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四丈布证(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四丈布证(散文)


作者:闰土 进士,6097.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23发表时间:2019-03-20 09:41:43
摘要:母亲健在时我对时间很含糊,母亲去世后,时间却堆积起来了,不知不觉中己有十多年时间了。

【丁香】四丈布证(散文) 母亲健在时我对时间很含糊,母亲去世后,时间却堆积起来了,不知不觉中己有十多年时间了。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中见母亲那慈祥的面容、那和蔼的神态、时时在我脑海里浮现,那亲切的数落声、生气后的叫骂声时不时在我的脑海浮现。但这几年,不知为什么,最令我嫉妒的是看到别人双亲健在,不免有种羨慕的感觉,常会多看几眼。
   前一段时间,有一天,偶尔无意中从母亲那小小的、不起眼的针线蒲篮内发现了一个小夹夹,我打开一看,原来是1983由陕西省商业厅印制的陕西省布票,面额有弍市尺、五市尺、拾市尺不等,也有一尺、二寸、五寸的。票面背后清晰的留有父亲的名字,名字后写着7人,我细细查看了一下,共计40市尺,也就是4丈布票,那时用农村话说,叫“布证。”可惜不知道当时每人分了多少,如果按布票面除以人数计算的话,每人可分5.7尺。也可能是母亲用后剩余的布证了。
   打我记事起,就己经开始用上了布证、粮票,我还知道,如果出省办事,吃饭必须用全国通用粮票。
   1982年,土地划分到户,结束了大锅饭的管理机制。农民一下子解放了思想,放开了手脚。
   那时,是计划经济,买糖要糖票,买洗衣粉、肥皂也要票,就连扯一尺布都要布票。但这以后只延续了几年时间。改革开放后没多久,就结束了所有票证的使用。
   母亲一生很勤俭,她白天在队劳动,晚上往往拿出一大捆弹好的棉花放在炕上搓捻子,我那时上小学,做完作业,就笨手笨脚的帮母亲捆捻子,母亲教我,那捻子是十个为一梱,要放整齐,用母亲的话说,这织棉纺线是个“秀才活,”来不得半点虚假。“
   母亲等我捆完一大堆捻子后,她老人家就用一个拼花包袄,把我捆好的捻子包好,放到柜子里,以方便抽空纺线用。
   我曾记得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外面白茫茫的一片,寒风夹裹着雪花,时不时从门缝、窗缝飘进来,白纸糊的窗子被寒风吹得哗哗做响。在热炕上,我既给母亲做伴、说话,又帮母亲捆了一大包袱捻子,母亲高兴了,给我了两毛钱做为奖赏。
   记得那一年母亲领回了布证,非常高兴,那时我己在一个乡镇企业上班,每月待遇是三十多元工资,一天母亲给了我媳妇一丈五尺布证,让我跟我媳妇每人扯上一条裤子,在给我不到一岁的女儿做一身“拼花”衣服,(即是用各种不同颜色的小布块逗起来的衣服)。
   那个年代,钱值钱,快过年了,我让媳妇给她做条裤子,媳妇让给我做,那时的布,分为窄口面和宽口面两种。一般窄口面宽为0.27尺,宽口面0.33尺。长度跟你用途任意选购。
   因我二三月做了一件裤子,能凑合穿,我就执意让媳妇给她扯一条“哔讥”或“平绒”面料的裤子,后余下八尺布证,我媳妇又交给了母亲。
   人们那时穿的衣服,大都是纯棉手工织成的布做的,根据用途,买些不同颜色的黑、蓝膏子(一种染料)染染,然后找一块表面很平整的石头,用棒槌把布捶打一下,一方面为了柔软,二方面也好缝做衣裳。农村妇女把这种石头叫槌背石、也叫槌布石。
   把布槌柔软后,心灵手巧的妇女们,按尺寸截成大小不同的布块,用手工或缝纫机做成衣服鞋帽。那个年代,除过男、女结婚外,一般农村人很少用布证扯布做衣服。
   有一年,母亲听说布证夸年度作废,她老人家在秋罢就忙托人打听,把家里仅有的三丈布票,以每尺三毛钱卖了,共卖了九块钱,母亲高兴得给我和弟弟、妹妹每人给了二毛钱零花钱。
   母亲把布证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次,大白天一个小偷串进我家,翻箱倒柜,把家里的衣服扔了一炕一脚底,下午母亲走亲戚回来发现后,她什么也没管,只看她放的布证在不在,当她老人家看到布证还在时,安心了,她对父亲说:“咱家没偷的钱,其它东西随便偷掉不要紧,千万不能偷了布证。
   奶奶去逝那年,母亲织的布不够,为扯孝布,把家里所有布证都用完了,还问我姑姑和我大妗子各借了一丈布证,等第二年二三月队上把布证发了,母亲让我赶快送过去还了。
   我家的布证,从来很少用过,我们的穿戴,大都是母亲织的棉布做成的衣裳,有时衣服烂了,母亲就会把更烂的、一点儿都穿不成的衣服,剪成大小不一的布片,用来缝补在烂衣服上。
   以后,我慢慢长大了,只听父亲常对我和母亲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父亲被那缺吃的日子过怕了,有时只听母亲半开玩笑的对父亲说:“吃饱肚子了,你看不穿衣服行不行。”说完母亲、父亲都哈哈笑了。
   母亲善良,为人忠厚老实,又善言谈,如果邻居吵架、两口拌嘴闹仗,母亲常常放下手头话路,就会马上赶过去帮助和解,也往往母亲一到,两边都一劝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周围人都很感激母亲。
   有一次,村上两口为一丈多布证,大吵大闹,最后发展到男的动手打了媳妇。母亲知道后忙赶了过去,一打听,原来两口子是为一丈五尺布证的事。媳妇她弟结婚,要两床被褥,没有布证,这个女人把家里仅有的一丈五尺布证全拿了过去,当他家里有急事用时,布证没有了。母亲狠狠的把那个男的数说了一顿,她老人家回家,从家拿了一丈五尺布证送去,并告诉这个女的说,这布证不要还了。
   说实话我从小长大,到后来在乡镇企业工作、以后娶妻生子,大部分都穿母亲亲手制作的纯棉布衣服,现在回忆起来都有一种舒服感,这粗棉布衣服,不但冬天暖和、夏天吸汗,它还带着浓浓的母爱。以后我媳妇在母亲的教导下,也学会了织布。
   节省下来的布证,母亲有时偶尔卖了,有时拿去换些日常用品,有时送给亲戚、邻居。
   那淘汰的布证,是历史的变迁,是社会物质丰富后的见证,留下的是深深的回忆,更应珍惜当下幸福生活。
  

