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博酷随想(散文·家园)
不知为什么,从来没有想要把散文整理成一本集子的想法,总以为那是风烛残年,弥留之际前的事。创作正旺时,只考虑新作品的去向问题,然而,偶然发现“博酷文丛”征稿消息,我的心由衷一动!
我不知道策划者名为“博酷”的原意是什么,但我特别喜欢博与酷这两个字眼,在我的理解中,酷是个性化的意思,包括自由、平等、独立、锐气,是超越人云亦云的话语。博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总之,“博”是品格,“酷”是性格,这都是我心向往之的文品与人品。所以,在此之前,若干文丛信函邀请,名号大得令人眩目,我都不曾动心。也曾企图有一天名气大震时,说不定会有人上门签约呢。当然此企图早已被文山书海名人辈出的世相淹没汰尽。触目“博酷”却让我踊跃入册,因为我对“博酷”的精神内涵情有独钟!我希望这两个字冲刷我内心的滞垢,脑中的朽气,焕发早春的朝气。我不知道谁和我一同“博酷”,但我相信敢于“博酷”的都是勇者。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青年多如牛毛,从知识平乏的岁月走过来的青年,虽面带菜色,却个个踌躇满志,人人都有鸿鹄之志。我也汇入其中,那时候我最向往的是让自己成为知识“渊博”的人,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想要在短时间内获得“博”谈何容易,但“博”却在我心中扎下了根,刻下印,“博”是我的目标:博览群书,博大精深,博学多广,如果条件许可还企图学贯中西……
我以为“博”会让一个人有了广度,也有了厚度。那个年代是个讨论真理实践的年代,众说纷纭。从小听惯了“大公无私”,这个时候又说:“自私是人的天性”。于是乎,人人申诉“大公无私”对人性的侵占,自私利己便从此有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也有了合理的土壤,谁还在说“大公无私”必定披上虚伪、假正经的盔甲,觉得自己是个没有思想的土老帽。以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人品的标志,可后来说,那是为贫困开脱的说辞,穷恶富贵,人,自己吃饱了才有可能分给他人,自己还饿哈哈的,很难说我饿死你活吧。那一定是患了“脑膜炎”或者“脑积水”。于是乎,黑格尔的“弱肉强食,贫穷就要挨打”这种彻底物质化的理念风靡全球,在我心里也曾风靡一时,如火焰般增长我的欲望,要改变自己就得强大!政界要权,没权无法大展宏图!商界敛钱,没钱如何发展宏业?文界求名,没名怎么争取话语权?
我以为追求名利、地位,都不过是人生里程中的正当争取,他须要通过诚实劳动获得认可。然而,当有一天突然发现:“争取”不仅仅在于诚实劳动,就像文人常说“功夫在诗外”一样,任何一种资源都可以操纵到极致,唯独正直不生效。于是,世界在我心里彻底颠覆,城市坍塌,大地毁容,人群变得异常狰狞!我被抛在十字路口,内心淌着血,眼里流着泪,带着一副受骗上当的神情,茫然地望着苍天,所有的空间都写着“怎么办”!除去劳动我还有什么。
“怎么办”这三个字,有时候像铜墙铁壁围猎着我,有时候像散乱的子弹射击我,有时候像一群魔鬼挑衅我……
我突然觉得死比活容易!这一刻我仿佛被五鬼分尸,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世界。我觉得我的心被谁挖走了。那公平、公正成了嘲笑我的字眼。回头看,我每一天,每一时都在陡坡上颤抖,汗流浃背,披头散发,一步一个血印儿,抬头看,那巅峰离我越来越远。人群里的技艺一个比一个出色,我除去诚实劳动还有什么?我看到时代的列车一辆一辆从我身边路过,我也曾跑上去试图让某一辆车带上我,但是列车太拥挤了,我被一次次挤下来,在人群里我显得那么无力,别人无孔不入,我却有孔也入不进去,刚迈脚就被莫名其妙拎出来了。
漫漫长路,让我越来越感到“博”的吃力,当没有选择的“博”,反而迷失了自己,所有的思想和见识都来源于客体,都只是借鉴,而且那些见识未必都是香花,甚至会破坏了自己创造的机会。
当我静来仔细观察山川大地的时候,我发现了凸凹二字,世界就是凸凹不平,有山峦就有川谷;有高楼就有茅屋。世界的呈现不就是人群的呈现吗?凸凹合起来是严丝合缝的,是一个整体。你再看,高山的水总是要往下流以添补低陷的地方,越是低处越是深邃。我发现了高与低的辩证。同时我又发现水的格调与火的姿态。水的格调永远虚怀若谷,遇山绕行,遇石低头,遇崖跳跃,遇平而缓,无论克服多少艰难险阻,从没有回望路途的漫长,也没因坎坷而怨世不公,它一心向大海奔去,拥有海的容量不就是“博”吗?而此“博”不同于彼“博”,此“博”是建立了自我创造的力量,而不是重复他人的歌谣。我也发现了火的姿态,只要燃烧即永远向上,即便是瞬间的辉煌也要燃到极致!这是内在精神的挑战。从本质上说火与水都为自己建立一座实现自我价值的学校,只是形态不同。
当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时,我读到了庄子的《至乐》(林语堂译文)“天因为没有作为,所以清澈;地也因为没有作为,所以安宁;天地无为的相合,才变化生成了万物。这些万物,恍惚中不知万物从何而来,也没有造形可求,只知他们是“无为”所生。所以说,天地无心作,却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他们所作。”
哦,这才真正可称之为“博”呢!
