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一个都不能少(散文)
又是一个新学期开学了。
像平时一样,吴莎莎讲完数学例题过后,就安排学生们开始做练习题。
今天,吴莎莎多少有点心事。讲课的时候,她朝晓玲的座位张望了好几次。晓玲同学好像却有意躲避着她的目光,手拖着额头,低垂着,不敢正视黑板。
若在平时,吴莎莎肯定点名批评了,不过今天吴莎莎佯装不知。
吴莎莎在课桌的过道间来来回回地踱步,亲切地望着埋头做着作业的孩子们。学生们着装着统一的校服,吴莎莎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去,都觉得孩子们都是一道靓丽风景。
吴莎莎又朝晓玲的位置瞅了瞅,迟疑了一下,还是朝着晓玲的方向挪动着步子。
晓玲显然听到了吴莎莎的脚步声,她立刻将课本用左手直立起挡住作业本,把头埋得更低了,垂下的刘海儿遮住了脸庞。
吴莎莎的耳边又回响起教务处张老师在电话里说的话:“吴老师啊,这学期的学费上期末就该缴了,可是你班上的晓玲同学的学费还欠着,烦劳你问问她?”
“拖欠学费?”吴莎莎懵了。谁不知道金中外实校是市重点中学,因为教学出类拔萃,能到这所学校就读的孩子家庭经济都不错?怎么会有拖欠学费的情况发生,真的让人匪夷所思。
伫立在晓玲的座位旁,吴莎莎觉得问孩子这个问题有些敏感,可是自己是班主任,有权利和义务过问这件事情啊。
晓玲一直保持埋头的姿势,她握着笔的右手停顿在课桌上一动不动,对吴莎莎做出防御的动作。
吴莎莎老师有些左右为难,思忖片刻,她还是伸手拍了拍晓玲的肩膀,低声温和地说:“晓玲同学,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晓玲没有抬头,只是点了点,整个身子蜷缩起来。
上午最后一节课的铃声响起,放学了。晓玲拖着沉重的脚步向吴莎莎的办公室走挪去。门开着,她哆哆嗦嗦地伸长脖子往里面望了望,正和吴莎莎老师的目光相对在一起。晓玲羸弱的身子紧张地颤抖了一下。
而此时,吴莎莎的目光落在了晓玲的脚上。她瞧见晓玲穿着一双很普通的白色平板鞋,已经发黄,有的地方已经破线了,显得非常陈旧。
吴莎莎愣住了,之所以有这样惊诧的反应,是因为平时她看惯了其它学生们穿的运动鞋不是乔丹就是迈克。一瞬间,吴莎莎什么都明白了。她暗暗自责,作为一个班主任,自己对学生的情况竟然了解得太少了。
“晓玲同学,没有什么事了。你先去食堂午餐吧!”吴莎莎对晓玲露出和蔼的笑容。
晓玲似乎如释重负,随着吴莎莎的话语迅速地退出了办公室。
吴莎莎打开电脑,调出了晓玲的资料。原来晓玲老家在金堂县土桥镇的农村。还好,上面备注有家长的电话号码。吴莎莎拿出手机拨打了好几次电话,都无人却接听。
过了一会儿,电话回拨过来,那边传出很嘈杂的声音,一个男的一个劲地:“喂,喂……”
吴莎莎不得不提高声音:“您好,请问您是晓玲的家长吗?”
“喂,喂你是哪位?我在工地上太吵了,你声音大声点!”
吴莎莎不得不扯开嗓门:“请问你是晓玲的家长吗?是不是?你是她父亲吗?父亲,晓玲的父亲!”
男子好像听清楚了,似乎在电话那端一个劲地点头:“啊,是啊!关于晓玲的事情啊,你是她的老师吧?等一下,我找一个安静点的地方给您说话!”
电话那端听得出来男子在一个劲地小跑。过一会儿,电话那边嘈杂声弱多了,只传来他如牛的喘息声。
等那边舒缓了一会儿,吴莎莎开始切入正题问:“晓玲她爸啊,这学期孩子的学费还欠着,学校在催了,您得赶紧想办法呀!”
