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黄牛精神,筑梦瓦岗(散文)
43岁的付红军,是瓦岗乡的一名包村干部,初见这位比我年长的大哥,总有一种丝毫不违和的踏实感。憨厚的面庞,魁梧的身材,朴实的穿着,微慢的语速……他直观且典型的外貌特征告诉我,这绝对是一位在工作上任劳任怨、踏实肯干的乡村干部!
红军大哥,有一个上高中的儿子,妻子是县医院的一名护士,工作上的繁忙和孩子上学的缘故,三个人很少能够一家团聚地吃个便饭、聊聊家常。
“您可以向我谈谈工作,也可以谈谈生活,谈谈向往!”面对不善言语的他,我只能以这样直白的方式,开启我们之间的访谈。
“工作嘛,很多,很零碎,一句话吧,不是在工作的路上,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我心头为之一震,这话说得很有深意,他在冥冥之中,展露出一位基层干部在本职岗位上来去匆匆、雷厉风行的一贯作风。
谈起这位犹如黄牛一般稳重实在的老大哥,不得不提起他分包的两个困难户。
贫困户田国芹,是乡领导直接分包给付红军的贫困户。2017年的某个冬日,国芹在卫辉的医院被确诊为乳腺肿瘤,需要随即住院治疗。她的儿子在外地上大学,还有个年幼的女儿,丈夫长年在外务工,家中没有合适的人员对其尽心照料。外地就医十分不便,出门在外,更是不易。作为乡村干部,帮助自然义不容辞。红军大哥开上自家的小车带上留守在家的母女二人,前去离乡较远的卫辉看病。来来往往,这一拉,足足半年。好在,经过几个疗程的放疗、化疗,田国芹的病情逐渐稳定,身体也慢慢康复……
国芹前前后后花了近七万元的治疗费用,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付大哥经常带些实用的东西前去看望她,并为其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入股奶牛场的分红实惠。想到他的儿子在外省的高校读书,又担心这孩子因为家庭条件拮据而影响学业,他又跑前跑后地为其办理了助学贷款。眼见国芹身子一日日渐好,付红军又在乡里为她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国芹可以依靠自己的一份劳动,来增加一份暖心的收入。
国芹在外务工的丈夫,作为家庭的顶梁柱,红军大哥也给予过无私的帮助,他考虑到国芹的丈夫原来所在的工地薪资不高,又帮其介绍了新疆某地一个高薪的活计。对此,一种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国芹丈夫将这份恩情牢记于心!田秀芹和丈夫满怀感恩,乡村干部给予他们的是大哥一样的胸怀与关切,让原本昏暗的家庭重回往日的朝气。
苏庄村的苏保青,也是付大哥重点负责的贫困户。2016年他被查出食道癌,腹部和胸颈处都要开刀,进行肿瘤切除手术。妻子是家庭妇女,没有固定工作,仅有的一个孩子也长年在外务工,五万元的手术费用让全家人着了急!付红军获悉情况,通过大病医保报销医疗费的同时又为其申请了低保。为了方便苏保青术后检查,红军大哥联系自家在县医院工作的媳妇儿,为其引荐北京医院在我县定期蹲点诊查的大夫,每隔一段时间就陪他去院检查,确保了苏保青病情的稳定。
考虑到保青年轻的儿媳还没有工作,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又通过劳动保障部门,在就近范围内,为她安排了一个轻松且不用加班的工作。这样一来既可以腾出一定精力兼顾照应有待康复的婆婆,又可以有一份实际收入,进而补贴家用。
好干部,好榜样,付红军作为包村干部,时常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带上村里干部、委员开展“送温暖、送关爱”活动。
挨家挨户地走访调查,他从来不敢懈怠,了解村情,吃透民情,将县乡针对于贫困村出台的各项扶贫政策烂熟于心。
遇困难就帮,扶危助困,付红军深受广大村民的喜爱。邻家有个孤寡老人,房屋年久失修,红军大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协同两个懂瓦匠的村民,在半天时间内,就填补修复了老人家房顶漏水的缝隙。老人终于不用再强忍寒风冷雨过日子了,她对红军说:“咱村的好官儿呀,你要是俺儿子就好了!”“大妈,瞧您说的,咱乡村的官儿,不都是农民的孩子,有啥帮助尽管开口,就把那些个当官儿的,当您自个儿的儿子使唤!”
年迈的大妈记性不好,时常稀里糊涂地把红军当成自己早些年病逝的儿子,她偶尔也会自言自语道:“俺儿子今儿又来看我这老伴儿了,给村头小卖部割一大块儿五花肉,给他包顿饺子吃吃,儿子打小就爱吃饺子!”
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急,加班加点,是付大哥的工作常态。媳妇儿下班回家,经常黑灯瞎火:“哎,又去忙了!”媳妇善解人意,对忙碌的丈夫从来没有半句怨言。在高中就读的儿子,也是媳妇儿亲自负责接送照料。
儿子临近高考,压力很大,每逢周末,想找父亲谈心解压,却找不到红军的影子。“爸,你在哪?找你……”电话那头,只听见群众与红军的交谈声,还有匆匆挂去电话的“嘟嘟”声……
老话说的好:“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看到老爸傍晚赶回家,儿子才明白,白天市局领导在视察工作,红军在做后续工作的跟进完善,与涉及的群众协商解决遗留的问题……
付红军曾对我说过:“包村干部的日常工作太杂,除了扶贫以外,还有村户档管、环境保护、宜居指数、卫生评估,等等等等。”面对我的采访,他偶尔会跑神儿,只是将个人工作、生活的某个方面,只言片语地一带而过,他似乎有心思,心头总有放不下的活儿、放不下的工作,似乎脑海里总有需要他亲力亲为的事情。
因此,我不敢有太多逗留,生怕影响了这位心中装满工作的“大忙人”,只能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尽一切可能去了解这位忙碌的领导。
离开乡政府时,我巴望了一眼正在办公的红军大哥,他正在电脑前理顺贫困户的建档信息。他时而紧锁眉头,时而目光如炬,时而叹息愁思,时而嘴角上扬。他的心底,装满乡民的喜怒哀乐,装满对于扶贫事业的莫大关注!
每当我浮想起红军额宇间那一道道枯萎的皱纹时,我会觉得那来去匆匆、日日工作的付大哥身上,总有着黄牛一样的品性。扎实苦干,辛勤付出,在他身上有着牛一般的耐性,有着牛一样的坚韧不拔的性情。
2018年的初冬,苏庄村不再是县乡认定的贫困村落。乡民安居乐业,人与人之间团结友善,互帮互助,苏庄村在奔向宜居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人民的幸福安康,离不开像付红军这样有着黄牛精神的基层干部,离不开群众对于干部队伍、对于党的方针政策的全心信赖、全力拥护。
干群一心,无坚不摧,这是一名基层干部的信仰,这是所有扶贫干部的梦想,是对于“天下无贫”的崇高理想的完美解读。他的壮志豪情藏匿于胸口,他对于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永远践行在勤恳务实的行动上!
临近离开那个充满烟火气息的村落时,我有些恋恋不舍,我看到田间的黄牛默默耕作,看到一切忙碌的乡民,在整洁的乡间大道上辛苦奔波。我想起习近平主席鼓舞人心的话语:“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对于奋斗中的苏庄,对于奋斗中的瓦岗,明天将会更好!
现代化的农业操作里取而代之的是机器的轰鸣声,但令我欣慰的是,那永恒不变的黄牛精神,在我异常热爱的土地上声声不息、久久缠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