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母亲(散文)
当我握住手中的笔,一副慈祥的面容浮现在自己的脑海,牵出诸多记忆,可当要去书写时,思来想去,又不知道怎么去写,我在这里不得不对读者们说一声抱歉,对于一个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人来说,所作所写,读起来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胃口,但出于对母亲的爱,以及对文学的喜爱,我还是决定厚颜无耻一次。
她不是达官贵人之女,也不是出自文人之家,仅是一名读过三年小学就不得不放弃学业,承担起家务的少女,她便是我的母亲。
迫于生活中压力,作为长女,母亲只能放弃学业,帮外婆承担起家务来,外公常年在外,东跑西窜到处打拼,可最后却没有落脚的地方,只能从山西迁移到现在所居住的地方大王山。
母亲嫁过来时,仅有十五岁,对于现在这个年龄的人来说,还在上学,还在享受一个家庭父母的关爱、爷爷奶奶的疼爱,可在那个时候,她已经成为了一名妻子,所要做的不仅是承担家务,还要学会如何去照顾一个家庭。
父亲经常外出打工,家里只留母亲一个人,家里的田地、家禽全靠母亲一个人来打理照料,我不知道当时的母亲有没有抱怨,毕竟她才十五岁,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母亲依旧干起农活来,很利索,当我问起那时候有没有过抱怨,母亲笑了,却没有答复我。
听亲戚谈起,母亲小时候记忆特别好,学习出众,但我一直没听母亲谈起过,说实话,我自己也有点惊讶,母亲如果真有那么聪明,怎么轮到我和妹妹就变得如此笨拙?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小时候,母亲总是早出晚归,夜晚的时候却迟迟不睡,在微暗的灯光下(那时候的煤油灯),母亲手中拿着线,一针一线的缝补着衣服,为了好看,母亲总是能想出很多办法,把我的衣服弄的和新的一样,母亲对我说,这样就不会有人笑话你穿的是缝补衣服。
在我九岁的时候,奶奶病倒在床,照顾奶奶的坦子也落在了母亲的身上,母亲不仅要出山劳动,还要给照顾家里老小,一天有多累,我不曾体验过,但母亲在那个时候总会说自己腰酸背痛,我还以为母亲病了,可第二天天还没大亮,母亲就又拿着锄头出山去了。
母亲从小教育我们要懂得先来后到,尊重长辈,不要以貌取人,做什么事要考虑后果,三思而后行,从中可以看出母亲确实是聪明的,正是由于她的贤惠,才使我和妹妹从小就懂得去尊重他人,就算是一个乞丐也会面带微笑给予施舍,不管文化程度高不高,成人就得学会做人,只有人做好了,才能活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