了魂魄,满心爱恋,洋洋满溢。这样美好的爱情,自然是值得歌咏的。有无数小儿女情态、赤子情怀,在月亮的眼眸中逐渐演化成动人心肠的爱情故事,锲而不舍的追求,如珠如宝的呵护,举案齐眉,白头到老。一对又一对有情人从青丝三千相思满,到白发皓首永相伴,一路走来的幸福与甜蜜,都被月亮收藏进记事薄。我几乎可以想见,月也如自己亲历了爱情,期盼、沉醉、甜蜜,或许当它意识到它的旁观者身份,它心中更多的,是欣慰。
它为这些爱情故事提供了美好的背景,营造了浪漫的氛围,当它内心的甜蜜、幸福和欣慰达到了顶点,它一日日的丰满圆润,才成了元宵佳节正月十五这晚的皎月。
可是你读过《上山采蘼芜》么?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女子辛勤劳作,却被无情抛弃,逢遇故夫,还要可怜巴巴地问一句“新人复何如”,问出这句话时,那女子的内心想必如针扎般疼痛,虽得了句“新人不如故”的评语,却更见男人的无情和冷血,在男人眼中,她只是一个工具而已。也有人为那男子找了各种各样的理由,揣测是那女子不能生育,揣测是那男子遭受逼迫,揣测……可是无论哪一种揣测,都无法改变女子被弃的事实,都无法推翻这是个悲剧故事的结论,都无法拭干女子心底的眼泪。
你读过《氓》么?那女子天真烂漫,感情热烈,不见男子则泣,见了男子则喜,一腔深情倾囊出,一朝嫁做君家妇。岁月折去了风华,红颜染上了沧桑,男子却有了二心。那汤汤淇河水,怎能洗清心头万般愤恨。当年涉淇,满心幸福,是对婚后甜蜜的憧憬;再度涉淇,伤痕累累,是认清现实的沮丧和疲惫。
我更不愿去想《长恨歌》中的明皇和杨妃,花前月下的痴恋,终归是马嵬坡前的抛舍,纵使有无限的悔恨,即便有后来的碧落黄泉的追寻,那又怎样?毕竟是背叛了,不是么?更何况,与江山和王朝相连的爱情,只会更不堪一击,那女子,还平白担了祸水的罪名。
自然,这世间负心薄幸的并非只有男子,世间万象,光怪陆离,再到现代,有抛夫弃子的狠心女,有一掷千金为情郎的豪门贵妇,或为颜,或为钱,或为欲,也或者是一时意乱,但终归,除了那美好,还有丑恶的存在。
有人说,这些事那月儿怎会全都知晓,他忘了,即便月儿隐在太阳背后,它仍是存在的,更何况,这些女人与男人的故事,也是写了无数个日夜,无数个春秋的。若是月儿会谈恋爱,它定然是个高手,可是,见了那么多背弃的故事,它,还会谈么?
再度抬头,不知何时,那月儿周围飘来几缕云来,遮住了,月色也黯淡了许多。
忽然想起苏东坡来了,他是我最喜欢的古人之一。这个人十分爱吟诵月亮,或许是月亮总是站在不离不弃的位置陪伴吧。他的“千里共婵娟”思亲念友,他的“一尊还酹江月”感叹华年。我喜欢他,却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句,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美食,更是因为他的风骨,因为他的处世智慧。
当他因“乌台诗案”被贬时,他自然知道周边有小人,他自然知道若是改变自己亲附新党,或许会免去祸端,可是他不肯,他出言讥讽新法,是看到了新法的弊处,可是旧党得势之时,他又因人生经历看到了新法的好处,于是他又维护起新法来。他很傻,是吧?他不为党派服务,只忠于自己的内心。被一贬再贬,竟然没折了他的气节。苏东坡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变与不变,他悟得很透。世界在变,他的内心没有变。我想,或许,他比我好的,是他有更豁达的心胸,更善于找到安慰自己的理由,更能智慧地处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生活中,我其实不善于交往,仅有的几个朋友,都是能掏心掏肺的。不善于交往,不等于不愿意交往,我从象牙塔中走出,又走进象牙塔,不能说不谙世事,不能说什么都不懂,但是当一步步试探着走出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我还是疑惑了。这世界,实在是复杂的多,这人心,实在是诡谲得很。我按着自己的脖子,强迫自己改变,可是,时日已久,骨头早已硬了,哪里还能低得下头来。只能任凭那棍子打在身上,一节一节听着骨头碎裂的声音,但终究还是站着。站着,是好事,但终究还是疼的,是哀怨的。
若能如苏子般望月有悟,潇洒徜徉于天地之间,哪里还有我此时的自悲自叹,自哀自怜呢。
这月亮陪过了苏轼,如今又陪着我了。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后主抬头望月时,想的是之前饮宴玩乐,美女相伴,想的是前尘奢华,眼前衰败。而月,则对他叹息,满目同情,可这同情,又能有几分?狼烟滚滚,战鼓隆隆,铁骑如潮,鲜血满地,百姓如哀鸿,流离失所,当每一个旧王朝病入膏肓,都会经历这么一场。新王朝的主人意气风发,踩着累累白骨拾级而上,抬头望月,哪里还会有感伤哀叹。
月又能说什么呢?历史就是这样起起伏伏中前进的,悲悯或是欣慰,不过是毫无价值的东西。它只能看着,把心肠炼得硬了许多。或悲或喜,或不悲不喜,它以盈缺的方式展现着。
我和它对视,它笑我。
傻女子,我不是你,也不是他,我就是我。纵然你们把众多情感寄托在我这里,让我承受了诸多沉重,或寄相思,或念故乡,或叹人情,或咏历史,可是千百年来,我终不会改变,我就是我。
你不会变吗?我傻傻地问月,看了那么多好与坏,美与丑,残忍血腥与善良静好,你不会乱吗?
傻姑娘,这个世界本就是矛盾的,心向阳光,不等于没有黑暗;崇德尚义,不等于没有背叛。无论是爱情、友谊还是其它,都是各有缘法,我只不过是做了旁观者,顺其自然而又不随波逐流罢了。
是呀,你可以做旁观者,慢慢修炼内心,阅沧海桑田,独超然物外,可我这个傻孩子是不能的。我看不透,猜不准,忍不了,修炼不到位,只能学会隐藏和龟缩,就像这个夜晚,躲在这个角落,一个人。
月亮又笑了,我不知道它在笑什么,只看到它拂去了那几缕云,又露出了它的皎洁面庞。
忽而就想起了刚看的电视剧了。
《延禧攻略》,我看的投入而郁闷。我曾写下这么几段感悟。
“看延嬉攻略,娴妃,坚守内心,不愿越雷池一步,却步步维艰,不由让人感叹。不知此后她在后宫争斗中如何自处。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可悲呀可悲,可是,人又怎能违背自己的内心呢!”
“可悲呀可悲,娴妃,家破人亡,看来不得不改变了。”
“她果然黑化了。”
“魏缨络,聪明泼辣,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不找事,事来了也不怕。入宫多年,身经百战,征服了皇帝,未失本心,做人,做女人,还是做缨络那样的女人吧。”
终于,我也笑了,手中香茗已凉,心中一片亮堂。我在这人世间,已尝了爱情的甜美,家庭的幸福,友谊的芳香,又何必去想那些沉重的东西呢!灰尘杂物,轻拂而去,一袭白衫,如月皎皎。
月,看我的目光中,不再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