又在偶然的机会,有人推荐我读《圣经》,整部书其实就二个字:“博爱”!我突然意识到:学贯东西,不一定走遍全球,经典就是最究竟的文化,东身的儒释道,西方的圣经最高意志都是一致的,融会贯通便可学好东西,文化的精髓渗透到人的血液中,即是精神气质。
于是,我也决定在自己身上创办一座学校,学校的宗旨是:“培养自己的内在力量,培养自己独立的慧眼,培养自己独立的思索,培养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让爱成为内心的原则”。不受外物撑控,不慕任何荣誉,不穿任何盔甲,只坚守诚实劳动的品质。
这无疑是一次心灵的凯旋!
当我了知天地的妙理才发现:一切烦恼都来自于图谋,一切痛苦都来自于不足,所以只觉得机智不够。
古人云:“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为夫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许多年之后我对“酷”又有了新的理解。敢于不争,便是“酷”!拒绝登上任何一辆战车争取荣耀,便是“酷”!敢于对一切潜规则说不,便是“酷”!拒绝任何一次因获利而投机,便是酷!“博酷文丛”就这样斩获了我的心。
所以,我坦然打开自己的心灵,虔诚地奉献给有缘阅读博酷的读者,它是我每一刻、每一时心脏的跳动,是鲜血在我脉管里的飞溅!无论是哪一行句,哪一篇章,都是情动于衷有感而发,是内心最想说也是最该说的话。这些篇章不是逼出来的,是我内心的珍藏。更多的情愫是真诚的感恩!
感激是心灵的活动!感激在我人生旅途中所遇到的各式人事。哪怕是伤害过我的人,也要感激,因为他们历练了我的心态;哪怕是欺骗和虚伪也要感激,因为有了丑恶我才更加懂得珍惜美好;哪怕是经受过轻视和污蔑也要感激,因为这种浅薄让我更加自尊、独立!我更感恩于我的父母、姐妹、丈夫、孩子、恩师、挚友,是他们伴我歌哭,陪我成长,丰富了我的人生,让我成了一个有故事的人。
过去出书是为了急于出名,只怕新华书店没有我的书会是一种遗憾。而这次出书已没有任何名利念想。我只不过陶醉于这个美丽的过程,愿意把这条长河中截取的每一朵浪花用心记录下来,亲自奉送给我的挚友,恩师,前辈和值得我尊敬的人。
出版过几部长篇小说之后,突然发现散文这种文体更接近我内心的气质,或低语或自吟,或娓娓诉说,或直抒胸臆,或叹息、或呐喊,皆有一种一石击中要害之快感!散文这种写作,让我越写越清静,越写越清醒,越写越超脱,好似修心者的音符,弹响了内心不绝的旋律,聆听其中的韵味……
是“博酷”勾魂动魄的字眼,驱策我提前完成了弥留之际的工作。不然,或许到了那个时刻也许就有了卡夫卡的意志:托友人,把文稿一把火化成灰烬。我呢,根本用不着劳烦友人,我完全有能力自己动手把它付之一炬。而眼下,起码在此刻,我还没有如此超脱。俗气还在体内蔓延,且还有“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指望。哪怕有一个读者从中获得感悟和共鸣也是好的。
看了此文可別笑出声来啊,这可都是我的肺腑之言哦!

我想起钱钟书的一段话,不敢引,不一定是原句: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肚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和他隔着时间和空间的河流,莫逆于心,相视而笑。
祝您身健笔丰!(^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