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渔舟】搬家(小说)

精品 【渔舟】搬家(小说)


作者:马仲良 秀才,1216.6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09发表时间:2019-03-19 22:08:36


   近一个小时的扶贫攻坚总结会终于结束了。村长李大炮长出了一口气,他人还没有从椅子上站起来,就带着愉快而疲惫的口气说:“终于结束了,可以回家吃晚饭了。扶贫扶贫,我看今晚应该给咱们的肚子扶一扶。”
   他的话音刚落,田聚村的支部书记继续宣布道:“各组长和帮扶责任人可以回家了,咱们稍停一会儿,还有个份外的事儿要商量,看看该怎么做。”说完,他不等急着要回家的村长还想说什么,就转向第一书记宇阳,这位县财政局派来搞精准扶贫的钦差大员,希望他也能稍停一会儿,列席商量这个份外的事。
   “我说李支书,那事又不是扶贫,也不是搞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是学校教育局开发商的事,咱们去管,是狗拿耗子。”
   虽然坐在椅子上没动,但也急着要回家的村文书毫不客气地说,“那是人家的老根实业,不管是真的假的,人家有土地使用证,现在让搬家,咱有那权利吗?要是倒退四十年,没有分田到户,土地还是属于生产队,不要说弄半亩几分地,就是征个十亩八亩,也能弄到手。想当年建学校的时候,一下子征集了六亩半地,不会吹灰之力。早知几日,当初就多搞一点儿。”
   他好像是今天会议的主角一样,不管李支书的情绪与态度,也不管滞后的责任组长疑惑的目光,只管发泄着牢骚与不满。
   作为县财政局下派的专搞扶贫工作的第一书记,宇阳在李支书的邀请下心甘情愿地留了下来。他看了看正在说话的文书,又看看李支书,希望支书能让文书的话停下来,希望听到一点有用的信息。
   看到支书纹丝不动,听着文书这些带着消极含义的话,他终于开了口:“李支书让我们商量个事儿,是学校南边那两家搬家的事吧。关于搬家,我们尽最大努力去做工作,既要让他们搬家,又要搬得理所当然,还要让他们心甘情愿。我们不能勉强,更不能强拆,要做好善后工作,不留任何后遗症。其实,动员他们搬家,真是我们的份外之事,不过为了教育,为了田聚村的孩子们,我们要做好这个工作。这是腾地的事,不是拿钱,要是资金上有困难,我或许能给点帮助。过去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现在呢,钱不是个事儿,地成困难了,一分地有时候能难倒市长县长。”关于学校扩建,他早就有所耳闻。一开始,他建议把学校的旧房子扒掉一点,这样院子就显得大一点。可是支书说,那房子都是刚建不久,正在使用,舍不得扒掉,想往外扩,谁知校门外那两家死活不愿意挪。
   组长和帮扶责任人没有对这个搬家的事表现出丝毫的兴趣与耐性,再说他们也没有得到任何一个村委会成员的挽留,所以都很快地出了村委大院。办公室里只有第一书记、村支书、村长、文书和计生专干,五个田聚村的常委开始讨论搬家的事。
   这时李支书当仁不让,因为他很清楚这个事必须由他来打头阵,才能有所成效。这件事能做好往大处说是为田聚村的教育,为百年大计,往小处说,是为了对得起学校的王校长,对得起中心校的领导们,至于教育局,又隔了一层,就不必说了。开发商那边,人家丝毫不关心这事,人家只管盖房子,不会管校园大小,也不会管孩子们有没有活动场地。
   李支书习惯性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看了看显得很安静而耐心的四位村干部说:“这个搬家的事,学校王校长找了我好多次,可以说把我家的门槛都踢断了。中心校的领导也找过我几次,说咱们田聚村面积大,人口多,学生也不少,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给我们争取了这个指标。这不是薄改项目,定下来就挪不走,这个是动态项目,如果配合不好可以把指标收回。这些都是听学校的王校长说的,我不懂。田聚学校本来校园面积就不大,再加上一座楼,校园就显得更小了,按生均活动面积就不合格。