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柳岸】柳岸小说《鱼肠剑》发微(随笔)

编辑推荐 【柳岸】柳岸小说《鱼肠剑》发微(随笔)


作者: 白丁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72发表时间:2019-03-11 18:17:06

我这次来,不是上山,更不是翻墙,只因客要随主。
   照例,先几句开场白。
   ——有人说,你一个闲杂人员,跑我们柳岸来大言不惭干什么!
   ——我说,莫误会。老摩有个毛病——看见那些才华横溢、又温和谦虚的人,就尊敬欣赏;看见那些半路出家,又生硬摆谱的人,就调戏捉弄。这个习惯,恐怕短时间内改不了。鲁老师才华横溢,温和恭谦,所以,我特来拜会,何必防狼似的呢。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我将对鲁主编的这篇作品《鱼肠剑》谈点感想,不是点评,更不是指导,就是几句闲话。
   一周前,朋友禾勺水人无意中向我透露,柳岸新晋小说主编鲁紫苏老师,将要创作一个新小说,但故事梗概和细节,朋友却不剧透,让我颇感兴趣。
   鲁主编我早有耳闻,是位高产作者,迄今创作了近百篇小说,几十篇散文。她的作品和一般人不太一样,比较有即时感,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她的作品总得来说,属于正能量,却不是“马路边捡到一分钱”那种表达方式;有积极意义,却不是“冒着大雨给学生补课”那种表达方式,她有她的独特。
   现在人写作,喜欢程式化,究其原因,是思想僵化。譬如吧,要写篇“美丽的小区”,很多人就是去描绘花朵多么艳,小草多么青,行人多么整洁,却把什么垃圾箱,下水道,僵尸车统统用个大布盖住,不让看。那么,这个小区,就是美丽的了。鲁主编不太这样,她时常会把某些“脏东西”统统晒出来,然后告诉大家乱倒垃圾不好,破坏环境不好,破车占道更不好,想要让小区美丽,就必须共同维护,告别不文明行为。所以老摩认为,用大布盖住垃圾箱不让看,算不得正能量,那是糊弄检查团;晒出“脏东西”让大家看,算不得负能量,那是现场教育反思。
   这些年,有个词非常流行,叫“魔幻现实主义”。自从山东的老管同志得了洋大奖后,这个词特红,反正不管挨得上挨不上,只要有点离奇,有点玄乎的作品,就统统冠以这个头衔,以显示品评者自己多么时尚博学,其实私下里,品评者不防连马尔克斯也不知道。老马的东西,我看不进去,因为我没出过国。如果外国的老马就是魔幻现实主义,那中国的老蒲又算什么?所以我只对鲁主编的作品就事论事,一概不加帽子。
   这个《鱼肠剑》,若单论内容,老摩一言以蔽之,多角恋的悲歌,不能选择的爆发。不要说什么元素老套,大家都在套,就看谁套得妙。迄今为止,我还没见谁拿个不老套的元素进而发挥,即使有这样的人,恐怕也得被屏蔽,因为太非主流了,会惹得大家都不好过。
   鲁主编的这个作品,穿插五百年跨度,非人非鱼,又人又鱼,鱼有人事,人有鱼心,但总的来说是个“善”字。不是吗?没有诋毁,没有群殴,没有阴谋,有的只是包容,成全,祝福。这一点不易!有几个能做到!正因为不好做到,才显得做到的人需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此作品,我实不想说“虐心”二字——有一种论调,一谈到“意义”,有些文人就认为:非要高大上不可,否则就不算好文。要写个好汉,就一定仗义疏财不赌不色拾金不昧;要写个孝子,就一定喂饭擦身不争财产床前无悔;要写个母亲,就一定省吃俭用日夜操劳言传身教;至于写景咏物的,就更不必提,恨不得焚香叩拜班马张杨显灵,这就是某些文人的写照。
   所谓意义,是现实的,接地气的,是我们能经常遇见的,感受到的,意义从来不是指定的。鲁主编的这个作品意义何在?老摩总结:克制些,维护些,开明些。这个更不容易!道理谁都懂,却谁也做不来!故事中的主人公照样做不来,只有一死了之。我们追求美,不代表我们没有丑;我们赞美高尚,不代表我们没有自私;我们我们喜欢正能量,不代表我们没有负能量。这一点,很多人不愿意承认,因为自己打自己,太痛苦。严格来说,小说的女主也是不愿意承认的,因为无解,所以逃避,逃避看似有解,却陷入下一个无奈。这就是我说的“虐心”。
   我之所以不针对具体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因为我不在乎表象。
   老摩惋惜:女主的心思,还是有点狭小,虽然主观上是成全,看客观上却造成了伤害。女主不愧是五百年前的神灵尤物,但也充分的打上了时代了烙印。我看,作者如果再倒推三个五百年,女主就可以进《列女传》了,而且是可以进得了《节义传》的。据说,“列女”二字,被后人硬生生地改成了“烈女”,非要突出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和现在某些掌权的文人,非喜欢那些被拔高“意义”的作品一样,可笑至极。烈不烈,不在于走,更不在于死;相反,不走,不死,倒是需要勇气和智慧。
   世上的事,本没那么严重,都是人主观想出来的。因为人们总喜欢“结论”,总喜欢“尘埃落定”,否则便不放心。这倒让我想起了量子理论——薛定谔的猫。你不刻意,猫是叠加态,不生不死;你一刻意,猫就塌缩,非生即死。所以,不刻意最好,最舒服,余地也最大,周围也越不纠结。
   禾勺水人私下里传话给我,说《鱼肠剑》后,鲁老师恐怕要歇歇。我说,不对,是起点嘛!起点才好!中国人最喜欢盖棺定论,却经常性地盖棺定不了论。就如同大家都说一个人不好,实际上大家却都不了解那个人。就好比人受了委屈,是要发泄的。发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冲自己,一种是冲别人。冲自己,就是妄自菲薄,胡猜乱想,自我惩罚;冲别人,就是诽谤中伤,暗里使坏,排挤打击。那小说中的女主,委屈不?发泄吗?她终结了自己,让周围的人满意,看似挺符合主流。可老摩说,完全没必要,这种高尚有点虚伪,那个两次被救的男配角,年纪还小嘛,可塑性还很大,或许他骨子里是个独身主义者,或者他会带领朋友们致富,或许,他会迷上麻将,无暇顾及女人。倘若他将来真的想当“雀圣”,头不梳脸不洗的孜孜摸牌,那你说红鱼还不如不死,做个法术,让他赌资尽失,焦头烂额,重新做人,不好吗?或者培养他写文章,当作家,将来出书也是不错的哦。
   看过《鱼肠剑》,不一定就能体会到红鱼的处境,反而是,大家都一边倒的同情她,对那个书生倒是厌恶倍增,我就能马上写出几个成语:什么用情不专啦,什么喜新厌旧啦,什么恩将仇报啦,大炭篓子不给他套上横竖不解恨。我还是那句话:疑罪从无。书生虽傻了点,又不会来事,但起码是简单善良的,充其量是骨子里有点封建残余罢了。相濡倘不太柔,以沫倘不太拗,尹麦倘不太疑,恐怕书生就不会那么黑了。书生的锅,已经背得够多了。
   说笑而已,别说老摩矫情。我知道,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人而已。女主红鱼,纠结了五百年,最后惨烈。说好的相濡以沫呢?我特别想说一句:太敏感了不好!太敏感了就容易不团结,不团结就容易不愉快,不愉快就违背初衷,违背初衷就没意思了。我想,《鱼肠剑》的意义里,大概也会有这一点。
   中国有句老话:饭要送给饥人,话要说给知人。粉丝会迟到,但不会缺席。起点尚未开始,终点因何而来?鲁主编有如此才华,共享共赏才是,哪里谈得上终点?
   老摩很久不写字了,我觉得,鲁主编这个作品,奇崛哀艳,情节深婉,什么都不差,就差一个识货者,就看某些人装不装糊涂了。
   老摩告辞,这就向禾勺水人交差。

