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怀念家乡那口井(散文)

编辑推荐 【绿野】怀念家乡那口井(散文)


作者:张荣仁 布衣,17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70发表时间:2019-03-25 07:19:25
摘要:家乡那口井无声地述说着水井的久远,把思绪带回到1932年漳州战役的逢火年代,成为红色的历史记忆。

南靖县丰田镇凤安村下店伙祖厝,祖厝边一口古井被誉为“红军井”。
   那口井用花岗岩镌刻“红军井”竖碑,其地面高度99厘米、宽度28厘米。红军井的井口离地面高度36厘米,外直径66厘米、内直径40厘米,井深8米。
   闽南地方特色古建筑风范的下店伙祖厝始建于元末明初,祖厝左侧的这口古井,井水清醇甘甜,号称“凤安第一井”,600多年来从不枯竭,滋养了几十代人。
   粗大的井口是用数块弧形的花岗岩拼接而成,井口很光滑,四周有数条深深的比母指还宽的光滑的凹槽,那是井绳磨出的槽,那是岁月打磨出的印记,无声地述说着水井年代的久远,
   据闽南党史等资料记载,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当年4月16日,毛泽东率总部和红四军从汀漳(长汀至漳州)古道进驻凤安村。当时凤安村房屋普遍小座,下店伙祖厝规模大,厝后古道边的山林茂盛,如遇敌军偷袭等意外情况便于转移上山,是红军很好的驻点场所。总部及红四军在下店伙祖厝设立指挥部,毛泽东等主要领导人居住于该祖厝。当年,红军队伍由该祖厝等居民带路到龙山镇南坪村奔赴战场。毛泽东亲自指挥了攻克漳州的十字岭、风霜岭决定性战役,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光辉一页。
   如今,在祖厝前面埕地左端,竖立的一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进漳战役总指挥部旧址”石碑记载着:1932年4月16日—19日,由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总部及红四军指挥部设此,毛泽东亦居此,指挥了攻克漳州的十字岭、风霜岭等关键战役。旧址又称下店伙大厝,坐西朝东,由前厅、厢房、主堂和北护厝等组成,占地面积830平方米。前厅和主堂均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墙体承檀悬山顶。山墙上保留有“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打倒拉夫的张贞”等红军标语。
   1983年,下店伙祖厝墙壁保存当年红军书写标语与南靖县境内的其他红军标语一并被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下店伙祖厝作为“红军进漳战役总指挥部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置身于此,孩提时代的我,与同年人的伙伴们常在外面玩耍,每逢夏日暑假酷暑,口渴了,匆忙来到井边,用麻绳子系着水桶往井里盛水,扑通一声,井水被提上井台,伙伴们争先恐后拿起葫芦瓢,盛着清凉甘纯的井水,咕噜,咕噜畅饮而尽,那舒服感沁入心肺,享受夏日的冰凉;那时代,炎热的夏天,村民们仍然离不开这口井给他们带来的清凉,有时把它当成“天然的大冰箱,”把西瓜用“白龙头布”盛着系在井中,收工回家带至家里,切开食用,那西瓜真是冰凉爽口;淳朴的村民们要找到凉的感觉,家家户户都会来打井水挑回冲个凉澡,即解除疲劳,又舒服。
   闽南漳州盛产荔枝:已有千年的种植历史,尤其每年逢5月---7月期间,有乌叶,妃子笑,兰竹,桂味等10多个品种,荔枝成熟挂满枝头。果农采摘后拿到市场出卖,留些过舌尖上美餐,晚上,父母经常把清洗后荔枝用篮子系在井水中浸泡一夜,晨起提回家,香甜美滋滋,吃了又不上火。一边吃着,父母叙说“荔枝青好泥捏,荔枝红不识人”故事,教育孩子做人做事要言行一致,所承若者说到做到,此乃为人之本。
   此时,口含荔枝,不知不觉慢品细嚼,倍感“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仿佛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了苏东坡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美景的向往。
   怀想当年,战火纷飞峥嵘岁月,我站在漳州战役主战场十字岭,风霜岭,注目凝思:1932年初,由于当时的临时中央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命令中央苏区红军攻打国民党重兵固守的赣州,结果久攻不克,造成红军伤亡重大,毛泽东坚决反对这一“左”倾错误,主张红军撤离赣州,向赣东北的广大农村发展。随后,他根据当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红军应“直下漳泉”的意见,在时任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的大力支持下,中央军委和苏区中央局决定毛泽东以中央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身份,率领红军东路军攻打漳州,4月,东路军挥戈东进,英勇奋战,横扫顽敌,攻占龙岩,征战天宝,于20日顺利攻克漳州。如今,漳州战役已成为南靖中央苏区县一个永恒的记忆,成为福建老区革命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的景区。
   重走红军路,参观红军亭旧址,指挥所,“红军井”,红色文化教育,使我心灵上又一次受到洗礼,思想上得到升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怀念家乡那口井,联想家乡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福建土楼,记得那次到土楼,游览云水谣的“和贵楼”,它有四奇,一是楼建在沼泽地,就像浮在水面的船,二是楼高21.5米,为最高方形土楼,三是楼内省八卦阳井(一浊一清),早晨水位高出地面30公分,四是楼布局奇特,形成厝包楼,楼包厝。
   记得小时候到了傍晚,从田地里劳作一天的土楼男男女女都收工回家了,他们在清澈的河水里洗净身体,回家匆匆吃完饭。老人带着小孩,在土楼的“吟头”内埕(天井)拿张自家竹编的凉席或竹筒席,躺椅,椅条,矮脚竹椅子搬到这口清澈见底的水井周围,用井水冲凉擦干后,或躺或坐或喝茶或抽烟,谈谈年景收成,聊土楼家里的长短,享受着辛苦劳作一天后最为舒服的休息。有的农家手里闲着,也会一边纳凉,一边编起竹篾,谷笪,簸箕等农活,有的教孩子唱土楼山歌,讲耕读文化的故事,如今游客络绎不绝,土楼已改民宿、客栈。而那口哺育我成长的那口井,使我想起儿时的快乐与幸福时光,它依然静静流淌着,它是我永远抹不去的深刻记忆。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家,多少年过去了,这口“红军井”成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贵楼”的那口井,已是福建土楼文化“世遗”名片。虽然几经变迁,乡亲们用上自来水。但它的清澈和宁静随着春夏秋冬,迎送它日出日落,也演绎着它的淡定与沉静。
   张荣仁,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著有《乡情未老》《兰谷追梦》等部散文集。
  
  
  
  
  

共 23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语言流畅,描摹细腻,层次分明,主题突出。家乡那口井无声地述说着久远的历史,把思绪带回到1932年漳州战役的逢火年代,成为红色的历史记忆。怀念家乡那口井,使我想起儿时的快乐与幸福时光,静静流淌着,是我抹不去的深刻记忆。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家,多少年过去了,这口“红军井”成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虽然几经变迁,乡亲们用上了自来水,但它的清澈和宁静随着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迎送日出日落,演绎着淡定与沉静。佳作推荐阅读,问好作者老师,感谢赐稿绿野文学社团,祝福创作愉快,笔锋永健。【编辑林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张荣仁        2019-03-25 09:09:47
  主编审稿及时,随着时光流淌,在这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迎来87周年之际,更富有教育实践意义,实效性强。
2 楼        文友:张荣仁        2022-05-24 20:52:32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重温《讲话》精神,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作家必须以强烈历史主动意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进行创作,创作出更多喜闻乐见,正能量的作品,奉献给读者。今日重走漳州战役主战场——十字岭,把本网刊发此文通过个人的微信再次转发,分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