我们要是不搞,这个近百万的建设项目就可能挪到其他学校,那就亏大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要抓住这次机遇,好好把学校整改整改。依中心校领导和学校王校长的意见,是想把校园外面那两家的房子腾出来,楼房盖在东边,南北走向;如果腾不出房子,新楼必须盖在校园南边,东西走向,这样就把操场挤掉了大半。开始时我很不以为然,认为王校长这是多管闲事,是在给我们出难题,就像刚才宇书记说的,找地,不像借钱,哪有那么容易啊。后来我越想越觉得王校长说得对,有远见;我越想越敬佩王校长,他一个外乡的老师,调到我们村学校当校长,又临近退休,人家操这心为了啥呀,不是为了咱们村孩子着想吗?就冲王校长这种热情和负责任的态度,我们也要千方百计尽最大努力把这事干好。本来在暑假就应该开工,因为地,拖到现在,包工的徐老板都等急了,几次要清理地基,都被我拦住了,我让他再等等。以前我和村长文书都找过他们,可是他们硬得很,像鸡骨头一样,说什么也不肯搬家。我也是山穷水尽了。给我们的时间还有一个星期,再搞不好一是项目下马,挪到别处去,二是就在学校南边建楼。大家畅所欲言吧,看有什么好办法做通老张和老李的思想工作。总之,这件事我们不能推,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是扶贫工作的一部分,是我们的任务。”
   李支书刚说完,还没顾得上喝口水润一润喉咙,大家就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人虽然不多,但是同时畅所欲言,显得乱糟糟的。议论了有两分钟,办公室终于又归于平静。文书接着刚才议论的并没有为大家听明白的话题说:“为了让他们搬家,支书让我找他们谈一谈,于是在一天晚上我特意买了一包好烟去了老李家。他刚吃过晚饭,正叼着烟在养神,我递给他一支烟,他毫不客气的接了过去,别在耳朵上。还没等我开口,他就问道,大文书黑夜造访有何贵干啊?看到他那种阴阳怪气的样子,他老伴瞅了一眼没好气地说,没事人家来陪你闲聊一会儿,你不能就那种态度啊。他听了尴尬地笑了笑,给我倒茶递烟,然后态度温和地问,你来肯定有事吧,啥事,只管说。我说学校要扩建,要盖大楼,让他和老张腾出一片地。他一听就知道是让他腾宅基地,于是说,腾地可以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现在不兴集资办学了,能为咱们村的教育出一点力,也算是光荣和荣幸啊。他又说光他一家腾也不行啊,只要老张腾,他就搬家。一句话就把责任推给了老张。没办法,我又去了老张家。我知道老张的话难说,下定了要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的决心。我从古到今,从韩愈到叶圣陶,从美国的杜威,到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甚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改革运动、八十年代的联产承包责任制都给他讲了。开始他抱着葫芦不开瓢,后来我问他到底同意不同意。他语气软绵绵的态度却坚决地说,他住的那片是宝地,他还想借助学校的风水希望孙子孙女考上大学呢。这是第一次去求他们,结果,砸了。”说完,文书两手一摊,看了看村长李大炮,显得很无奈。
   李大炮和文书一样,也受过李支书的委托去找过老张和老李。文书汇报了找他们谈的情况,现在该轮到村长了。他本来没有喝水的习惯,却学着支书的样子喝了半杯水,然后咳了两声亮起了公鸭嗓子:“日他姐,没见过他俩这么难说话的。现在不让强拆了,要是放在以前,给他找片宅基地,你搬得搬,不搬也得搬,这是为公,又不是咱们当干部的占他的便宜。我去老张家,说这是为了咱们村的教育,为了咱们的子孙后代,他说就是因为为了后代才不搬,就像刚才文书说的,他要沾沾学校的洋气。老李更滑头,他说这老宅子是他的根,人没有根就像水上的浮萍,随风漂流。他还说谁谁谁在外当了市长,还在家里留下一处老宅子,每年回来修缮修缮。”很显然,村长的汇报和文书一样,没有完成支书的委托。村长虽然话说完了,但是仍然一句一个日他姐地发泄着不满和牢骚。
   听了他们的汇报,支书微笑了一下想说话,但又闭了口,似有难言之隐。第一书记敲了敲桌子,示意村长不要再骂了,然后征求李支书:“你看这事是不是我去找他们一趟啊?”