电话那端沉默了。好一会儿,传来男子重重的叹息声:“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子女成才啊!一直都听说金中外实校教学不错,我就把孩子送到你们学校来了。我在建筑工地上打工,老板说好了,年前就把我几万块钱工钱给我,可是,老板跑路了,工钱也没有着落了。一下子筹不起学费,我想把孩子转回乡下读书。”
男子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那边的学校都说好了,可她就是倔着,不听!她说她喜欢你们学校,喜欢吴老师,你帮我劝劝她啊!我家上有七八十岁的爸妈需要照顾,老婆又常年有病,连行动都困难,一家人全靠我。找了很多人借钱,都没有借到,现在根本没有办法交学费啊。”
一通电话结束后,吴莎莎心情有些沉重地走出办公室。她伸伸腰深呼吸了一口,慢慢往学校食堂的方向走去。站在食堂外透过窗户,吴莎莎看到学生们三三两两欢快地围坐在餐桌前有说有笑。她的目光寻找着,终于发现晓玲独坐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埋头默默地吃饭。
在吴莎莎的记忆里,晓玲一直都不是那种活泼的人,沉默寡言,孤僻。或许现在,吴莎莎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而晓玲,知道家里的情况,所以理解父亲让她转学的决定。可是,她舍不得这个已经熟悉了的学习环境,还有这里的老师和同学,这学期开学的时候,她又不由自主地背着书包回到了金中外实校。
但是现在,晓玲为这个冲动的行为后悔死了。父亲电话那端的啜泣声至今还扎得她心疼。是啊,哪个父母不希望望子成龙,哪个家长不希望望女成凤,自己的家庭遇到了困难,如今无法继续在自己喜爱的学校继续读书了。想到这里,她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
那个周末的清晨,晓玲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和书包,黯然地出了寝室,向校门口的方向走去。今天的天气很好,阳光灿烂,普照着万物。她伫立校门口无限依恋地回望,教学楼顶上的“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四个大字在湛蓝的下显得更加遒劲多娇。
金中外实校的校园,是那么美好!可是,一切都要告别了。
那一刻,晓玲的眼前模糊起来。
突然,手机响起来。晓玲抹抹眼泪,伸手掏出兜里的手机,是吴莎莎老师打来的。
接通电话,传来吴莎莎老师焦急的声音:“晓玲啊,你在哪里?我寝室没有看到你!”
晓玲哽咽着:“我在学校大门口,我要回家了。”
“别走,等等我,老师有事找你,有话要对你说!”吴莎莎稳定着晓玲的情绪。
一会儿,一辆轿车缓缓驶出校门停在了晓玲面前。后门车门打开了,吴莎莎走下车,夺过了晓玲的行李和书包,拿到了旁边的执勤室里放下。
晓玲还没有缓过神来,驾驶室的车窗口探出一个头来,微笑着向晓玲招手。啊,那不是唐校长吗?
“你是晓玲同学吧,上车啊!今天周末有空,我和吴老师准备去你家家访呢!”
晓玲立刻紧张起来:“唐校长,你是到我家里讨学费吗?我家交不起,我决定不在这里读书了。”
吴莎莎过来接过话:“我已经向唐校长反映了你家困难的情况,学校领导商量决定减免你的学费!”
晓玲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唐校长叹了口气充满自责:“还是我们领导有责任啊!对学生家庭情况的了解不够!”接着他提高了嗓音,话语铿锵有力:“我们不能让学校里的任何学生因为读不起离开,金中外实校的孩子绝对一个都不能少!”
晓玲闻听,泪水再次模糊了眼睛。她顺从地被吴老师牵着上了车,将头埋在吴莎莎怀里,那一刻,晓玲感觉整个心是那样踏实而安详。
小车一路披着阳光,欢快地驶出市区,奔向晓玲家的方向。
后记:金中外实校减免了晓玲同学两年的学费。老师们对晓玲进行过多次家访。平时,吴莎莎还经常给晓玲买吃的穿的,晓玲同学学习刻苦努力,后来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金堂中学火箭班就读。虽然晓玲毕业走出了金堂外国语实验学校,但是师生情深,吴莎莎和晓玲一直保持着联系。
之所以说这么多教改的事情,是我个人认为“一切教改或者说教育的发展方向首先必须是真金白银的将最大的资源投入到公立教育,尤其是公立基础教育部分(包括高中)”,不在这个基础上教改和发展教育都是扯淡改革和发展。
不应该将教育方向发展到让人民群众互相拼刺刀厮杀中去,保障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甚至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受教育之后的个人成就大小就不是政府管得了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