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那么,我们去姜席堰吧(散文)

精品 【流年】那么,我们去姜席堰吧(散文)


作者:飘ping 举人,429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04发表时间:2019-03-03 11:24:31

【流年】那么,我们去姜席堰吧(散文)
   一
   冬季水瘦,我不知道姜席堰是否走过了一条莽荒或孤直的路,当我站在席堰出入口,看印记里曾壮阔浩淼的灵山江水孱弱成涓涓细流,看堰坝裸露出粗砺韧硬的块石,石上有苔痕青郁,水边有灌木驳杂,不远处云雾裹缭,松竹耸翠,黛色群山渐至合围,一时沉寂恍惚。
   眼前的景致并未熟悉至心髓,翻开的往事罅隙里却已经卷席了一些欢声笑语纷至沓来,又清脆又甜腻,那是年少时候一次又一次的春游所触及的欢快时光。彼时姜席堰仿佛遗世,却纵容着我们的百般撒野,堰坝、沙洲、滩石、芦苇丛中,以及澄澈的江水里,随处都有我们奔跑和戏耍的身影;偶尔也会安静下来,那必定是大伙儿已经围坐一团,老师们又开始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了:很久很久以前,村子里住着两个员外,一个姓姜,一个姓席……
   走在席堰上,江水正绕过堰坝从闸口奔腾而下,发出生动悦耳的轰鸣,也有细细的水流穿过坝上块石的间隙潺潺流动,像极了正在追逐嬉戏的孩子。此刻,我便坠入这水的幽境了吗?与堰坝平齐的宽阔水面静如处子,偶尔风滑过,已皱起一江涟漪。水岸一边是蛇山山岭,一边是沙洲。沙洲上遍布肥绿厚实的灌木、松、竹。我喜欢这样的绿色和宁静,它们空灵得如同一幅水墨长卷,在我眼前缓慢铺展。
   从席堰往姜堰,可以乘竹排逆水而上,亦可过沙洲徒步而至。沙洲上到处都是细腻的沙子,到处都是苍翠的大毛竹和林木,有小路在林间蜿蜒,彼时幽深静寂。当风滑过,林子发出无边无际的摩擦声响,沙沙有声,泄洪道里的水流传来清冽的叮咚跃动。
   有人于水边垂钓,那么安静地坐着,旁若无人。顺着他凝视的水面,小鱼儿正欢悦,他却不急,只等着它上钩。我有些沉溺,这么安和的遇见,仿佛已涤净了尘埃,就连那轻拂过水面枝条的调皮样子也让人心瞬间生了愉悦。
   沙洲的尽头,是姜堰。空阔的水面,划动的竹排,缓缓而泄的灵山江水,对岸村庄和山峦的轮廓——如诗、如画,我的目光开始灼灼。
  
   二
   如何追溯一座坚忍的堰坝,容乃和曲折?那么被世人所瞩目,是它“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申报成功?是它本身所具备的灌溉功能?是它的巧借自然引水入渠?还是它所走过680多年的漫长岁月?
   站在姜堰北岸,我有些恍惚。眼前的灵山江水从逶迤的龙南山脉一路奔腾而来,却于此俯首称臣,还心甘情愿地被一分为二,沿灵山港继续往前,或者经引水渠至席堰。这当中,有多少泛黄往事?我可不可以去探个究竟?
   最先吸引我的,并不是堰口新建的文化长廊和满盈古旧情怀的水碓,这个季节冲砂闸下水流依旧湍急,于是席堰显山露水。是的,是席堰。席堰呈弧形,堰坝下方如扇般铺展开来,若水满流溢,抬高的水便如瀑布般奔腾而下。堰坝上遍布冰裂纹状铺陈有序的块石,石上的苔痕分明是时光的印记。我无法想象这堰体如何经历了漫长的年月,比如风吹雨打,比如洪水肆虐,但当用松木搭成框架,里面填充鹅卵石,这样建成的堰已经受住了几百年的冲刷。不是吗,水浸千年松,恰是古时生态治水的最好写照。
   遂想起沙洲。沙洲上无人开垦,无人劳作,只有泄洪道在丛林的疏影里忽隐忽现。我惊异于它的几近荒莽,但正是这样的荒莽,才成了此刻的绿洲,更不动声色地串联起姜堰和席堰,以角尺状挡水坝的姿势,起到了纽带的作用。
   这是一个科学布局的整体,更是建造者发挥的无穷智慧,“它没有过多的工程投入,只借助这一区域的自然山势、地势和水势,因势利导,疏浚“S”形河湾凹岸的河流支叉作引水道,将席堰兼做溢流堰,‘引水不引洪,水害变水利’;同时在姜堰上游右岸和席堰下游左岸布置引水渠,用于农田灌溉和沿途百姓生活用水,成为古代山溪性河流引水灌溉工程的典范。”
   我喜欢读这样的文字,它于某个瞬间让人豁然开朗。是的,姜席堰的步履一直轻盈而凝重,它的灌溉、生活用水等作用,和自建成后人们世世代代对它的保护,于漫长的年月亦是浓重的一笔:譬如沙洲上无人砍伐,譬如被冲出水面的一截松木被人珍藏……
  