共 22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老师的散文以“布证”为线索,穿起了母亲与布证发生的许多有趣故事。故事先从母亲逝世后,我无意中从她的针线篓里翻出了的“四张布证”开始,然后娓娓道来,写了我对那个用布证时代的或痛苦或温馨的回忆。作品一方面写出了物质贫乏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又折射了我对母亲勤俭持家,宽以待人品格的深深怀念之情!语言朴实,选材典型,情感真挚,构思巧妙。谢谢老师赐稿丁香!推荐阅读。【丁香编辑:嘉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嘉禾        2019-03-20 09:43:55
  老师总是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顺手拈来,真实自然。
2 楼        文友:嘉禾        2019-03-20 09:44:50
  感谢老师经常赐稿丁香!敬茶致谢!
3 楼        文友:秦雨阳        2019-03-20 10:24:43
  回忆过去的事十分亲切,闰土老师的作品朴素感人。拜读啦!
鸡毛蒜皮织布衣,点横撇捺泥草屋
4 楼        文友:嘉禾        2019-03-20 11:09:42
  闰土老师,有件事得提醒你,不要在正文中写题目和作者名;还有段与段之间空的太多。这样会影响您夺精!你叫总编把你处理一下。我没有这个权限。对不起!
5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19-03-20 17:19:23
  布证的那个年代我是记忆深刻的!一篇情感真挚,回忆亲人的美文佳作!希望能够再次看到老师的佳作展现在丁香!谢谢!
峥嵘岁月
6 楼        文友:孙巨才        2019-03-21 08:05:43
  闰土老师的文章写得真实感人,勾起了我对那个岁月的难忘回忆。闰土老师通过“布证”这个角度形象地反映了建国七十年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沧桑巨变,热情地歌颂了党的富民政策,充满了正能量。我拜读学习,热烈点赞!
7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19-03-22 09:49:47
  感谢老师赐稿丁香,分享美文佳作。希望老师以后注意投稿格式,以方便老师们编辑和申报精品。微笑敬茶。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