共 28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杂文随笔《柳岸小说“鱼肠剑”发微》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生动形象地分析讲述了现代文坛存在的多种形形色色的现象。当今社会有些人写作,喜欢程式化,究其原因,是因为思想僵化。所谓文章的意义,应该是现实的,接地气的,是我们能经常遇见的,感受到的。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人而已。这篇随笔对《鱼肠剑》做了认真详细的分析评论,认为这个作品,奇崛哀艳,情节深婉,有即时感,有独特性,什么都不差,就差一个识货者,就看某些人装不装糊涂了。讲述了作品穿插五百年跨度,非人非鱼,又人又鱼,鱼有人事,人有鱼心,但总的来说是个“善”字,女主人公不愧是五百年前的神灵尤物,但也充分地打上了时代了烙印。本篇杂文随笔构思奇巧,立意新颖,主题鲜明,通过点评鲁老师的《鱼肠剑》,论述了“饭要送给饥人,话要说给知人”的道理。文笔犀利,内容丰富,虚实相间,举一反三,别具一格,引人深思,彰显了作者具有丰富深厚的文学欣赏、点评和写作功底,令读者赏心悦目,值得细细品读。感谢赐稿柳岸,问候作者新春快乐!推荐文友共赏。【编辑:安平静好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韦思祎        2019-04-20 15:44:27
  欣赏学习了
何止文学专栏作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