   对于第一书记的热心,李支书从内心表现了真诚的感激。李支书让他留下来,就是希望借助他在近期的扶贫工作中在群众中形成的威望能做一点疏通工作,哪怕是老李老张有一家稍稍松一下口,就能继续做说服工作。当听了文书和村长的汇报后,李支书的信心完全消失了。他点了点头,表示对第一书记的感谢,然后吹了吹飘散在面前的烟雾说:“这不是扶贫,你去了说不定和文书村长一个样,你就别蹚这浑水了,工作还是我们来做吧。这个事看似与村里无关,但是从长远看,是为教育,为子孙后代着想;从眼前利益来说,是为了我们田聚村,房子盖上去,总扒不走了吧,任何时候都是我们村的财产,就是以后没有学生了,留下一片房子养鸡养羊也省得搭圈了。我们都不能打退堂鼓,要把这件事做好。说实话,为了做他们的工作,我其实也没少去,说去了无数次,那是夸张,五七趟是有的,连在半道上遇见他们都要说这个事。第一次去找他们时,还算客气,又是找板凳又是倒茶,第二次就不那么待见了,到后来再去,他们表现得挺烦,总想躲着。一次,我去老李家,刚开口,老李就说,你不就是想让我挪一挪好建学校么,好给你们村干部争点政绩。我打算搬走,搬到城里去,跟孩子在一起。我走了这一片也不要了,你们想怎么建就怎么建。这不软不硬的话,活活把人气死。有时候想放弃,可是一想到那样建楼不伦不类的样子,心里就不舒服,后人肯定要骂我们,说我们是历史的罪人。今天就不去找他们谈了,我想这样做,明天村长就不必去了,你那种大炮的气势能把人炸跑。再麻烦文书一下,你就把它当作是村委的工作,是和扶贫、人居环境治理一样的工作,再去找他们一趟,好歹就这一下子,不行就算了,就当历史的罪人吧。你去找他们的时候,对老李说,老张同意了,对老张就说,老李同意了,有些工作就是要连哄带唬。明天村里没有啥工作,宇书记今天回城明天不用来,文书明天的任务就是找他们。事成后就按我们商量的去做,给他们找片宅基地,每间房补偿两千块。说实话,我们又不是开发商,补偿这点钱还得想办法,到时候宇书记得发挥点作用啊。”
   听了李支书说得头头是道,第一书记说,没问题,补偿的事他可以跟局里反映,以建校的名誉赞助一点。
   一直没有开口的村计生专干这时看了看文书,带着鼓励的口气说:“支书说了,明天没有任务,文书可以专心去做说服工作。这回不但讲教育讲土改运动,还要讲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把你的博学多才都讲出来。不要辜负支书和我们对你的期望,就是用煤锥捅也要把他们的思想给捅开。”计生专干的话像是宣布会议结束一样,大家边谈论边出了会议室。
   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又是星期天,虽然文书肩负着支书的重任,要去做说服老张和老李的工作,但是他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早早起来。吃过早饭,他帮老婆做了好久的家务,然后幽默而滑稽地向老婆道别,像一个踏上征程的战士一样出了家门。
   明媚的阳光温暖地照着大地,照着田聚村的一草一木。飞鸟从空中划过,像一片树叶飘落在路旁或原野里。文书今天的心情和这美好的天气似乎不大协调,他总是高兴不起来,也没有闲情逸致欣赏这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一路上他都在想怎样让老张和老李为了田聚学校心甘情愿地搬家,事实上,必须要他们心甘情愿,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脚步和思想几乎同步,当文书想到老李的时候,就到了老李的家门口。门在锁着,也不见那条喜欢用吠叫来欢迎客人的大黄狗,只有几只麻雀在平房顶上叽叽喳喳,表达着对阳光和清风的喜爱。
   老李家没人,到老张家看看吧,文书自言自语,一转身就到了老张家门口。和老李家一样,门被铁将军把守着。怎么都不在家呢?总不能白来一趟啊,文书掏出手机,在联系人中翻找着,终于找到了老张,原来老张趁星期天带着孙子孙女到离县城不远的“息国风情园”游玩去了。这个老张啊,都七老八十了还去玩风情,他嘴里嘟囔着又翻到了老李。电话通了却没人接听,等到“你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请稍后再拨”刚说完,他又拨了过去。连续拨三次,老李终于接听了,他说他在超市,里面很吵,没听到。他问文书有啥事,等午后回去再说。文书刚想给他说搬家腾地盖学校的事,他却把电话挂断了。文书收起手机,怅然若失。于是在百无聊赖中,他信步去了村办公室。
   村里因为今天没有什么工作要做,所以大家都遵从李支书的安排没有去村办公室。村委大院很安静,就像是无风的午后旷野。办公室的门在开着,李支书一边喝茶一边看面前桌子上摊开的《河南日报》,报纸上的黑色大标题《土地流转激发“三农”活力》站在办公室大门口就能看得见。“支书在研究土地流转啊。十九大以后对土地农业和农村肯定会有更加优惠的好政策。”文书刚进办公室就对正在看报纸的李支书说。
   “你不是去找老张老李了吗?怎么又过来了。”李支书放下茶杯,把报纸往桌子前面推了推,把杯子放在桌子上问,“他们的问题这么好解决啊,只一会儿功夫就说通了?”

共 760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迹。扶贫无小事,驻村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脱贫攻坚中,他们奋战在一线,不辞劳苦,甚至不惜透支自己年轻的生命,可以说是点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践行者。小说着眼于此,以脱贫攻坚为题材,围绕农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村民们的精神状态,紧扣时代脉搏,读来令人振奋,是一篇极具现实意义的作品。【编辑:柳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322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柳约        2019-03-19 22:23:31
  小说中的干部形象塑造得很真实,负责任、有干劲、敢担当,为田聚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谓认真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觉瑕疵的地方,就是有些地方对话太拖沓,影响阅读的快感,可以考虑用细节代替。
   感谢赐稿渔舟,祝好。
一笑寂寥空万古,三分明月照大江。
2 楼        文友:情韵悠然        2019-03-20 17:28:55
  一篇具有现实意义的小说!马老师是一位有社会担当的写作者,敬佩!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