   三
   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过程一定繁杂,百度,其遴选标准众多:建设年代必须在100年以上,必须仍在发挥作用,必须在工程设计、建设技术及使用管理等方面领先于其时代……也许,此刻,我只需知道一件事:2018年8月14日,姜席堰成功申遗。
   多么振奋人心,又多么实至名归。不是吗,姜席堰,灌溉面积最多时曾达5万余亩,更被引堰水注入城内壕沟,既防战患又备火灾。而其严固完竣为衢之最,到民国时期,仍有堰水从城西穿城往北至驿前……
   我喜欢这样姜席堰,它穿越680余年的沧桑,它将被永续利用;它曾经遍体鳞伤,满目疮痍,此刻,却如此厚重,如此秀美和磅礴。站着,我只站着,痴痴地凝望。彼时姜公和席公一定不会想到多年以后还有如我的女子这样静立在堰前痴痴凝望吧,时光流徙,筑堰时再多的故事都已泛黄,而一块鹅卵石,一段千年松木,一道堰坝,一片沙洲,无一不呈露出历史的沧桑韵脚,连堰上的苔痕都那么浓郁和湿绿了。
   包括年少时便耳熟能详的姜、席两公的故事,此刻,屹立于灵山港中的姜席堰更以其儒雅坚忍的气势,复原了人们世代筑堰、守堰、护堰的过往曾经。有典可籍的册页里,还漫卷着元、明、清时历代县令修堰、固堰的历史尘烟,察儿可马、黄大鹏、卢灿、徐起岩……他们的声名荣耀着姜席堰的今天和未来——这是姜席堰的往事,更是此刻,我站在堰上,逐一感受的情怀。
   沿姜堰南岸往回走,沿途树木苍翠,江水欢腾,千年古堰的上方,乌溪江引水渠矫健地跃灵山港而过,好一幅今古水利设施图。堰神树有多老了呢,它亦历经百年风雨,此刻,以静默,以固守,又苍郁又遒劲地伫立于汩汩清渠旁,偶尔风过,还与水碓里一起一落舂米的碓梢那么有节奏地,一唱一和。
   “流水乖,乖流水,乖乖流水进水渠。”听见了吗,有孩童稚嫩的儿歌声已经开始领诵,那么,我们去姜席堰吧。

共 23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用生动而形象的文笔描写歌咏姜席堰。第一部分,写冬到姜席堰,触景生情,回忆起儿时到此春游的欢乐时光,然后,像铺展画卷一样,展示了姜席堰如诗如画的风景之美。第二部分,写姜席堰的科学布局及水利灌溉的作用。第三部分,写几百年来,姜席堰工程的功能、保护、发展。写这样的文章,很容易流于资料的堆积,但是作者却依靠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诠释能力,以“我”的行踪、观察、思索为线索,借助鲜活灵动的叙述语言,逐一展示了姜席堰的风景之美,功能之善,历史之丰厚,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科学的领悟,人文历史的添加。优美典雅又丰厚蕴藉的好游记散文,推荐赏阅。【编辑;快乐一轻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303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9-03-03 11:26:23
  典雅的语言,富有才气的描摹能力,欣赏你的好文笔!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2 楼        文友:劳英        2019-03-04 06:17:50
  作者以自己的旅游行踪述叙了姜席堰的历史。一座经历了680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堰垻。这是一座堰垻美丽宏伟,贡献巨大的堰垻。是一座属于我们国家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作者在文中的详细论述,细腻的语言,十分动人,而又吸引人心。读者我十分喜欢作者的这篇美文。特别感谢作者!拜读了!
相信自己的努力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9-03-05 09:23:45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